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博羅觀音閣彭村村古石龍生態園打造鄉村旅游新業態
農文旅熱起來 錢袋子鼓起來
把村民閑置土地“轉”起來,打造一個集餐飲、采摘、研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吸引大灣區游客鄉村休閑游和中小學生研學游,不僅鼓起了村集體的“錢袋子”,還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掙錢,這便是位于博羅縣觀音閣鎮彭村村的古石龍生態園的生動寫照。
博羅觀音閣彭村村古石龍生態園打造鄉村旅游新業態。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朱金贊 攝
“太陽之心”科普研學給生態園帶來更多亮點
記者采訪當天,幾批香港旅客正在生態園餐廳用餐,用餐完畢,便去園區的農產品銷售中心買東西。古石龍生態園總經理張文沖介紹,這個季節大灣區很多赴河源、龍門等地泡溫泉的游客都會到古石龍生態園中轉消費。
“我們平日的游客以旅行團為主,3~5月、10~12月中小學生農耕研學春秋游較多,周末節假日則親子、自駕游游客多。2023年總接待游客約30萬人次,其中接待學生10萬人次,營業收入3000萬元左右。”張文沖說。
古石龍生態園是當地較早開發的一個生態樂園,設有農耕文化、戶外拓展、光伏能源科普、餐飲、客房、果蔬采摘、輕奢帳篷、兒童樂園等項目。在生態園的魚塘里,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心形光伏發電板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觀音閣鎮光伏發電復合項目的“太陽之心”科普配套設施。“太陽之心”由發電裝置、觀光體驗塔以及休閑觀賞棧道三部分組成,發電裝置由26塊535W高效雙面雙玻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組件拼接成愛心形狀。圍繞“太陽之心”,生態園還把周邊的休閑平臺和觀光小道串聯起來,并打造觀光體驗塔。站在觀光體驗塔上,游人可以以最佳視角欣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太陽之心”,俯視太陽能光伏矩陣形成的“海洋”。
研學是觀音閣鎮主打的文旅項目,也是生態園的王牌項目之一。“之前,我們研學項目主要以農耕文化為主,有插秧、收稻谷、拔花生等農耕體驗。”張文沖介紹,自從增加光伏發電的科普內容后,生態園的研學游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圍繞這個科普內容,生態園特意開發了光伏發電體驗課程,讓孩子們通過實地參觀、動手制作等方式,了解新能源。如開發太陽能小風扇組裝體驗項目,參加研學的孩子們動手組裝太陽能小風扇,然后在太陽底下便可真切、生動地感受到光能轉化成電能,讓小電扇轉起來。“項目推出來后,受到研學團的歡迎,也讓生態園有了更多亮點。”
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
鄉村旅游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近年來,觀音閣鎮不斷開拓以生態優先、農文旅結合為導向的發展路徑,以高標準文旅項目支撐鄉村發展。
張文沖介紹,生態園占地680畝,盤活了周邊村的閑置土地資源,主要是灘涂地、丟荒地,形成農業種植、水產養殖、果木種植等產業,“我們聘請了周邊村民,一年四季進行水果蔬菜循環種植,像現在就有草莓、圣女果、番石榴、百香果等水果,我們的農產品很受游客歡迎,很多香港游客數次前來購買。”
生態園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給周邊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機會。“每年上交兩個村(彭村村、菱湖村)各18萬元固定分紅,土地租金每年20萬元。生態園還提供了近60個就業崗位,工人每年平均工資收入4.5萬元。”張文沖說。
此外,生態園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還設有觀音閣供銷社古石龍助農服務中心,打造了農產品直播平臺,采用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助推當地農產品銷售,“村民種植的果蔬,我們都可以代為銷售,幫助村民打開銷路。”張文沖說。
春節即將到來,古石龍生態園盛裝迎客,屆時將有花海、采摘、親子娛樂等眾多項目等待游客前去休閑度假,“我們將抓住‘百千萬工程’實施的東風,通過‘旅游+農業’‘公司+村集體+農戶’,以古石龍生態園景區為中心,努力將古石龍生態園打造成博東旅游名片,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張文沖說。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馮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