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好吃,可因“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的特性,保鮮成為物流行業的難題。為破解這一難題,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副教授梁乃鋒課題組牽頭,聯合電商、食品、設計等相關專業,研發出荔枝常溫運輸系列包裝和裝箱工藝,能夠有效解決48小時內荔枝運輸的保鮮問題。
課題組申報了20多項該領域專利,還牽頭完成《荔枝常溫運輸技術規范》,填補行業標準空白。日前,該校申報的《荔枝常溫運輸包裝技術及標準體系建設》項目還在第四屆物流包裝技術大會上獲得“物流包裝優秀案例獎”。
荔枝保鮮難度大,冷鏈運輸物流成本高
荔枝是嶺南佳果,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廣東也是全球最大的荔枝產地。“荔枝保鮮是行業難題,荔枝貨架期短,必須在采摘期內快速銷售。因此,產地周邊是荔枝銷售的主要流向,荔枝成熟季,大量鮮果集中上市,很難賣出好價格,果賤傷農時有發生。”梁乃鋒介紹說,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互聯網新業態的興起,優質的農產品通過電商渠道可以賣到全國各地,甚至走向全球,分散的銷售也保證了價格。“但由于荔枝保鮮難的問題,遠距離銷售需要依賴冷鏈運輸,荔枝快遞物流成本極高,往往運費高于商品價格本身,荔枝電商難以做大做強。破解荔枝保鮮技術和物流運輸難題是荔枝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課題組多年研究荔枝常溫運輸保鮮技術
為破解這一難題,梁乃鋒課題組牽頭,聯合電商、食品、設計等相關專業立足廣東特色荔枝產業發展現狀,深入荔枝產地進行充分調研,仔細研究荔枝物流保鮮環節存在的關鍵性瓶頸問題,經過多年不斷探索與實踐,團隊取得了較大突破。
團隊研發的荔枝常溫運輸系列包裝和裝箱工藝能夠有效解決48小時內荔枝運輸的保鮮問題。該項技術在多個荔枝主產地進行實驗性應用,取得較好的預期效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課題組申報了20多項該領域專利,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知識產權體系。
今年“世界標準日”前夕,由該團隊牽頭完成的《荔枝常溫運輸技術規范》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正式發布實施,填補了該領域的標準空白,這也是惠州城市職業學院作為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首個全國性團體標準。
梁乃鋒說,從項目到專利,從應用到標準,以科技推動荔枝產業健康發展,荔枝常溫運輸保鮮包裝開發是職業教育以科技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體現。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名詞解釋
“物流包裝優秀案例獎”
該獎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物流包裝領域設立的年度獎項,旨在獎勵本年度國內企事業單位在物流包裝領域取得的具有較大突破、社會影響較大的包裝技術項目。本年度同時獲獎的還有京東、順豐、小米、保潔、上汽通用、郵政科學研究院等一批國內物流及科研企業和機構申報的36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