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街道塘尾村。
日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把手訪談活動走進大亞灣區西區街道辦,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黃暢表示,街道全體干部職工將持續在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緊緊圍繞區委、區管委會關于“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和國內一流開發區”的戰略定位,繪制“三張圖”,走好“三條路”,加快將西區在區位、產業、人才等方面的突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增強“西”引力,助推大亞灣區高質量發展。
繪制“版塊圖”走好“黨建引領”路
“我們將繪制好‘版塊圖’走好‘黨建引領’之路,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高效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暢表示,接下來,西區街道將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依托“1+24+N”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始終堅持“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原則,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勇于擔當的具體行動,體現到推動西區各項事業發展的一招一式,把黨建優勢轉化為促進西區乃至大亞灣區發展的強大動力。
堅持為民辦實事,持續創新實施“黨建引領+”活動,西區街道將打造一批集黨員教育、黨群活動、宣傳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村(社區)黨建文化陣地,讓“空白墻”變成“黨建墻”,并計劃開展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實施村莊道路改造升級、加快文體設施建設等群眾所需所盼的民生項目,把基層黨建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每個角落。
繼續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西區街道積極盤活村集體土地資源,想方設法提升村集體和村民小組經濟收入,把土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優勢;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加快推動塘尾、新聯、塘布、樟浦等片區的“四小園”建設,打造一批示范精品村,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成為美麗鄉村最動人的風景。
繪制“規劃圖”走好“產業發展”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街道將緊緊圍繞區委、區管委會產業規劃,繼續做好大亞灣產業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黃暢介紹,大亞灣新興產業園逐步形成新興科技產業鏈集群,匯聚了比亞迪、洲明科技、光弘科技等一批智能制造、信息產業、綠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優秀企業。目前,該產業園成為惠州打造的7大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
如何繪制“規劃圖”走好“產業發展”路,激發產業驅動新動能?黃暢表示,首先是扎實落實區委、區管委會的部署,加快推進塘橫片區千億級產業園的征拆任務,為接下來惠州搶抓“雙區”建設機遇,推動深惠產業共建、協同發展提供土地支持;其次加快推進龍海一路中段、龍海三路、龍海四路等市政主干道建設,不斷完善西區“四橫十縱”城市路網;同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全面提升安全環保本質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繪制“需求圖”走好“民生服務”路
近年來,物業服務、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成為西區街道群眾關心的焦點。黃暢表示,西區街道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關心最多、需求最迫切的事項列成清單,一項一項抓落實促提升,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未來,西區街道將不斷加快西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龍光片區社區醫院、大亞灣第一個室內體育館、大亞灣第六中學、坪山河兩岸景觀路、獅子山公園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
同時,西區街道將在社區服務提質增效上下功夫,不斷推廣“六和、六美”理念,積極發掘動員黨員干部、熱心群眾組建“友鄰服務隊”,建立“八位一體”關愛幫扶機制,做實做細弱勢群體關愛工作,營造鄰里互助、街坊共治、和諧鄉里的社會氛圍,不斷提高群眾對大亞灣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打造“和美大亞灣”。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歐陽德輝 通訊員李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