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漁期結束,大亞灣:耕海再起航 歸來魚滿艙

        8月16日12時,大亞灣晴空萬里,歷時3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隨著開漁令一發,停靠在大亞灣澳頭、霞涌港灣的漁船陸續揚帆起航,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作業生活。

        據了解,8月16日開漁以來,大亞灣閘口(霞涌、澳頭)共進出船艇1600多艘次。漁民普遍反映,今年開漁后漁獲總體情況喜人。開漁后第一批近海海鮮也已陸續抵達區內各大農貿市場。

        

      漁民收獲滿滿。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通訊員張天俊 攝

        開漁第一天漁獲量多品種多

        8月17日清晨6時,天空下著大雨,開漁第一捕的漁船陸續回港。記者在澳頭漁港海鮮交易碼頭看到,船上卸貨的、開車運魚的、賣魚的、買魚的,吆喝聲、交談聲交織成一片,整個碼頭一片沸騰。

        記者從多位漁民處了解到,開捕首日漁民們“戰況”良好,捕撈的魚以蝦、蟹、馬鮫魚、鯧魚等為主。“收獲還行,雜魚、馬鮫魚等都有。”有30多年捕魚經驗的漁民老劉告訴記者,開漁第一天收獲還不錯。開漁前,漁船和船員就做好了出海的各項準備,8月16日12時開漁令一發,他們就開船出海,次日凌晨4時許回來,稍作休整后就到碼頭賣漁獲。

        “很開心,很久沒有出海了,開漁第一天的收獲還不錯,可以說是滿載而歸。”霞涌霞新村漁民蘇大叔說,開漁頭幾天魚蝦最多,霞涌漁民一般都是在近海海域捕撈,一天來回,捕獲的魚類多是3斤以下的池魚、雜魚等。船舶辦及村里做足了安全保障,讓他們可以放心出海,安心捕魚。

        守在碼頭的魚販們眼疾手快,只要漁獲從船上一卸下來,很快就被搶購一空。“蝦、螃蟹、馬鮫魚,今天開港,什么魚都有!”魚販束阿姨高興地說。

        守好海上關口助力漁民平安出行

        據了解,大亞灣區有金門塘、前進、飛帆、東升、三門、霞新、新村等7個傳統漁村,其中東升、三門是海島漁村,東升村全部村民均在島上生產生活,三門村約有300名勞動力(約占全村人口40%)常年在島上生產生活,其余村民則留在澳頭岸上居住生活。全區有澳頭漁港、霞涌漁港兩個漁港,漁船主要停泊在澳頭、霞涌漁港和小桂片區。

        為做好開漁準備,大亞灣區海洋與漁業分局、澳頭街道辦、霞涌街道辦及漁村提前部署好各項疫情防控及安全防范措施,與漁民攜手守好海上關口、筑實海上防線,保障漁民安全作業,順利返航。

        早在7月上旬,霞涌街道兩個傳統漁村——霞新村、新村村黨支部就開始組織村“兩委”干部走街串巷,利用漁村大喇叭向漁民宣傳最新海上疫情防控等政策信息。開漁前夕,霞涌街道船舶辦和兩個漁村黨支部更是挨家逐戶走訪漁民,引導漁民提高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意識,自覺遵守捕撈管理制度。

        8月16日12時,一艘艘漁船從霞涌漁港包禾塘閘口揚帆起航。據了解,霞涌包禾塘閘口是霞涌漁船通往南海的唯一出口,閘口經區管委會批準,按照“不安全不出海”“建漁港、保平安”等專項行動要求設立,采取圍蔽方式,對漁港實行封閉管理。

        為加強漁港管理,區海洋與漁業分局先后在霞涌漁港、澳頭漁港、東升村分別設立了漁船進出港檢查卡口,推進漁港封閉式管理。抽調漁政執法人員結合采購服務人員組成檢查組,24小時駐點執勤值守,對每艘進出港船舶進行檢查。晚上8時至次日早上6時封閉卡口,禁止船舶進出,切實落實依港管船、管人、管安全的措施。

        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閘口還設置了場所碼和漁民專用核酸檢測通道,嚴格執行掃碼打卡、查驗行程卡、測體溫等措施,堅決杜絕疫情外部輸入,保障漁民安全作業,順利返航。

        開漁后漁民們能“漁獲滿倉”,與大亞灣海域生態修復及漁業資源修復密不可分。據了解,2021年至今,區海洋與漁業分局積極開展岸線整治修復、濱海濕地修復項目工作,目前已在淡澳河口種植紅樹林3.1公頃,修復海岸線1.2公里;通過破堤通海,濕地修復面積21公頃。此外,大亞灣區每年都舉辦休漁放生節活動,今年共放生魚苗84萬尾、蝦苗500萬尾。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歐陽德輝 通訊員黎文輝 任華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