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是許多市民夜間尋覓美食、享受夜生活的好去處。晚上8時左右,大亞灣濱海廣場夜市熱鬧非凡,在綿延數百米的長街上,市民可以嘗遍豐富多樣的美食。在大亞灣,大大小小的夜市星羅棋布,多以美食攤販、小商品銷售為主,業態相對比較單一。
放眼全國,不少夜市頻頻出圈,發展出集餐飲購物、便民服務、旅游觀光、文藝展演等多重功能的綜合空間,成為外地游客旅行必打卡點。依據大亞灣夜市現狀,我們不妨探討如何解鎖大亞灣夜市的其他業態可能性,發展出更契合市民需求、更多創新消費場景的夜市,激發夜市文旅潛能,將大亞灣夜市辦得更火熱,既能守住煙火氣,又能匯集人氣。
(一)
夜市,在兼顧“煙火氣”的同時,更要注重“潔凈美”。
近年來,大亞灣的人口數量遞增,住宅區和企業逐漸密集起來,在公園廣場、居民區、企業廠區等人流集聚的地方,悄然多了一個個夜市,升騰起濃烈的煙火氣。這些夜市原本由幾家小吃攤位組成,逐漸達到一定規模,成行成市。
如澳頭街道濱海公園廣場前的夜市,規模較大,有上百家攤位,是大亞灣人氣最旺的夜市之一;澳頭街道巖前村一帶以往攤販占道經營現象較為嚴重,由街道辦和村委規范經營區域后,自然形成了規模相對較小的夜市;西區街道敏華家具公司周邊小吃攤販眾多,交警部門設立了統一的流動攤販疏導點,成為企業員工的“第二食堂”。
這些夜市大多沒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大家一般通過約定俗成的方式,根據夜市附近的地名進行命名,夜市的規劃和管理也比較松散。夜市擴張和數量增多,極大豐富了市民夜生活,但其管理也亟需由粗放逐步轉向精細:加強交通管理,減少對周邊居民出行的影響;加強環境衛生監督,避免環境污染和噪聲擾民問題;加強安全監管,引導攤主做好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強化市場秩序監管,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等。
(二)
夜市的打造要告別千篇一律,在差異化的經營中獲得良性發展。
夜市,主打別具一格,既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外地游客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的窗口。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全國各地夜市的功能也前所未有地豐富起來,向融合文化、旅游、娛樂等多種業態的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轉變。比如,位于山東濟南的環聯夜市,美食只占夜市的“半壁江山”,時尚百貨、潮玩娛樂、特色寵物、潮流服裝、非遺文創等多個業態街區讓游客多種消費需求一應滿足;夜市“鼻祖”開封夜市分為不同主題,包括古都文化、市井文化、青春記憶等,餐車采用統一的仿古建筑樣式,與周邊歷史風貌融為一體,成為夜色下的一道風景線。
目前來看,大亞灣各夜市的業態比較單一,小吃品類雷同,也沒有明顯的主題區分,未形成對外的品牌效應。在完善基礎配置的前提下,若能將夜市加以包裝推廣,形成“一夜市一主題”,可不僅滿足周邊市民的覓食需求,還能為廣大游客的打卡清單上多加幾個優選項,為培育“過夜經濟”添一把柴火。
在筆者看來,大亞灣濱海廣場夜市便頗具“出圈”潛質。這個夜市緊鄰濱海廣場,與漁人碼頭、金門塘碼頭相隔不遠,是大亞灣展示濱海漁家風情的重要窗口,澳頭濱海岸線整體提升工程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依托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濱海廣場夜市可以引入不同品類的經營者,在場地植入更多大亞灣濱海元素,再通過統一的標識設計,有望改造升級為大亞灣文旅的新“IP”。
(三)
夜市,可融入更多公益服務,讓人們品嘗美食的同時享受精神食糧。
今年以來,我市共舉辦了8場“健康夜市”。針灸、刮痧、拔火罐、正骨推拿……這種打破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的做法,讓中醫藥文化以更加親民、接地氣的方式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由“健康夜市”的成功舉辦來看,人氣旺、時間適宜,夜市正是開展社會公益服務的絕佳舞臺。
去年,大亞灣第一場和美音樂會在濱海公園唱響,通過戶外草地音樂會+游戲互動+現場教學的方式普法,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營造向上、心和、事美的氛圍。音樂,可以說是夜市的標配,在各地的夜市中,駐唱表演屢見不鮮。
接下來,大亞灣夜市不妨探索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讓夜市從單純的味覺經濟提升到視聽經濟再到體驗經濟,奏響一曲生動多元的市井交響樂,為城市增添更多“煙火氣”。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