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麻陂洋田村“合作社+農戶”模式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原標題:

      麻陂洋田村“合作社+農戶”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水稻—茨菰”輪作提高水田產值

        惠州日報訊 (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麻陂宣)茨菰是麻陂鎮洋田村的傳統農產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和“百千萬工程”的推進,洋田村正加快摸索“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茨菰種植逐步發展壯大,成為當地產業振興和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的有力舉措。

      村民在挑選茨菰。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麻陂宣 攝

        收苗、鋤地、揀果……日前,在洋田村,村民正在忙著采收茨菰。在地里,田記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輝平和村民一起忙碌,把剛從地里挖出來的茨菰按照個頭大小進行分類。“個頭大的作為一等品,按照農旅特產進行包裝。”田輝平說,“個頭小的則以另一種渠道進行銷售。”

        洋田茨菰喝著麻陂當地的飲用水源——羅坑徑水庫的優質水長大,加之土質適合,因此口感粉糯、味道鮮甜,品質頗有口碑。田輝平介紹,以往茨菰銷售大多以農戶自己挑到市場零售為主,價格隨行就市,不太穩定,時高時低。于是,田記水稻專業合作社將茨菰作為農旅特產和走親訪友的送禮佳品來包裝打造,這樣產品的檔次上來了,價格也更有保障。

        這是合作社牽頭不斷探索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的真實寫照。據介紹,田記水稻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將村民的土地集約在一起耕種經營。

        “春種水稻,夏種茨菰。”田輝平說,通過“水稻—茨菰”輪作的模式能改善土壤,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還能提高水田的產值。目前,合作社流轉的水田約280畝,每年都會拿出部分水田進行“水稻—茨菰”輪作。

        目前,不僅合作社種植了茨菰,還帶動了部分村民一起種植,發展茨菰種植50多畝。“村民可以自己賣,也可以給合作社銷售。”田輝平說,土地流轉后,村民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還可以受聘到合作社上崗,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目前茨菰收獲季,合作社每天都聘請約10名村民幫忙挖茨菰。

      編輯:洪東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