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開發區:“一線五區”打造濱海形象展示窗口

        原標題:

        大亞灣初步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一線五區”打造濱海形象展示窗口

        日前,大亞灣開發區舉行“高水平謀劃‘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質量建設‘三宜’(宜居、宜業、宜創)城市”主題新聞發布會。大亞灣開發區自然資源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區自然資源和城市規劃情況并答記者問。

        記者從會上獲悉,大亞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于2023年8月26日獲批(納入市級成果)。結合大亞灣未來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大亞灣國土空間規劃總體發展格局為“一線五區”,是惠州市由江向海發展的戰略龍頭、產業極化區、濱海形象展示窗口。

        總規

        五大功能片區差異化協調發展

        “城市要發展、規劃必先行”。大亞灣開發區自然資源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珩介紹,2015年至今,全區編制的規劃約70項,初步建立“總規為綱、專規為領、詳規為主、城市設計為輔”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總規就是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大亞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從2019年7月開始啟動編制,歷經4年時間于2023年8月26日獲批(納入市級成果)。該規劃范圍涵蓋大亞灣行政轄區陸海全域,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至2035年,預計全區常住人口規模80萬人左右,實際管理服務人口110萬人,全區城鎮化率達到100%。

        澳頭衙前綠道。

        何珩介紹,結合大亞灣未來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大亞灣國土空間規劃總體發展格局為“一線五區”,是惠州市由江向海發展的戰略龍頭、產業極化區、濱海形象展示窗口。各片區結合區位特點、功能定位,借力重點地段開發和重點項目帶動,形成差異化協調發展態勢。

        大亞灣國土空間規劃成果主要包括明確發展目標定位、深度融深融灣發展、強化國土空間管控、優化用地用海結構、強化民生福祉保障、塑造濱海城區風貌、提升國土安全韌性、推進陸海統籌發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和健全傳導管控機制等10個核心內容,呈現出強實業、保民生、調結構、優交通等4個特點。

        為保障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大亞灣國土空間規劃引導新增工業用地向大亞灣新興產業園、石化區、石化產業拓展區等重點產業平臺集聚,提升產業用地比重,保障重點產業項目的用地需求,按照“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布局更集中”原則,優化工業控制線。保民生方面,按照建設現代化優美濱海城市標準,結合十五分鐘生活圈和補短板專項中的實施要求,完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布局,預留區級文體、醫療設施用地空間,結合近遠期時序落圖安排。

        據介紹,“專規”方面,目前大亞灣開發區自然資源分局正在開展城鎮開發邊界內控規評估工作,并結合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對區專項規劃進行評估和補缺,進一步提高規劃執行的實用性;“詳規”方面,現大亞灣開發區詳細性控制規劃格局是在原惠州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在全區規劃范圍內劃定了15個控制性詳細規劃片區,城市建設區控規覆蓋率約85%。

        “接下來的重點是不斷優化完善規劃成果,加快成果轉化運用,為大亞灣高質量發展提供規劃引領作用。”何珩表示。

        城市規劃

        做好三大板塊打造優美宜居濱海城市

        今年的大亞灣開發區工作會議提出“全力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打造優美宜居的濱海城市成為重要內容。區自然資源分局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姜建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大亞灣開發區未來城市規劃發展重點方向,主要在三大板塊:

        一是構建“淡澳河兩岸城市新中心”(中心區城市設計)。以淡澳河為核心脈絡,依托淡澳河、虎頭山、媽廟村等自然及文化資源,通過“以水為脈、活力網絡,核心塑造、IP激活,品質提升、形象重塑”等三大核心策略,形成“一帶一環、五點多片”的空間結構。通過淡澳河濱水休閑帶及城市活力環,將“城市公共活力中心、海派客家文化休閑中心、運動休閑中心、城市門戶中心、青年創新創業中心”5個核心節點串聯,構建多元復合、主題鮮明的“城市活力核心”,帶動大亞灣城市活力升級。

        二是澳頭濱海岸線整體提升工程(澳頭—猴仔灣片區城市設計)。為解決老城區“產業活力不足、建筑風貌雜亂、重點路段擁堵”等品質不高問題,區黨工委、管委會提出打造澳頭濱海岸線整體提升工程,以漁港人文特色為依托,打造集城市服務、漁民風情、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濱海文化片區。

        霞涌將創建為生態宜居濱海新城。(效果圖)

        三是打造國內一流度假區和國際化社區(霞涌片區城市設計)。通過對標國際理念和國際標準,全力推動霞涌片區打造成為“灣區特色、國際視野、開放包容、美麗和諧”的國內一流度假區和國際化社區,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的良性互動,吸引優秀人才、優質資源匯聚大亞灣,展現大亞灣開發區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以人為本的理念是開展規劃工作應首先考慮的。”姜建偉表示,對于大亞灣開發區而言,規劃不是越宏大越好,而是針對一個個具體的“點”量體裁衣,真正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體現規劃的人民性。

        “百千萬工程”

        編制城鄉融合發展規劃,提出五大融合策略

        當前,大亞灣開發區正在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區自然資源部門作為要素專班如何發力?

        何珩介紹,為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區自然資源分局牽頭組織編制了《大亞灣城鄉融合發展規劃》,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措施來實施,作為破解規劃布局無序、騰拓用地空間、提升集約水平的重要路徑來抓。該規劃從產業、公服、游憩、機制、風貌等方面,提出“興、聚、游、活、美”五大融合策略,按照快慢結合的節奏形成近中遠期的項目庫、用地庫和資金庫,為全區系統、有序、精準推進“百千萬工程”提供科學決策支持。2023年考評中,要素專班是全區6個專班中唯一獲得優秀等次的專班。

        據介紹,五大融合策略分別為“興”—擴能提升,以產業發展聯動城鄉融合。“聚”—中心營建,提升設施配套服務能級;“游”—山田連海,打造穿城貫鄉的游憩灣區;“活”—機制保障,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美”—特色彰顯,改善人居環境和村莊風貌。值得關注的是,“興”產業方面,大亞灣開發區通過協同深圳都市圈,強化產業走廊實際功能,做強大亞灣坪山河科創走廊,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科研一體化發展,作為第二產業突破的重點。針對產業用地需求,通過挖潛空間,喚醒低效產業用地發展潛力。

        同時,該區選取了澳頭衙前村(含金門塘村)、霞涌新村(含霞新村)以及西區樟樹浦和塘尾村作為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單位,規劃成果已經區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正在推進澳頭媽廟村、西區新寮村、霞涌上角村第二批典型村培育。

        小桂片區毗鄰深圳壩光,山海資源豐富,該片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備受關注。“目前對該片區的開發和策劃研究還處于一個比較前期的階段,近期主要工作是解決一些比較急切的民生和村民訴求問題,例如當地村民出行交通不便、片區發展空間局促、當地村民在片區旅游業發展中收益較低的問題等。”姜建偉介紹,接下來將從“通交通、找用地、謀收益”三個層面進行謀劃,推動片區連接深圳壩光、大亞灣塘橫片區等道路近期建設工作;盤活小桂片區目前的低效存量土地;引進項目并且制定一系列合作模式和保障措施,讓村民參與進來,打造片區旅游產業名片,同時提高當地村民收益。

        一線

        大亞灣海岸線,在落實省、市下達的自然岸線保有率及岸線管控要求基礎上,統籌岸上岸下功能布局推進海岸帶分段利用

        五區

        西區——定位為產城融合片區

        澳頭——打造成山海連城濱海生活區

        荃灣——打造現代化物流中心

        石化區——定位為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

        霞涌——創建為生態宜居濱海新城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劉曉紅 曹志勇

      編輯: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