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匡湘鄂)大亞灣霞涌曉陽村一戶農家菜園里,一小塊菜地里種的幼苗與周邊的蔬菜明顯不同,海洋環保志愿者、惠州“最美看海人”曾曉華正在查看幼苗的長勢。這些幼苗不是蔬菜,而是紅樹幼苗。為了更好地為海岸添綠,修復海岸線,半個月前,曾曉華夫婦帶領海洋環保志愿者們,嘗試在岸上培育了第一批紅樹幼苗共500多株,目前幼苗正在發芽,成長良好。
曾曉華查看新培育的紅樹幼苗。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攝
3月31日的午后,農家小院里暖陽普照、春風習習,站在紅樹林苗圃基地旁,看著這片精心培育的紅樹幼苗,今年已74歲的曾叔就像看自己的孩子,精神抖擻、如數家珍。
陽春三月,又是一年植樹季。去年的植樹節,大亞灣區藍色海灣公益協會的海洋環保志愿者們,在大亞灣小桂村海岸線灘涂上種下第一批紅樹苗。從此,他們決定將種植紅樹林、修復海岸線作為常態化的志愿活動之一。據了解,2021年,該協會志愿者在大亞灣、惠東沿海灘涂濕地選取5個點共開展了12場種植紅樹林活動,種下3200棵紅樹苗。目前,這些小樹苗正茁壯成長。
“之前我們都是用紅樹的種子(如秋茄、木欖的胚軸)直接插到灘涂上,容易被潮水、垃圾和其他潮間帶生物傷害,存活率較低。”曾叔解釋,大家就想著能不能自己培育紅樹苗提高紅樹種植成活率。
去年,志愿者們在大亞灣海岸線拾撿了一些紅樹種子,委托江門新會林科所專家幫忙實驗培育。一年后,這批種子被成功培育成樹苗。今年1月,這批樹苗被志愿者們種在了小桂觀景臺海灘。
有了專家的成功培育,大家便決定按照培育經驗自己嘗試培育。前段時間,志愿者們在大亞灣海岸線拾撿了一些種子(胚軸)回來,3月15日,大家按照專家的培育經驗嘗試培育。對于這批紅樹苗,志愿者們精心呵護,隔三岔五來看,而曾曉華夫婦則專門在這戶農家租住下來,專心“伺候”它們。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個月過去,這批紅樹苗慢慢發芽、成長。曾叔說,紅樹幼苗的培育沒有時間限制,培育的時間越長,移植后成活率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