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惠城區政府全體(擴大)會議暨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推進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今年惠城區政府投資的項目有134宗,總投資金額超157億元。
新開工項目81宗,包括教育、林業、園區建設、水利、農業、基礎設施、交通公路、衛生等。其中超5億元的項目6宗,如東江灣高新技術產業園基礎配套設施工程、惠博大道及沿線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市第二婦幼保健院新院等,這些項目將有力帶動社會投資。
惠城區今年將啟動“惠州之夜”全域旅游夜經濟品牌計劃,推動夜經濟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實習生鐘平祥 通訊員周文媚 攝
部署
項目入庫動態分類全鏈條管理
據介紹,今年惠城區所有重點項目將統一納入全鏈條管理系統,項目進程將在線上清晰明了地展現,區里將定期督辦項目進展。
為提高工作效率,縮減項目落地前期工作時間,去年,惠城區政府創新出臺了《惠城區政府投資項目庫管理制度》,按項目推進流程,實行一、二、三、四類項目分類管理,動態管理、分類推進,推動各階段的項目加快建設。其中要求,一類項目要抓早、二類項目要抓緊、三類項目要抓細、四類項目要抓實。
在政府投資項目庫制度中,一類項目是經區政府投資項目聯席會議審議原則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由區重點項目辦牽頭負責,及早科學謀劃啟動項目建設工作;二類項目是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實施的項目,由區發展和改革局牽頭負責,項目單位啟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申請項目設計報建等費用;三類項目是已獲得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的項目,由區代建項目中心或項目單位牽頭負責,開展各項報建工作;四類項目是已具備開工條件或已進場施工的項目,由區代建項目中心或項目單位負責,項目取得施工許可證后,組織實施項目建設工作。
園區
“建鏈補鏈強鏈”打造產業艦隊
今年,惠城區將著力抓平臺,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從推動園區賦權賦能來看,該區今年將成立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工作專班,沖刺創建省級高新區,同時完善東江灣千億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和惠城國際健康谷總體發展計劃,加快完成橫瀝園區控規和總規;建立健全園區經濟運營績效評價機制,加強園區投資管理,加快推進園區企業項目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進;繼續強化用地保障。
在著力抓產業提質效、筑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方面,惠城區今年將實施“建鏈、補鏈、強鏈”行動,依托信利康、天安等產業鏈龍頭項目,促進本地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向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營銷網絡化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將打造產業“艦隊”。重點引進投資額大、帶動性強的行業標桿項目和行業龍頭企業,依托駐深招商聯絡處,主動承接深圳優質產業項目擴張式、整體式轉移,重點引進符合惠城產業鏈、價值鏈的優質項目,做強做長產業鏈。
農業
投1億元打造10個特色精品村
惠城區三分之二的面積是農村,鄉村振興是該區的重點工作之一。今年,惠城區實施的農業項目主要涉及美麗宜居村打造、“一環四帶”鄉村風貌提升、農村道路建設、水庫除險加固、村村通自來水、中小河流域綜合治理等。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經過2020年下半年“百日攻堅戰”,全區農村已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今年,惠城區將實施“美麗家園”創建活動,打造“四小園”小生態板塊,投入資金1億元,充分利用江景、竹林、溫泉、古村落等資源稟賦,重點打造10個特色精品村,逐步由線到面,提升美麗鄉村品質。
惠城區還將全面實施“一環四帶”鄉村風貌提升項目,啟動七仙汝湖環二期和X208東江畫廊帶建設(涉及橫瀝蘆洲等)。其中,“一環四帶”項目在建中,涉及東江、西枝江、大嵐河以及廣惠高速、惠大高速、河惠莞高速、120省道、199縣道、203縣道、208縣道,總長度約172公里,涉及汝湖、馬安、橫瀝、蘆洲、三棟五個鎮街79個行政村。
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將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加快市級水產產業園建設步伐,支持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發展,創建百億級國家級絲苗米產業園,擴大絲苗米種植面積,將絲苗米產區延伸至橫瀝鎮、蘆洲鎮等區域。
民生
新增財力主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惠城區還將堅持把新增財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領域。
教育方面,今年力爭增加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學位1.9萬個。新建學校方面,重點推進第五小學、第十六小學、第三十一小學、第四十一學校等9個新建學校項目。重點推進新建第三、第四、橫瀝鎮中心幼兒園、蘆洲鎮香園村幼兒園、河南岸第二中心幼兒園等5所新建公辦園建設,擴大公辦園資源。
衛生事業方面,該區將繼續推進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市第三人民醫院橫瀝分院(一期)項目建設。推進河南岸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水口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麥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址裝修等;推動市第二婦幼保健院江北院區6月份動工建設;結合白鷺湖風景區優勢,探索建設現代化特色康復醫院。
改善老城區人居環境,完成“惠民空間”老舊小區改造100個。與此同時,選取10個點建設“健康之家”“長者之家”,通過“兩個家”的建設,將公共衛生服務、“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等民生服務端口前移,讓群眾享受到“家門口的幸福”。
今年,惠城區在文旅方面也會有新動作。該區將開啟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啟動“惠州之夜”全域旅游夜經濟品牌計劃,推出促進文旅夜經濟發展的十條新舉措,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帶動夜間經濟消費循環。
在城市會客廳方面,繼續升級打造“兩街一巷”。對水東街三期實行整體規劃,展示水東街民國歷史文化遺存。金帶街重點打造梅花館、張公祠、陳氏故居等文保建筑和歷史建筑。祝屋巷展開二期建設,打造“祝公堂”,增添互動元素,還將打造西湖游客中心,進一步擦亮祝屋巷文創品牌,推進泛菱湖文化旅游區建設。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實習生鐘平祥 通訊員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