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市場環境‘靚’了很多,以前負一樓昏暗潮濕,一樓雜亂擁擠,現在干凈敞亮,感覺像逛超市一樣。”說起市場升級改造后的變化,經常在河南岸中心市場買菜的張阿姨深有感觸。
為改變老舊市場“臟亂差”,為市民提供更整潔衛生、經營規范的購物環境,惠城區對全區51個市場加強綜合治理和升級改造。日前,記者從惠城區市場監管局獲悉,在推進綜合治理工作中,除已關停的3個和已轉型的6個市場,其余42個市場已全部啟動升級改造工作。其中,河南岸中心市場、江北三新市場等8個農貿市場已完成改造,煥然一新的設施以及整潔規范的環境,贏得了商戶和市民的好評。
大湖市場升級改造效果圖。
水口大湖市場
項目已完成約六成,預計本月底完工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水口街道的大湖市場,只見工人們來回穿梭,切割材料、鋪設地面、安裝管道……機器聲不斷響起,現場一片繁忙。大湖市場于1993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積約4180平方米。市場改造前,檔口規劃布局不夠合理,熟食檔、水產品等檔口設置不規范,檔口標識不夠清晰統一,市場外觀陳舊,與新型農貿市場標準差距較大。
啟動升級改造工作后,大湖市場先搬遷至市場邊的過道暫時經營。“我住在附近,經常來這個市場買菜,以前的市場確實太舊了,希望市場快點改造好。”蔡阿姨說。據悉,目前大湖市場改造工作正有序推進中,整體改造項目已完成約六成,水電安裝、攤位吊楣、臺面瓷磚鋪設、排水系統等項目已完成,預計8月底全部完工。
升級改造后的河南岸中心市場,購物環境更舒心。
河南岸中心市場
已完成改造,顏值提升配套升級
河南岸中心市場從1998年開業至今20多年,一直是河南岸和麥地片區居民買菜的主要農貿市場。如今行走在市場內,曾經坑洼的水泥地、老化的菜臺、低矮的鐵皮棚、堵塞的排水通道都不復存在。相比改造前,該市場除了顏值提升,還增設了檢測室、消費維權服務站、電子智慧公示屏等配套服務設施。
“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不僅要提供舒適干凈的購物環境,還要保證消費者購買到足斤足兩、安全可靠的商品。”河南岸中心市場負責人程明介紹,市場通過數智化建設統一配備了智能一體秤,徹底解決了市場售賣計量及商品溯源等問題,消費者可以隨時從市場數據大屏了解到商品的來源以及農產品檢測的各類信息。據悉,自去年被列入廣東省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三年行動(2020-2022年)改造任務后,該市場外立面進行了重裝改造,市場內基礎及配套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同時加強市場數智化建設,市場改造于今年6月底竣工,目前正在等待驗收。
在河南岸中心市場做了快10年水產生意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市場改造前每到晚上收檔清洗檔口時,污水一直難以排出去,如果同時有幾家檔口清洗,污水就會從下水道漫出來,臭氣熏天,經常被投訴。“市場改造好后再也不會出現類似情況了。”李先生說。
8個市場完成改造,其余34個市場預計10月底前完成改造
據介紹,惠城區共有64個農貿市場,占全市的20.4%。大部分農貿市場建筑時間較久、硬件設施條件差、場內布局不合理、攤位設置混亂、空氣不流通、排水渠道不通暢,一直是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的短板,鬧心的購物環境也常被市民詬病。
為大力整治農貿市場環境秩序,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根據省、市相關工作部署,惠城區64個農貿市場被納入綜合治理提質升級工作范疇,除13個由市國資委負責改造外,其余的51個市場由惠城區負責。今年來,該區按照“升級改造一批、整治提升一批、關停新建一批”的思路,分批分次分類推動全區農貿市場改造。
該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改造方式,對農貿市場軟硬件設施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包括嚴格劃分場內鮮活、生熟等功能區,完善排水、排風、消防系統等硬件設施,并設立檢測室,著力建設整潔有序、安全經營、放心消費的購物環境。經過早期摸底排查,全區有意愿升級改造的市場共42個,列入關停或轉型計劃的農貿市場共9家。截至7月底,有意愿升級改造的42家市場已全部動工,已關停市場3個,已轉型市場6個。其中,列入省民生實事的8個農貿市場已全面完成改造,惠城區已組織第三方機構開展了兩次評估,正在向市里組織申報驗收;其余的市場升級改造工作預計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
“實施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是事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本輪改造后,傳統的農貿市場將逐步向數據智能化靠攏,居民買菜也將告別‘臟亂差’環境,實現衛生整潔、經營規范、秩序井然的飛躍式跨越。”惠城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惠城區將繼續以繡花功夫嚴把工程安全關、質量關、進度關,在抓好工程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強農貿市場“四項聯合整治”(農貿市場環境衛生整治行動、農貿市場經營行為整治行動、農貿市場防火安全整治行動、農貿市場周邊環境和無證無照攤販整治行動),全面強化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監督、衛生環境整治等工作,持續提高農貿市場安全管理水平,向廣大市民交上農貿市場綜合治理的滿意答卷。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羅立強 蘇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