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惠州日報記者 楊建業
協調安排從中高風險地區來到轄區的人員做核酸檢測、收集社區2021年“民生微實事”項目的群眾意見建議、統籌慰問走訪社區困難群眾……作為惠城區橋西街道南壇社區黨委書記,陳燕楠每天都有好多項工作要同時兼顧,無論大事小情,只要關乎百姓冷暖和安危,她都用心用情去做好。
今年40歲的楊燕楠,2005年大學畢業后,受父親影響,選擇扎根基層。2008年作為惠州市首批大學生“村官”進入社區工作,2011年開始擔任南壇社區居委會主任,2014成為社區黨組織書記。
扎根社區十多年,她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應急頂得上,服務常在線,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真正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楊燕楠。
疫情防控常態化 筑牢社區防線不放松
“@所有人,全國中高風險地區地址,請保存起來,從高風險地區回來必須集中隔離14天!
“收到,謝謝告知!
“這些地方都不會去。”
……
這是1月12日下午,南壇社區某小區業主微信群的對話。@所有人的是楊燕楠,回復的是小區居民。類似這樣的微信群,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楊燕楠組建了十幾個,包括自管小區業主群、三小場所群、企業群等,將1000多戶住戶和商戶納入動態管理。起初是出于防疫需要及時掌握居民的動態,如今則成了包括防疫宣傳在內的各種宣傳、咨詢和交流的平臺。
這樣的一個個微信群,方便了居民,但也增加了楊燕楠的工作量,在晚上回復居民的各種咨詢幾乎是楊燕楠工作的常態,“為了大家安全和方便,我犧牲一點時間不算什么!
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社區的防疫工作依然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楊燕楠幾乎每天都要安排和協調核酸檢測等事宜。
前幾天,一位來自沈陽市皇姑區的男子入住轄區酒店后,因一路上已做過3次檢測,對到惠州后還要再做一次非?咕。了解情況后,楊燕楠通過電話不厭其煩地向他講政策、擺道理,并好言安撫。經過兩三個小時的數次溝通,成功說服該男子接受核酸檢測。
楊燕楠說,在10多年的社區工作經歷里,新冠肺炎疫情是最大的考驗。疫情發生后,她迅速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投入防控工作,一直堅守在排查、防控和服務一線。每一件事情都很瑣碎,但每一件事楊燕楠都帶領團隊細心用心做好,并得到了社區群眾認可。
復工復產初期,口罩等防疫物資奇缺,楊燕楠帶領工作人員給轄區每家“三小”場所贈送2個口罩。其中一個店主在第二天特意給社區送了一箱水果表示感謝:“兩個口罩的情義不是錢能買到的,這說明黨和政府關心惦記著我們!”
“正是有了社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工作再苦再累也覺得值了。”楊燕楠說。
辦好一批民生微實事 提升老舊小區居民幸福感
作為黨員,楊燕楠一直以來都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宗旨,盡最大努力為居民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
南壇社區位于老城區,轄區共有13個自管小區,這些老舊小區由于基礎設施老化等原因,不時出現下水道堵塞、路面破損等情況,有的還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為此,楊燕楠立足社區需求,通過用好每年20萬元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解決了大批民生問題。
為確保專項經費用在刀刃上,南壇社區每年年底都會就“民生微實事”項目公開征求群眾意見!懊總居民都可以提意見,我們也會到轄區走訪收集群眾意見。”楊燕楠說,然后根據社區黨委主導、民生至上、民意集中、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原則,討論決定要實施的項目,每個項目工程進度按規按時公開。
近兩年,南壇社區利用這筆專項經費,修好了南壇路四巷3號、四巷17號、南壇路三巷5號堵塞的排污管道,徹底解決了雨天積水內澇問題;對燃料公司宿舍路面進行了維修,解決了居民出行問題;砍去了南壇路四項18號樓頂自然生長的一棵樹木,解決了附近居民的安全隱患……一件件民生微實事,帶給百姓大福利,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芭潘芡耍菲搅耍h境變好了,我們住得也舒服多了!闭f起社區這幾年的變化,居民陳阿姨豎起了大拇指。
由于工作表現突出,近年來,楊燕楠先后獲得惠州好人、橋西街道優秀黨員、惠城區“三八”紅旗手、惠城區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南壇社區也先后被評為廣東省宜居社區、市“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市文明單位、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等。
◎對話
“為人民服務的心一直沒有變”
《惠州日報》記者:從一名大學生到社區工作者,到社區黨組織書記,再到2019年考上公務員,一路走來,您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楊燕楠:我2008年到社區工作時,不少人覺得我一個武漢理工大學的本科生到社區是“大材小用”;前年,我考上公務員,大家又覺得我的堅守終于有了好的結果。其實,不管別人怎么看,不管身份怎么變,我為人民服務的心一直沒有變。我認為,組織的培養、身份的轉變,一方面會鞭策我更加努力做好工作,另一方面也會讓更多扎根基層的年輕人看到希望,激發干勁。
《惠州日報》記者:您在社區工作十多年,頗受居民贊譽,有什么工作經驗可以分享嗎?
楊燕楠:我在社區工作十幾年,沒有什么創新的工作經驗,靠的還是用心用情。居民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我都會站在居民的角度去思考,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有些事情可能我也不能完美解決好,但居民看到我努力去做了,也會理解的。社區工作不需要華麗的語言,認真去干就是了。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歐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