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強組織、精治理、優服務,持續推動城市基層治理效能優化提升
17鎮街完成“兩中心”一體化建設
黨員亮身份,建立先鋒崗,包干聯系若干條街巷;8個超大社區調整為19個適中社區,各社區轄區面積變小,管理更精細、服務更到位;建成“縣、街道、社區、小區”四級黨群服務中心(站)體系,300余項黨群、政務服務事項深入街道社區,群眾辦事更便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是博羅縣積極貫徹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18年被確定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縣以來,博羅聚焦強組織、精治理、優服務,整合調動各方力量齊抓共管,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了從“各自為戰”到“共建共享”的理念革新,有力推動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優化提升。今年,博羅縣繼續圍繞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持續健全居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的城市治理機制,以黨建引領“微服務”,實現基層“大治理”。
志愿者清理路邊垃圾,共建文明城市。 義診活動促群眾幸福感、體驗感進一步提升。
羅陽觀華社區創新打造“黨群連心·鄰里如親”黨建品牌
今年5月,羅陽街道觀華社區新黨群服務中心投用,不僅群眾的辦事環境得到改善,而且供群眾休閑娛樂的功能室更完善,轄區群眾的辦事體驗感和生活幸福感進一步提升。這是社區劃分調整后,觀華社區迎來的又一喜事。
近年來,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博羅縣通過強化組織功能,基層組織體系越織越密。堅持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活小區,充分釋放各領域各單位黨建“外溢”效應,著力推動基層黨建系統性增效。2021年,羅陽街道把8個超大社區優化調整為19個,在全縣46個社區全面建立兼職委員制度,與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通過制定小微權力清單、實施“準入審批”推進減負增效,使社區黨組織內在活力充分激發。觀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方玉文說,未調整之前,觀華社區是羅陽的第二大社區,轄區面積達3.8平方公里,人口6.8萬多人;調整后,轄區面積縮小至0.68平方公里,人口2萬多人。他感慨地說,社區“瘦身”后,對群眾的服務更加精細了,管理起來也更有效了。
賦能城市基層治理,黨建是基石。社區管理變優,也是街道堅持強化黨建引領的結果。為實現基層治理的共建共享,博羅以街道“大工委”打破條塊壁壘,大力推進街道體制機制改革,出臺一攬子文件為街道擴權賦能。近年來,街道黨工委書記召集28名兼職委員召開黨建聯席會議35次,解決跨領域重難點問題216個,使街道黨組織真正成為聯結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軸心”。
與此同時,該縣以小區“大支部”打通“神經末梢”,創新打造“黨群連心·鄰里如親”黨建品牌,開展紅色小區星級評定,建立“一長兩會一企”協調聯動機制,小區黨組織從5個增加到271個,實現住宅小區黨的組織100%覆蓋。
開發“鄰里E家”黨群溝通小程序,有效解決民生事
管理越精細,服務越到位,群眾幸福感越強。近年來,博羅縣優化治理模式,實現從“粗放管理”到“精細治理”的方式轉變,城市功能品質越來越優。
走在羅陽街道的大街小巷,不時能見到黨員干部包干的公示牌,上面有黨員的姓名和聯系電話,群眾有需要、有訴求即可通過電話聯系到黨員。盡管從目前的訴求登記來看,群眾反映的基本都是一些家長里短的小事,如寵物狗擾民、家禽擾民、樓上滲水、附近攤位噪音大等等,但黨員干部都耐心幫忙協調,讓群眾心里暖暖的。
在城市基層治理中,該縣切實強化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職責,有效整合各方治理主體資源,確保黨建工作始終與城市治理同頻共振。通過部門分區包干、設立黨員先鋒示范崗等舉措,推動全民、全域、常態參與文明城市創建,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將綜治、城管、創文等“專科”網格整合成為468個綜合網格,對老城“三街六十四巷”實施“巷長快辦”響應機制,開發“鄰里E家”黨群溝通小程序,推動近600件群眾身邊事、民生事得到迅速回應、有效解決。建成“縣、街道、社區、小區”四級黨群服務中心(站)體系,推進17個鎮街黨群服務和便民服務“兩中心”全面完成一體化建設,推動300余項黨群、政務服務事項深入街道社區。創新建立“雙報到”結對服務制度,組織88個縣直單位黨組織和3500多名黨員到各社區報到結對,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統籌配置服務資源。
招聘175名黨建指導員、聯絡員深入街道社區開展工作
城市基層治理,人是關鍵。博羅集聚各方力量,實現從“捉襟見肘”到“合力充沛”的隊伍迭代,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空巢老人徐叔住在羅陽街道西區社區。除了社區干部,巷長、黨員志愿者、社工也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噓寒問暖,他們經常抽空幫徐叔搞衛生,有時幫忙買菜、買藥等,有訴求盡量幫助解決。
在城市基層治理中,該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統一思想、聯系群眾優勢,在共治共享中最大限度凝聚“人”的力量,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廣泛動員黨員干部,招聘175名黨建指導員、聯絡員深入街道社區指導開展群眾工作,增配34名高素質專業化社區工作者,按“一格一員”標準配強網格員,推選78名小區黨員樓棟長,推動黨員干部“走上門”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難題。廣泛帶動居民群眾,堅持以小區黨組織引領業委會、業主代表等協商解決小區公共事務,推動無物業管理小區成立“鄰里互助會”,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促進黨組織與居民心相通、情相融。廣泛匯聚社會力量,建強黨工+社工+義工“三工”隊伍,將縣直單位、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凝聚起來,持續開展“三工聯動”組團服務;通過開展“黨群活動日”、組建“銀齡先鋒”工作室、實行黨建帶群建“三聯五共”機制等舉措,助推服務群眾隊伍充實壯大,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博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