全省率先!惠城江南街道人大工委推行“三三制”聽民意解民憂

      原標題

      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在全省率先推行“三三制”聽民意解民憂
      代表履職有舞臺有底氣有動力

        最近,我市一街道人大工委代表工作的創新舉措,受到省人大常委會高度評價——

        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以下簡稱“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在全省率先推行聽民意解民憂“三三制”(即“三級聯絡機制、三條聯絡主渠道、三種處置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聯系群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方面的作用,有力推動了轄區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形成街道人大推動解決居民熱點難點問題的工作閉環。

        這項創新舉措在2020年落地以來,已交辦群眾訴求事項30件,階梯跟進事項15件,召開約請共商會6場,為轄區居民辦成實事好事40多宗,調動資金近1000萬元,涉及受益群眾3萬多人。

        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助力基層治理水平提升在惠州實踐的生動詮釋。

        江南街道人大工委通過積極搭建代表履職平臺,創新代表履職機制,豐富代表活動形式和內容,讓代表履職“個個有舞臺”“處處有底氣”“時時有動力”。

        建好陣地、履職為民,代表履職“有舞臺”

        “開一天會、發一次言、畫一個圈、吃一頓飯、照一張相”,這是過去基層群眾對鎮街人大代表履職情況的概括,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眾對代表視察走過場的不滿。

        2020年6月,江南街道人大工委探索推出“三三制”工作機制,即“三級聯絡機制、三條聯絡主渠道、三種處置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建立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村居聯絡站、社情民意聯絡員隊伍三級聯絡機制;暢通人大代表駐站接待、“江南民意通”網絡平臺、人大代表主題走訪三條聯絡渠道;落實限時辦理制、階梯跟進制、約請共商會三種處置機制。

        法律政策支撐不足、載體抓手不多、人員資源不夠,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基層人大工作的開展。依托“三三制”,江南街道人大工委作了大量有力探索。

        在江南街道,活躍著一支60余人的社情民意聯絡員隊伍,他們是在轄區工作生活的老黨員、老干部、重點企業單位代表、復退軍人、熱心居民等,定期與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互動,反映社情民意,反饋意見辦理情況等。

        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王宗全介紹,為破解基層人大工作瓶頸,在橫向上以延伸代表聯系群眾渠道為抓手,加強街道中心聯絡站建設,拓展8個村居聯絡站,組建60多人社情民意聯絡員,張貼1000多張“江南民意通”掃碼標識牌,形成街道人大工作網格化結構,把代表工作做到群眾身邊。

        在縱向上以限時辦結制、階梯跟進制、約請共商會等制度創新為動力,通過市、區人大代表緊密聯系市、區、街道各職能部門,協調各級力量和資源解決基層群眾身邊事,彰顯街道人大工委在聯系代表、溝通上下、服務群眾中的特殊價值。

        與此同時,每個月都開展人大代表進駐中心聯絡站接待群眾活動,對群眾訴求認真記錄、整理分類、跟蹤推進,處理情況及時向群眾反饋。

        除了線下實體活動,江南街道人大工委依托微信小程序研發移動平臺“江南民意通”,設置7個功能板塊。通過“分選區留言”、“建言獻策”、“聯系代表”3個專欄聽民情納民意,讓群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聯系轄區內人大代表;通過“立法意見征求”專欄,網友可以提出對地方立法條例草案的意見建議;通過“民意動態”專欄,讓群眾以最直觀的方式了解所提意見建議的落實情況;通過“公告欄”“新聞熱點”2個專欄,宣傳新聞熱點和相關政策精神。

        固本強基、創新機制,代表履職“有底氣”

        基于人大的法定職權和社會治理的現實需求,在“一核多元”的現代化治理體系中,人大、人大代表的參與極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

        “三三制”把群眾訴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為民紓困作為第一要求,通過限時辦結制、階梯跟進制、約請共商會等處置機制有效回應群眾呼聲、解決群眾難題。如針對群眾反映老舊小區照明不足問題,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啟動“亮路燈、利出行、暖民心”約請共商會,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聯絡員、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等單位負責人共同研究協商解決路燈照明問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0年以來共爭取投入資金365萬元、鋪設線路5100多米,安裝路燈1318盞,為群眾點亮了路、照亮了心。

        助力解決江南街道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鄉村振興“四小園”建設、中堂小學十字路口安全設施建設等一大批群眾身邊事、煩心事、急難事,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三三制”推動人大代表當好人民群眾“代言人”、矛盾糾紛“緩沖器”、社會穩定“減壓閥”。

        “三三制”教育引導代表和群眾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基層治理問題,建設江南人大公園、地方立法公園開展普法宣傳,通過“江南民意通”向代表和居民征求地方立法意見,并把社區居民集中反映的一些普遍性、長期性問題匯聚成立法建議及時反饋,目前已經提交立法意見建議30多條。

        “管理人應當及時修剪、扶正樹木”“不占用公共空間、空地飼養、種植”等一條條充滿“煙火氣”的意見建議,被吸納成為惠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惠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條款內容,以法治之力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

        擴寬渠道、強化保障,代表履職“有動力”

        設在埔前社區的江南街道人大代表履職活動中心,就是代表和群眾經常交流的場所,掛在墻上的“三三制”工作流程圖表一目了然,墻上中間的一行字“讓人大代表成為老百姓身邊的貼心人”十分醒目。

        惠城區人大代表金鷗坦言,現在代表的活動多了不少,以前一年就三五次,如今忙的時候一個月就有三五次。通過實施“三三制”,人大代表的履職方式有了很大改變。

        從履職途徑上看,從以前的不知道如何著手去為人民做些事,到現在懂得如何利用好各種平臺去給群眾鼓與呼。從履職的形式上看,從過去的習慣于熱熱鬧鬧跟著領導集體視察調研走過場,到現在的代表與群眾面對面、點對點、實打實解決好民生訴求。

        記者了解到,在“三三制”搭建起的工作平臺中,經常可見人大代表為民奔走的忙碌身影。

        兩年多來,通過“三三制”代表履職平臺,江南街道所轄的20多名市、區人大代表開展駐站接待活動、主題走訪活動40多場次,通過“江南民意通”聯系答復網友100多人次,聽取和收集民情聯絡員、社區居民意見建議180多條,提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金點子”20多條。

        伴隨著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的落地解決,代表們在群眾中的口碑越叫越好、越叫越響。

        王宗全表示,經過兩年多實踐,通過搭建“三三制”工作平臺,讓人大代表找回了履職角色,激活了代表履職熱情。由此也改變了以往人大代表在群眾心目中“開開會,舉舉手,鼓鼓掌”的印象。

        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從民生“微視角”折射代表“大情懷”,通過不斷探索創新代表履職形式,拓寬代表履職渠道,以高質量履職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特約通訊員郭敏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