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花家院后還保留著當年在東江生活的漁船。
“橫瀝對面沙洲尾,橫騰對面石下磯,水口對面新圍仔,萬年對面汝湖圩。”近日,在惠城區汝湖鎮水上社區居民劉花的家中,一首首漁歌伴隨著歡快的笑聲傳出屋外。劉花演唱的是惠城區汝湖鎮水上社區漁民以惠州方言演唱的淡水漁歌——汝湖漁歌。
記者了解到,在2015年,汝湖漁歌已經入選惠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首首漁歌描繪了東江風土人情和艱辛樂觀的漁民生活,記錄和重構了內河漁民200多年的生產生活歷史,成為他們的一種集體記憶,填補了惠州方言語系漁歌史的空白。作為汝湖漁歌的非遺傳承人,劉花已經90歲,但仍然“出口皆成歌”。
近日,惠城區文廣旅體局發起并聯合惠城區汝湖鎮政府,邀請惠州市音樂家協會作為承辦方,開展汝湖漁歌采風創作活動。同時,還將以進校園傳唱活動、發布會、原創作品展演、歌曲集等形式,推動汝湖漁歌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推廣力度,激發漁歌新活力,為進一步申報省級、國家級非遺項目夯實基礎。
首首漁歌描繪東江風土人情
雖已是耄耋之年,但劉花頭腦清晰,性格樂觀,身體健朗。即使已經在東江岸上定居多年,她家院后仍然保存著當年在東江生活的那艘漁船。看到這艘漁船,她就想起在東江上的幾十年漁民生活和唱了一輩子的漁歌。和后輩說起漁歌時,她不時說起當年的生活往事,唱一唱當年唱過的漁歌,氣氛歡樂而自在。
劉花說,漁歌有些是傳唱下來的,有些是即興編唱的,有些是唱人,有些是唱事,有些甚至描述地理位置、當地風俗。“橫瀝對面沙洲尾,橫騰對面石下磯,水口對面新圍仔,萬年對面汝湖圩。”“東江水大西江流,水北對面是惠州,惠州對面嚴公廟,西湖出水五眼橋。”“東江河水緊糾糾,又好打魚又好游,又好行船又好吃,又好橫排出廣州。”……這些漁歌劉花一一唱來,讓人感受到漁歌里的東江風光、風土人情。劉花說,當年就有很多人從東江上游老隆放排到廣州,她的丈夫就是一個放排好手。“放排就是把木頭結成排,放到廣州,很考驗放排技術,要順著水流,避開水下暗礁暗流。”劉花回憶起東江水上往事。
70多歲的時候,劉花和丈夫終于舍下漁船上岸定居。兩夫妻都喜歡唱漁歌,有時聽到別人唱歌,就會上前聽歌,甚至對歌。“聽到別人唱歌,就走不動了,心里就癢了。”劉花一生非常熱愛唱漁歌。
劉花很會即興編詞演唱。她編了一首歌形容自己這一生,也編歌唱出現在的新生活。“千多萬謝共產黨,領導漁民翻大身,住上高樓又大廈,一家大小笑嘻哈。”劉花感嘆生活的巨大變化,編唱了這首漁歌。有段時間,她跟隨孩子在市區居住,在游西湖的時候也有感而發:“西湖風景好時光,風吹楊柳一行行,四邊有人在行住,石頭石凳透蔭涼。”劉花說,這一輩子聽了很多漁歌,也唱了很多漁歌,題材非常豐富,只要看到相關的場景,自己的腦子里就會蹦出歌來。“割草的、割禾的、犁田的,好多歌。”劉花說,漁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快樂,自己也是走到哪,唱到哪。
汝湖漁歌演唱形式、題材多樣
記者從汝湖鎮文化站了解到,劉花作為汝湖漁歌的代表性傳承人,在丈夫翟氏的影響下,會唱100多首漁歌,內容廣泛,可謂是“出口皆成歌”。
據介紹,汝湖漁歌是東江疍民所唱,目前主要是該鎮水上社區漁民以惠州方言演唱。汝湖漁歌歷史悠久,最早在清代中期已經有人傳唱。解放前至20世紀60年代,漁歌仍然盛行于汝湖一帶,到20世紀90年代逐漸衰落,目前主要是部分中老年人傳唱。2005年以來,汝湖漁歌引起了關注,中央電視臺、惠州電視臺等曾經錄播專題電視節目,惠州音樂家也將其改編演唱,惠城區政府視其為特色音樂作品,曾經在文化宣傳月展演。
工作人員介紹,不同于沿海漁歌在驚濤駭浪中鑄就的剛烈,汝湖漁歌依著惠州方言行腔,且吟且唱、如詩如畫,描繪一方水土、一地風情、一份心緒,從容地釋放,委婉地傾訴,詠嘆式的小調韻味無窮。
同時,汝湖漁歌的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斗歌,內容分情歌、婚嫁歌、白事歌、勞作歌、生活歌、風景地名歌、樂唱歌、兒歌、雜歌九類;歌唱時無樂器伴奏,曲調為A羽五聲調式,音域不寬,行腔委婉,詠嘆性強;樂曲短小,一般由4個樂句組成;歌詞內容廣泛,題材豐富,地方性和文學性強;曲式簡單易唱,童謠朗朗上口。
“逢年過節歌聲不斷,因為漁歌源于疍民的生產生活,兩者關系密不可分,所以一直流傳至今。”工作人員介紹,疍民把日常勞作、所見所聞用漁歌唱出來,把與人相處、追求愛情的故事唱出來,把看過的景、走過的路也融進歌中。
多種形式傳承創新汝湖漁歌
記者了解到,為保護和傳承汝湖漁歌,汝湖鎮政府對漁歌進行了全面系統收集、記錄、分類、編目,對其歷史沿革、分布區域、傳承譜系等進行確認。
近日,惠城區文廣旅體局發起并聯合惠城區汝湖鎮,并邀請惠州市音樂家協會作為承辦方,開展了汝湖漁歌采風創作活動。惠州市音樂家協會作曲家和研究本土惠州方言的專家來到了汝湖鎮水上社區實地采風,深入挖掘收集漁歌素材。
據介紹,采集到的汝湖漁歌將被整理匯編成歌譜集。經過篩選后,將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和傳唱性的作品,由惠州市音樂家協會安排聲樂教師進入校園開展教唱普及活動。隨后,惠城區汝湖鎮政府、惠城區文廣旅體局還將牽頭,由惠州市音樂家協會具體實施,根據原始音樂素材,加以創新改編,打造十首新汝湖漁歌原創作品。作品出來后,將舉辦一場汝湖漁歌原創作品發布會和一場原創作品展演,將原始漁歌素材和十首原創新作品匯總編成一本汝湖漁歌歌曲選集。通過多種形式,推動汝湖漁歌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推廣力度,激發漁歌新活力,同時為進一步申報省級、國家級非遺項目夯實基礎。
文/圖 惠報全媒體記者 方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