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溪街道堅持制造業當家,構建一流營商環境
建設更高層次先進制造業基地
廣東綠佳車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內,兩條電動車生產線正在忙碌地運轉,平均每50秒就有一輛電動車下線;金茂源(惠州)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內,污水處理系統正在有序運行,助力100多家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行業企業火熱生產;惠州市金田科技有限公司里,一場久違的銷售商見面會正在舉行……在博羅縣龍溪街道,一個個生產場景勾畫出了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今年一開年,省市縣均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作為博羅縣高質量發展關鍵引擎——沿東江經濟帶的重要一員,龍溪街道以“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工作勁頭,奮勇爭先,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項目為王,以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更高層次的博羅先進制造業基地。
龍溪街道有工業企業7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3家。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前兩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6%
電動車產業是博羅縣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龍溪街道,電動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廣東綠佳車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重點電動車企業。該公司生產車間里,一輛輛電動車組裝完畢后下線、入庫,生產熱火朝天。該公司總經理陳安軍說:“自去年10月試產以來,市場反饋良好,訂單穩中有升。今年計劃生產30萬輛電動車,并將在5年內把產能提升至150萬輛。”
企業的用水、用電量是生產經營狀況的直接反映。金茂源(惠州)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占地45萬平方米,每天可處理約15000噸電鍍廢水,服務著100多家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五金、智能家居等行業的企業。作為園區運營方,金茂源環保集團清晰地掌握著每家企業的用水、用電等耗能情況。金茂源環保集團副總裁、惠州園區總經理黃啟洋介紹,從3月初開始,園區內企業的用電、用水量持續上漲,意味著園內企業生產都在逐漸發力。
惠州市金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也是一派忙碌景象。與生產車間的火熱場景相得益彰的是,該公司正在舉辦一場銷售商見面推介會,讓銷售商清晰地了解公司產品和今年的生產安排。該公司總經理陳海冰說,去年公司產值超2億元,今年生產形勢比去年更好,首季度產值預計將有10%的增長。“近幾年,我們完成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企業在一步步壯大,接下來計劃在龍溪街道增資擴產,籌建新廠房,做大生產規模,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
企業發展的持續向好是龍溪街道高質量發展步入新的快車道的真實寫照。今年,龍溪以實干開新局、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推動街道高質量發展。據統計,1至2月,龍溪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0.72%。
惠州市金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派忙碌景象。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緊扣企業需求打造項目建設一體化服務平臺
轄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企業是基礎,也是關鍵。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和部門無微不至的服務保障。
打造更優營商環境,龍溪街道一直不遺余力。以去年為例,龍溪街道扎實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提升年”行動,緊扣企業需求,精準開展“數字賦能”政務服務提質行動、行政審批提速提效行動、“惠企助企”拓展行動、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行動、營商環境執紀監督等五大行動,打造項目建設一體化服務平臺。
為企紓困,助力企業發展,暖到了企業家的心坎里。陳安軍說,今年廣東綠佳車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用工需求直線增加。為了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龍溪街道積極對接,舉辦了10余場招聘會,為企業解決了用工問題。“目前,基地的在職員工約260人,其中100多人是今年新招的,這是政府‘把企業的需求掛心上,落實到行動中’的真實寫照。”
“園區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龍溪街道的優良營商環境。”黃啟洋說,近年來,龍溪街道領導及工作人員定期走訪企業,傾聽企業心聲,主動為企業紓困解憂,為企業辦好“圍墻外的事”。“有了政府的關心,企業發展更有信心。”接下來,該園區將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吸引更多電鍍行業的上下游企業入駐園區,串珠成鏈,形成產業集群化優勢。
惠州市金田科技有限公司在龍溪發展了10多年,見證了街道的發展。龍溪街道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但是讓陳海冰印象最深的還是政府的服務意識。他說:“政府的辦事效率、行政服務效能越來越高,為企業提供了更優的服務。期待龍溪及博羅在人才政策方面能有更多積極信號,為企業引進人才提供更多保障。”
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今年,龍溪街道將繼續聚焦營商環境提升,通過更貼心、高效的服務,讓企業心無旁騖地抓發展,讓落戶項目加快動工、投產、見效益,讓已投產企業更有信心,從而加快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今年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
優良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拼生產、謀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今,龍溪街道產業集群效應越來越顯著,得勝產業園、夢科園智谷、駿希工業園、惠州安東智慧醫療器械等園區建設如火如荼,逐步形成了電子信息、制鞋、電動車和環保等支柱產業,整體發展條件更優、活力更強、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今年,龍溪街道將始終堅持制造業當家,以實體經濟為本,在園區提檔升級、項目建設提速、資源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續用力;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工業投資增長20%,規上工業總產值約200億元。
作為縣城新城區、沿東江經濟帶核心工業區,龍溪街道將保持“拼”的精神,拿出“闖”的勁頭,發揚“干”的作風,扛起工業經濟主平臺擔當,以實干開新局,蓄力“打造百億產業,筑夢千億園區”,持續激發園區高質量發展“新活力”。龍溪街道將全力推進南片區規劃建設和村級工業園“三舊”改造,以電動車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和環保產業園三大基地為中心,深入推進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加快培育現代電子信息、智能技術、綠色建筑技術、新基建等高端產業集群。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盧泓宇 通訊員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