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中心區建成40座垃圾轉運站
計劃制訂“一站一策”升級方案,讓環衛配套設施成為清潔環境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處能力直接關乎市民健康與市容環境。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垃圾清運水平,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以打造最干凈整潔城市為總體目標,從“小切口”推動“大變化”,持續開展美化、綠化、凈化專項行動,以改造整治、完善配套為抓手,以規范管理、品質提升為導向,全面提升市區垃圾轉運站的配套建設及運營管理水平,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提供堅實的環境衛生保障。
升級改造后的垃圾轉運站美化綠化凈化環境。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走訪
垃圾轉運站升級改造后,對周邊影響大大減少
每當提起垃圾轉運站,不少市民腦海中可能會浮現這樣的場景:臭氣熏天、蚊蟲孳生、污水橫流……然而,這些情況在惠城中心區垃圾轉運站得到有效防控。日前,記者前往市區龍豐街道的上排垃圾轉運站看到,轉運站大門前,環衛工人正在清洗地面的污漬,一節嶄新方正的密閉式廂體停放在站內,廂體沒有開口,垃圾是如何裝進去的?“廂體的前端是封閉的,在周邊作業的環衛工人從各小區、道路清掃收集來垃圾后,需從轉運站后側的通道駛入轉運站,直接倒入廂體可開閉的后端。”該轉運站負責人解釋說。
記者繞到轉運站后側看到,一條水泥坡道通向轉運站后側的一扇小門,通道兩邊是整齊的草木綠植。一名環衛工人正駕駛一輛三輪車駛上坡道,車輛進站后,三輪車上的垃圾直接通過廂體后端敞開處傾倒入內,幾分鐘就傾倒完畢。
負責該區域的環衛網格長黃國周告訴記者,上排垃圾轉運站周邊物業小區多,還有3個菜市場和不少餐飲店,因為該轉運站先于周邊小區建設,之前原有的收運設備陳舊、技術工藝落后、密封性差,作業時噪聲大、異味重、環境臟,給周邊居民及單位帶來不便。經升級改造后,新設備的環保性能更好,噪聲、異味較小,工作效率提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也大大減少。“現在我們的網格員每天都過來,監督檢查轉運站是否按規范作業、消殺。”
環衛工人正在清洗地面污漬。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舉措
對轉運站進行更新完善除臭設備等全方位升級
“上排垃圾轉運站的升級改造包括更新完善除臭設備、污水排放系統等,同時還對垃圾運輸車輛落實密封性、標識性等強化措施,并聯合市政園林等部門美化站場周邊空地及綠化帶,種植鳳凰木、紫荊花樹等觀賞性樹木,優化站場環境。”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工程建設部負責人汪國平介紹。
在運營管理上,該中心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部負責人吳梓鑫介紹,對上排垃圾轉運站還實施了周邊垃圾分流減量工作,將部分垃圾分流至萬林湖、鵝嶺北路垃圾轉運站處置,減輕該站處理壓力;加強站場監管,強化美化周邊衛生保障,安排管理人員蹲點值班,加大日常除臭消殺頻次,每次作業后對站點及周邊環境進行高壓沖洗,確保站場干凈。
抑菌防臭是該轉運站升級改造的重要內容。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站內的墻壁上懸掛著一條黑色的小管,每隔8分鐘會自動噴灑防臭劑和消毒劑,以消除垃圾發散出來的臭味和細菌。
“這個轉運站就在我們小區旁邊,以前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從門前路過能聞到陣陣異味;現在轉運站升級后,異味減輕了很多,環境衛生也好了很多。”家在附近小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
計劃
加裝視頻監控實現全過程智能監管
上排垃圾轉運站的改造,是我市對老舊垃圾轉運站進行升級改造的一個典型案例。我市的垃圾轉運站大多建于二十世紀90年代,傳統垃圾轉運站比較臟臭,還影響周邊環境。為減少垃圾轉運站對環境的影響,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不斷升級改造標準,對殘舊破損、排污不暢、工藝落后影響達標運營的轉運站實施全面升級改造:更新設備,有條件的增設污水預處理裝置,確保建設規范;擴大噴淋除臭系統覆蓋面,提升除臭效果。
目前已完成20多座老舊垃圾轉運站的設備設施升級改造,垃圾壓縮車均采用密閉式,在車輛進、出口設風簾防止臭氣外逸,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如升級改造后的上排垃圾轉運站、麥地五中垃圾轉運站已發生大變樣,污水、臭味問題都得到解決。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還強化了轉運站的管理,加強保潔確保站區環境干凈整潔,加強消殺防“四害”孳生,改善空氣環境;加強區域垃圾收運協調,科學安排轉運站開放時間,減少收運車輛扎堆占道、作業時噪聲臭味擾民,確保垃圾收運有序、日產日清;扎實推進環衛網格化管理,強化對垃圾收運全過程監管,杜絕醫療和工業危廢、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夾帶火種垃圾及外來垃圾混入,確保轉運站安全規范運營,環境全面達標。
“接下來,我們還要在各轉運站加裝視頻監控,納入智慧城管、智慧環衛平臺,接受全過程智能監管,安裝空氣監測系統及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監測數據,接受社會監督。”汪國平說,“還將依據各轉運站實際情況和需求,委托專業設計單位,制訂更全面的‘一站一策’升級方案,最大程度減少轉運站對居民的影響。”
垃圾轉運站是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配套環衛基礎設施。“目前,惠城中心區已建成40座垃圾轉運站,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我們還計劃建設回收處理能力達1200噸/天的區域性轉運站,化零為整,提升轉運能力;同時提高建設標準,結合公共綠地公園等布點建設垃圾轉運站,對轉運站周邊進行美化綠化,讓這些城市必不可少的環衛配套設施也成為清潔環境的組成部分。”汪國平說。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鄧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