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案例入選廣東省十大典型

       原標題:

      “三變五合”深改革 興村富民蹚新路

        博羅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案例入選廣東省十大典型

        博羅縣福田鎮徐田村集中流轉蘭門村民小組的178畝土地資源,以每年15萬元(與企業約定第二年起每年遞增5%)價格租給企業,打造高端旅居田園康養項目。村旅游合作社還通過輸出講解人員、入股農家樂、代銷礦泉水等方式讓村民們吃上旅游飯,深化“三變五合”改革讓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徐田村的美麗風景。

        日前,由廣東省委改革辦組織遴選的40個《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出爐,第二批發布的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10個典型案例。《博羅縣深化“三變五合”改革蹚出興村富民新路子》案例成功入選。據悉,博羅縣深入推進省級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試點工作,在“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福田鎮坳嶺村、徐田村,長寧鎮石下屯村、松樹崗村、新村村、羅村村共2鎮6村)和柏塘鎮小洞村探索“三變五合”改革模式,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特色產業、實施“1+4”村集體經濟組織模式,以點帶面推動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預計2024年,示范帶6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將邁入“50萬+”行列,小洞村將邁入“100萬+”行列,村民人均純收入提高近20%。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如何在鄉村振興中,讓資源真正發揮實效,成為發展的內動力?將零散的資源整合成產權明晰的整體,將資源變資產,讓資產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子。于是,博羅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其間,推動土地等自然資源活化入股、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入股,提高資源資產利用效率。

        摸清優勢資源,盤活現有資產。博羅實行“拼圖式”資源資產清產核資,對村民小組一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魚塘等資源性資產和房屋、基礎設施等經營性資產進行摸底清查,準確核實資產位置、邊界范圍、利用狀況及收益金額等情況,繪制集體資源“魚鱗圖”。示范帶6村及小洞村共清理登記零散、低效、閑置的各類資源性資產6490.32畝、經營性資產408.6萬元、非經營性資產7437.8萬元。

        產權的明晰對資產、資源的兌現至關重要。博羅持續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明晰集體所有產權關系,夯實資源資產保值增值基礎。示范帶6村及小洞村的集體土地共27098畝,其中集體建設用地2408.45畝、宅基地1610畝、集體林地5376畝。同時,印發《博羅縣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專項清理規范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合同審查標準,以自然村為單位,對除集體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合同外,與有關單位或個人簽訂的有關村集體土地承包、資產出租、工程項目等各類經濟合同全面摸底清查,對承包價格明顯偏低、承包期限過長等不合理合同按照分批分類思路進行整改廢除。示范帶6村及小洞村已收集、整理、審查經濟合同312份,處理問題合同54份,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50萬元。

        整合土地引入產業變現資源

        資源如何變現?產業的引入是重點,也是興村富民的有力抓手。

        柏油村道平坦干凈、特色墻繪栩栩如生、古村內游人如織……在博羅縣福田鎮,徐田村已通過“三變五合”改革,文旅融合賦能,成為新晉文旅的打卡點,這座有著300余年歷史的古村煥發新生。

        蘭門村民小組的蝶變是徐田村在“三變五合”改革中的一大亮點。在這場改革中,由泰康建投公司投資,盤活蘭門村民小組178畝土地,有償收回30間閑置房屋,重新進行規劃設計,在原有建筑中引入住宿、會展大廳、文化展區、郊野露營、農耕采摘等功能區,打造成高端旅居田園康養項目。2024年9月,蘭門田園康養生態旅游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自2023年6月運營以來,該項目已吸引游客20萬人次,經營性收入達500萬元。同時,助推村集體年增收租金約15萬元,帶動50多名外出村民返鄉就業。

        博羅縣柏塘鎮將90萬元注入小洞村專業合作社作為啟動資金,小洞村用這筆資金將分散在村民小組、村民手中的耕地、山地、宅基地等資源流轉至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對外招商運營,引進嶺南小洞天田園綜合體、諾亞方舟小洞農場等項目,村民通過土地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方式,可持續獲得土地保底分紅、入股固定分紅、合作社利益分紅等。目前,小洞村共引進項目8宗,推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含村民小組收入)從2021年3萬多元增至2023年112萬元。

      小洞村利用自身優勢發展鄉村旅游。

        據介紹,結合“三變五合”改革,鎮級財政將啟動資金以借款或資金扶持的方式注入試點村,作為專業合作社資本金用于資源整合。同時,將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有資金、部分農業農村扶持類資金、村民資源折股量化為股金,通過“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等路徑,入股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廣的專業合作社發展文旅項目、產業項目等,按合同約定獲得收益分紅,變“一次性”投入為“持續性”增收。

        在“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以股份制為中心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試點工作,按照“美線強點、連點成片、以片帶面”的做法,以“深化村集體經濟股權改革,成立五大股份合作社”為抓手,加快推進博羅鄉村的全面振興,為全省提供“可看、可學、可推廣”的博羅經驗。在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歷史、人文風情、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的基礎上,結合示范帶規劃主體功能區主動開展招商引資,逐步探索產業引領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成立合作社村民共享發展紅利

        “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既要興村亦要富民。在深化“三變五合”的改革中,博羅實施“1+4”村集體經濟組織模式,推動農民變股東,讓村民共享發展的紅利。

      位于松樹崗村的葡萄園。

        博羅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將原來的村經濟聯合社改革為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以行政村為單位由各村民小組抱團組建,村黨組織書記出任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的理事長,按份額(含股份)將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股權經民主決策程序批準后可實行股權有償退出與轉讓。

        與此同時,成立土地、勞務、旅游、置業4個專業合作社,鼓勵和引導農民將個人的資源資產、資金技術等,通過協商或評估折價后,以投資人身份入股,增強分紅權。土地合作社通過整合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村民以土地經營權、村集體以集體土地經營權入股,土地合作社通過公開競拍,引進項目,實現土地升值。通過土地集中流轉,示范帶6村及小洞村的土地租金得到2至8倍的提升。勞務合作社通過整合農村剩余勞動力入股、村集體以機械設備入股組建,合作社摸排閑散、剩余勞動力信息,建立勞務數據庫,了解用工需求,集中開展技能培訓,輸出勞務、承攬小型工程,按人頭向企業每月收取服務費用。旅游合作社通過整合挖掘鄉村旅游潛力,鼓勵村民有價值的閑置庭院作價入股組建,開發鄉村旅游產業。置業合作社通過整合農村資源與閑置資金組建,村民以固定資產、房屋、資金入股,村集體以鄉村振興資金入股,建設工業廠房、購置不動產等。

      風景優美的羅村村。

        截至目前,示范帶6村及小洞村五大專業合作社均已掛牌,成立農民專業經濟股份合作社28個,選舉產生理事長、監事長等112人,共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649戶9992人,參與股權量化改革的村民10538人,占比98.3%;共量化股份8676股,資產總規模8417.2萬元。

        三變五合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將原來的村經濟聯合社改革為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與此同時,成立土地、勞務、旅游、置業4個專業合作社。

        文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圖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編輯:鄭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