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大亞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承接先進發達地區創新要素和成果
企業釋放創新動能 產業加速提質升級
9月22日,由廣東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牽頭開展的集團重大科技項目順利通過中期驗收,項目首套35kW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發成功并在惠州天然氣發電公司完成試運行;日前,惠州海卓科賽醫療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水動力治療設備”和“一次性使用清創水動力刀頭”通過兩項國家審批,成為我市首個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的項目……
“堅持創新驅動,優勢互補。”《大亞灣開發區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大亞灣融深方案》”)提出,主動承接先進發達地區創新要素和成果,建設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助推大亞灣開發區主導產業提檔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1+3”產業發展平臺支撐作用全面凸顯,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在大亞灣創新創業。這是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院長周賢太(前)帶領團隊進行科研實驗;葜萑請笥浾咧荛 攝
大項目
扛起創新大旗支撐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正式成功投產的中海殼牌SMPO/POD項目,目前已實現全面達產。該項目采用殼牌專有技術,將進一步提升裝置總體能源利用率和工藝安全水平,并減少碳足跡,為打造環保、安全、高效的中海殼牌工廠作出貢獻;今年以來,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深化設備完整性管理,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集團公司自主開發的原油(重油)直接制化學品技術在12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上首次實現工業應用……
規上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在大亞灣石化園區,一批像中海殼牌、惠州石化這樣的大企業、項目始終扛起創新大旗,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大亞灣堅持圍繞石化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今年以來新動工、投產的石化產業項目中,恒力PTA、仁信三期等項目將延伸芳烴產業鏈,有助于園區數百萬噸級的芳烴原料“就地轉化”;中海殼牌SMPO/POD項目可為新竣工的仁信聚苯乙烯項目提供苯乙烯原料,宇新順酐可為新動工的宇新丁二醇項目提供原料,有利于園區原料實現“隔墻供應”;忠信化工苯酚丙酮、彩田化工高端新能源鋰電池材料等項目延伸碳三產業鏈……
創新為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今年1~9月,大亞灣石化產業工業總產值增長39.6%,石化產業實現利潤總額118.6億元。除了石化產業,在大亞灣新興產業園,一大批科技創新型企業也在智能制造的賽道上游刃有余、茁壯成長。
這一邊,易路達高端電聲設備、光弘科技三期、洲明LED二期紛紛動工、投產,不斷增資擴建、做大企業規模,進一步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另一邊,太東科技園(東區)、寅升工業園、華北工控二期等專業化園區正在加緊建設,投產運營后,一批新型中小企業將在園區生根發芽,打造成為全新的電子信息產業承載平臺。今年1~9月,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實現產值543.5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隨著大亞灣石化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企業創新蔚然成風,但對標對表科技創新先進地區及既定的更高發展目標,企業創新在人才、技術、資金以及政策扶持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的科技創新之路永無止境。
《大亞灣融深方案》提出,積極參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動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在大亞灣開發區建設技術應用中心。推動建設一批行業領先的研發、中試平臺。加快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鼓勵支持深圳孵化器運營管理公司來大亞灣共建科技企業孵化器。
大亞灣區現有國家級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2個。今年,大亞灣科創中心正組織智慧科技園、成松科技園等申報市級孵化器培育單位,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孵化育成體系建設;葜菥G色新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有望今年通過新型研發機構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認定。
企業自主建設的創新平臺也是研發主力軍。目前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57%。日前剛剛進入全面建設的?松梨诨葜菀蚁╉椖浚鳛槌兄Z的一部分,該公司正在大亞灣石化區推進投資建設一個生產工藝技術研發中心,為客戶提供產品應用支持和可持續的創新解決方案。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領頭羊。今年以來,該區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體系,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梯隊,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已出臺的一系列創新政策,從企業孵化、高企認定、專利、人才引進等對企業開展創新給予全方位支持,如對首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區財政一次性給予20萬元資助;對曾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證書再次通過認定的企業,區財政一次性給予10萬元資助。同時,加強宣傳培訓、落實高企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政策,全力助力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全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12家,預計今年可達129家。
惠州石化柴油生產裝置。
中小企業
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扶持力度
“創新的威力不可估量!20年前,廣東維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深圳搬遷至大亞灣西區,去年獲評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多年專注智能制造、深耕創新領域的維爾科技董事長寧建強,對企業科技創新感受頗深。去年8月初,維爾科技IPO正式啟動;去年12月,獲大亞灣科創一號基金投資。
大企業大項目很重要,中小企業也很重要。在大亞灣,一批像維爾科技這樣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正脫穎而出,勇立潮頭。據了解,目前全區獲評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18家,2021年新獲評國家“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2家(科翔、金百澤)。這些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為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亞灣積極落實高企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政策,確保各級財政科技補貼及時撥付、足額發放,提高企業開展科技研發的積極性。日前,惠州海卓醫療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水動力治療設備”和“一次性使用清創水動力刀頭”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審批,并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成為我市首個通過國家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的項目。該公司是一家集專注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通過廣東省“專精特新”新產品認定,目前取得授權專利128件,其中發明專利17件,通過PCT途徑申請國際專利30件。
《大亞灣融深方案》提出,引進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對標大灣區先進城市,研究出臺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政策,對現有高成長性中小企業予以重點扶持。
今年以來,大亞灣區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5月,區工貿局共安排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20個,對該區4個自主創新項目、6個轉型升級項目和10個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項目總計扶持近400萬元;6月,對2020年獲評的14家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280萬元的區級獎勵。
據初步摸排:今年1~9月全區18家專精特新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合計55.62億元,同期累計增長48.21%;2020年納稅合計1.88億元,同比增長37.7%。其中,本地上市企業1家(科翔)、新三板掛牌企業1家(華泓)、異地上市企業3家(奧拓、宙邦、金百澤)、已啟動上市計劃3家(仁信新材、華達通、維爾科技)。
為推動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大亞灣區積極貫徹落實《大亞灣區關于加快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實施意見》和《大亞灣區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今年以來舉辦了3場“政銀企”對接會,參會對象主要是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等,幫助企業打通獲取政策、銀行信息、產業鏈信息的渠道。
人才
全區共引進培育創新創業科研團隊101個
“從惠城區到大亞灣,走惠大高速45分鐘就到了,很方便!2020年9月,惠州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老師熊前程博士以廣東省科技特派員身份,進駐杜科新材料任職研發總監,為公司開展產品研發設計工作;诠ぷ餍枰,熊前程經常往返惠州學院和大亞灣石化區,除了學院一周兩節課,他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企業科研上。一年多過去,他和他的團隊已為公司研發了5款新產品,其中有的產品已進入市場銷售。
2019年6月,在西安工作了9年的化學生物學專業的熊前程,到珠三角各城市“考察”一番后,毅然選擇了惠州,并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進入惠州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任教。
兩年多來,熊前程已把家人都接到惠州安家。不僅如此,他還發揮自己作為師兄的影響力,介紹引進了幾位師弟、師妹到大亞灣工作!盎葜莸氖、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比較完整,我們化學生物學專業的,在這里有更多發展機會,而且大亞灣氣候好,適宜居住,人才政策也不錯。”熊前程說。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動力引擎。近年來,大亞灣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結合產業發展需求,重點支持科技創新人才發展,人才隊伍不斷充實,為經濟提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截至目前,全區登記備案的高層次人才總數(博士及相當層級以上人才)99名,其中國家級人才25名、省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30名。全區共引進培育創新創業科研團隊101個,其中經省評審入選的“珠江計劃”本土創新團隊1個;入選市“天鵝計劃”科技創新團隊13個;入選區創新創業科研團隊87個。全區共擁有各類創新創業平臺94個,企業自主搭建的創新創業平臺87家,為科研人才提供廣闊發展平臺。2020年5月,該區創新出臺了全省首個市場化導向系統性人才新政。
當前,大亞灣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錨定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國內一流開發區、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重要支撐區的目標定位奮力前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一支一流的人才隊伍!皩藢Ρ砣瞬殴ぷ飨冗M地區,我們在人才引、育、用、留等方面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提升。”大亞灣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直言。
《大亞灣融深方案》提出,聚焦大亞灣開發區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發展急需的重大科技成果,鼓勵大灣區高校、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聯合揭榜攻關。
據了解,接下來,大亞灣區將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結合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緊扣大亞灣區建設“1+3”重大平臺和做大做強“1+2”先進制造業戰略部署,構建與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相配套的人才政策體系。
當前,?松梨诨葜菀蚁⒅泻づ迫、恒力、慧聰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建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亟需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加快引進一批核心產業急需緊缺的人才。今后,大亞灣將建立健全系統化人才引進機制,逐步優化全方位人才培養機制,開創各領域協同育才的生動局面。
在深度“融深”方面,大亞灣將大力吸引深圳人才到大亞灣發展,放大深圳“人才溢出效應”,破解“虹吸效應”。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做優做強臨深人才合作載體,注重塘橫片區與新興產業園建成區板塊聯動、產業協同,完善新興產業園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積極引進和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打造多樣化高端雙創核心聚集區,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孵化鏈條,持續提升大亞灣人才承載力,加快高端人才集聚。
同時,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探索在深圳設立“科創飛地”“人才飛地”,實現“深圳研發+大亞灣孵化”“深圳孵化+大亞灣產業化”,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鏈條的全面鋪開。
智庫觀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要做到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相輔相成
傳統支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何相輔相成,關系到大亞灣區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目前,石化產業是大亞灣區的重點支柱產業,石化產業的鏈條較長,大亞灣區完全可以在精細化工領域有突破性的進展。在全球新能源技術革命以及環保節能的大背景下,從穩增長的角度出發為石化產業鏈條附加值的提升不斷做出努力,同時又把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兩者的關系如果協同得當的話,大亞灣區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上會有更亮麗的表現。
對大亞灣區來說,產業融合是融深最重要的內容。大亞灣區如何在惠州與深圳產業結構存在互補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惠深新型產業鏈和供應鏈,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需要思考的地方。
大企業、大項目對地區發展很重要,中小企業也很重要。如果說大企業大項目的發展更倚重政府政策的支持,那么,創新型中小企業可能更看重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以及市場機制功能的進一步發揮,這可能是未來大亞灣區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方面需要下更大功夫的地方。
大亞灣區還需要明確本區的企業和項目如何做到創新驅動:是增加專利的投入和產出數量,還是要結合專利的質量?是實用新型專利還是原創性專利?拿到了技術專利證書就算是做到創新驅動了,還是需要把技術專利進行市場化和商業化?大項目、大企業創新驅動的衡量標準,與創新型中小企業創新驅動的衡量標準有什么不同?如果以上幾點得以明確,大亞灣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力度必然會得到加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也就指日可待。
數讀
●全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12家
。A計今年可達129家) ●高新技術企業占規上工業企業
比重達37.8%(全市最高)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57%
●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572.1億元,可比增長9.5%;工業投資124億元,增長67.2%;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991.7億元,
增長32.4%;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91.2億元,增長13.3%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曾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