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文旅發展勢頭猛,一月全縣旅游接待超百萬人次

        原標題:

        重塑羅浮山IP、激活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旅游……

        博羅:文旅復蘇春意濃 千年古邑蓄勢發

        近期,博羅文旅行業好消息頻頻傳來。

        今年1月接待游客146.3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5.75%;羅浮山景區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影響力”第75強;全縣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來自政府、企業、媒體、智庫機構等超80位參會者齊聚一堂,共商文旅發展大計……

        作為廣東四大文明古縣之一,博羅縣坐擁文旅資源“寶庫”,近年來文旅產業不斷取得新進展。在文旅市場加速復蘇的勢頭下,博羅該如何抓住機遇,從資源大縣轉化為旅游強縣,譜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這一問題備受關注。


      “嶺南第一山”羅浮山自古引來無數文人墨客

        文旅發展勢頭猛

        一月全縣旅游接待超百萬人次

        正是春暖花開時節,不少游客約上三五好友,開啟羅浮賞花品果、田園野趣、茶韻飄香之旅;若是夏游博羅,也有不少選擇,可前往叢林避暑,或激情漂流;秋游博羅,可上羅浮山登高賞秋,或體驗稻香豐收;冬游博羅,可體驗令人垂涎欲滴的臘味飄香美食之旅……在博羅,一年四時各有韻味,皆宜旅游。

        這是博羅不斷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據博羅縣文廣旅體局局長陳雪花介紹,近年來,當地文旅產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各類文旅企業近1000家。其中,羅浮山景區在上個月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影響力100強”,排名第75位。今年春節黃金周,僅羅浮山景區購票游客超1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近3倍;旅游收入超9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4倍。


      超80位參會者共商博羅文旅高質量發展大計 王小虎 攝

        在五礦哈施塔特文旅小鎮,游客可以全場景沉浸式體驗演藝項目《女王的盛宴》;在羅浮山景區,感受流光溢彩的3D夢幻水秀;在上良村民宿,打卡位于山湖之間的網紅書吧……近年來,游客能明顯感受到,在以往傳統景區的常規項目基礎上,博羅旅游體驗項目越來越豐富。這得益于當地持續推動文旅消費項目升級,同時加大力度推動觀背村、明清九街、天虹商圈打造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創意街區、夜間消費集聚區,吸引并留住游客。

        與此同時,羅浮山中醫康養城、凱森森林康養綜合體、檀悅·象頭山大朵生態旅游度假區、茶山休閑谷等重點文旅項目加快建設,為博羅經濟發展賦能增效。

        記者觀察發現,博羅正努力探索旅游與其他業態的融合發展。“文化+旅游”“農業+旅游”“體育+旅游”特色明顯,備受歡迎。以“體育+旅游”為例,如今,登山、徒步、騎行、跑步、越野、漂流、低空飛行、攀巖等戶外體育活動越來越多,羅浮山登山賽、羅浮山古驛道定向賽、觀音閣帳篷節、航空飛行嘉年華等品牌活動,已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各種“花式”玩法吸引著珠三角游客參與。

        多措并舉之下,文旅發展勢頭強勁。數據顯示,今年1月,博羅縣旅游接待總人數146.3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5.75%,旅游綜合收入70448.1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1.79%。在2023年博羅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文旅”元素頻頻亮相。如:大力推進葫蘆嶺貝丘遺址公園升級改造二期等項目建設,提升老城新活力,保留活化老城歷史風貌和文化韻味;加強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發揮東江縱隊紀念館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嶺南文化,弘揚客家文化、中醫藥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動葛洪傳說、羅浮山風濕膏藥制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進一步活化利用羅浮山文化資源……


      博羅文化底蘊深厚,古韻悠長,圖為葫蘆嶺一角 王小虎 攝

        文旅資源稟賦優

        自然風光與人文環境交相輝映

        文旅高質量發展需要立足于資源稟賦。巍巍羅浮山,悠悠東江水,地處珠三角核心區、大灣區腹地的博羅縣自古是養生勝地,生態環境優越。同時,還是廣東四大文明古縣之一,擁有3000多年前的縛婁古國文明、2200多年的建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至今,這片土地上,散落著羅陽葫蘆嶺遺址、鐵場蘇屋崗遺址、鐵場何屋崗遺址、龍溪銀崗遺址、園洲梅花墩遺址、羅陽橫嶺山古墓群等,充分展示了以博羅為中心的東江中下游區域五六千年以來的人類文明。出土的青銅器、瓷器、陶器、鐵器等古代遺存和精美文物,幾乎涵蓋了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

        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博羅還誕生出顯耀的世族文化,如“瓦屋”張氏和韓氏是嶺南地區的名門望族,族中子弟在中央及地方多有建樹;羅浮山的道教文化和葛洪的醫藥文化等,至今影響深遠;博羅民間分布著一座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落,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比如宗族“上燈”、福田舞青牛、龍華大鼓……這里包容性強,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

        “博羅需要深挖優勢,堅定發展!”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管理系院長、教授、博導,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表示,博羅的資源稟賦具有“三老”的優勢,分別是老天爺給的山水、老祖宗的文化、老板(項目)的投資。

        “具體而言,也可概括為‘五個源’。”吳志才介紹,首先是水源,博羅是知名品牌百歲山的生產基地,可借助百歲山的影響力擴大自身知名度;其次是氧源,羅浮山、象頭山都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再次是道源,羅浮山是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如果未來能夠牽頭聯動其他洞天申報世界遺產,那將是一大盛事;第四是中醫藥源,羅浮山孕育著上千種中藥草,洞天藥市是昔日嶺南最大藥市,百草油更是家家戶戶必備;第五是博羅有嶺南文化資源,縛婁古國、古城、古窯址、古村落、古縣等文化源遠流長。“從資源到產品到品牌不容易,資源需要轉換,產品需要市場打造,品牌需要宣傳,要花精力去完成三部曲。”

        博羅文旅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源稟賦,但最重要的支撐,其實是博羅縣域經濟、綜合城市治理、交通區位三大優勢。“產業是活力,文旅是魅力!”吳志才認為,作為省內唯一的全國百強縣,博羅需要全力反哺文旅發展這一民生工程、就業工程、惠民工程。

       
      羅浮山生態環境優越,吸引游客們登高賞景 黃輝延 攝

        專家大咖談發展

        文旅高質量發展成果要惠及群眾

        博羅文旅行業如何抓住市場復蘇機遇?日前,在2023年博羅縣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專家學者紛紛提出真知灼見。其中,重塑羅浮山文化IP、加強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擦亮“鄉村旅游”金字招牌等觀點,備受矚目。

        浮生六季董事長黃興華提出,實施羅浮山全域旅游戰略,做大做強羅浮山大IP。具體而言,要樹立全域規劃,綜合開發的大格局,聯動周邊景區,發展紅色旅游、文化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推進民宿迭代升級,深入挖掘中醫文化、東坡文化等文旅產品潛力,著力打造一批網紅產品,形成環羅浮山文旅經濟帶,實現旅游資源互通有無,客源共享,共贏市場。此外,他也呼吁,政府解決旅游基礎配套瓶頸問題,為企業“扶上馬、送一程”。

        在加強博羅歷史文化資源活化方面,惠州市文化智庫專家顧問委員陳驍鵬認為,博羅要以羅浮山這一文化名片為最重要的抓手,以東江逆水為鏈,串起古村落等旅游明珠。“要超脫羅浮山是一個公園的概念,羅浮山是儒釋道圣地,是東江支流文化的本源!”重塑羅浮山文化IP,需將羅浮山的精神內涵提煉到位,并非“打造嶺南第一山”,而是“重振嶺南第一山”。


      美麗鄉村吸引珠三角游客前來徒步打卡

        惠州市東江書院院長黃偉才認為,要串聯已發掘的眾多古遺址、古文物,形成一條清晰的文化脈絡,還原數千年前的歷史面貌;深入挖掘羅浮山的儒釋道傳統文化,講好羅浮山故事。對此,惠州學院東江文化研究院院長、嶺南文化傳人關建人深表認同。他介紹,現存的博羅羅浮山摩崖石刻約有230處,是一筆厚重的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產。當年,清代名家丘逢甲曾受沖虛觀主之托,作《洗藥池》詩一首并刊勒于石,緬懷葛洪。“可以利用好丘逢甲等名人資源,積極開展粵港澳跨區域交流,加強東樵山和西樵山的文旅交流!”

        “深入挖掘展示博羅當地旅游資源,包括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內涵。”博羅縣旅游協會會長、五礦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磊表示,要打造一批具有獨特性、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旅游產品,包括旅游路線、核心度假產品、精品演藝項目等,這不僅豐富了博羅旅游文化,而且有利于引領優質旅游的供給,提升博羅旅游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當天,鄉村旅游發展也成為一大熱點話題。惠州市旅游協會副會長黃千里提出,要繼續擦亮“鄉村旅游”金字招牌,梳理各地特色亮點,充分利用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系列舉措,提升知名度與影響力。

        吳志才認為,博羅應該著力推動“鄉村微度假”模式。這種模式實際上是“+鄉村+”,一頭是老百姓,一頭是區域。比如,上良村民宿產業發展迅猛,當地居民絕大部分是從事文旅行業,在家門口就業,同時還帶動了橫河鎮整體發展。從中可見,文旅高質量發展能夠成為城鄉融合的重要紐帶,讓城里人提高生活品質,讓鄉村產品走出去。

        座談會現場,博羅縣委副書記、縣長邱志彪強調,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立足于聯農帶農、惠農富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切實將產業發展成果惠及博羅群眾;要堅持文化引領、產業融合,充分發揮文旅產業關聯度強、融合度高的特點,推動與農業、工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增添發展新動能,帶動創業就業,助推博羅經濟社會發展;要立足博羅歷史文化底蘊,講好博羅故事,做好“留根”“鑄魂”工作,進行優勢資源整合,打造博羅特色文旅品牌;相關職能部門要做好文旅產業發展服務和保障工作,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健全現代旅游人才培養體系,開創博羅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策劃/統籌 羊城晚報記者 陳驍鵬

        文/圖 李海嬋 周婷婷 通訊員 博羅文旅

      編輯: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