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柏塘鎮:“鄉里茶室”小平臺 鄉村善治大舞臺

        博羅縣柏塘鎮立足本土茶特色,在家門口設立“鄉里茶室”,通過一杯清茶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搭建起了解民意、傾聽訴求的窗口,讓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打通鄉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社會治理多元善治新格局。日前,惠州日報記者采訪了“鄉里茶室”,了解柏塘鎮的“茶韻茶事”。

        

      在“鄉里茶室”喝的是家鄉的茶,聊的是群眾的需求,暖的是群眾心。

        主動將服務搬到村民“家門口”

        柏塘鎮茶文化底蘊深厚,茶產業的發展與每家每戶息息相關。作為全國“一村一品”(茶產業)示范村鎮,鎮域內36個村村村種茶,有近60個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面積3萬畝。為了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能效,柏塘鎮根據實際情況,圍繞“一個中心多點”建設思路,以鎮綜治中心為中心,選擇茶葉連片種植面積大、聯農帶農能力強的茶葉專業合作社為“多點”進行“鄉里茶室”選址和建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反映問題,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服務”。

        “比起綜治中心,‘鄉里茶室’的布置更加溫馨,茶室的氛圍能讓群眾更放松和愿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一杯熱騰騰的茶就是打開心扉的鑰匙,也架起了黨員、村干部和群眾的連心橋。”柏塘鎮黨委副書記王玉書介紹,“鄉里茶室”布置十分溫馨,將柏塘暖心、愛心、孝心、順心、匠心“五心”茶文化和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社會治理“五治”相結合,將茶元素、茶文化融入茶室內飾中,營造濃厚的“黨建+茶文化”氛圍。

        “應、商、和”實現“村民吹哨,茶室報到”

        充分發揮“鄉里茶室”平臺化解矛盾糾紛作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建設“鄉里茶室”的初衷。為更好實現“家門口解決問題”,茶室結合網格化管理思路,形成“應、商、和”“三字訣”處理機制,即快速反應、聯合商談、促和促融,實現“村民吹哨,茶室報到”的效果。村民向村民小組的茶室代表或直接向茶室負責人反饋問題,由負責人召集鎮、村(居)干部及村民反映事項所涉及的鄉賢到茶室進行說理和調處,打好宗族鄉親聯合議事的感情牌,發揮“和”“融”茶文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切實解決矛盾。

        “遇事需在茶室調解時,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人進行多方共商,參與人員一般是黨員干部、有威望的鄉賢宗親、鄉土專家及志愿者等。”王玉書介紹,鎮委鎮政府每年會組織人員對茶室進行定性和量化考評,獎優罰劣、動態評估,確保“鄉里茶室”高效運作,充分發揮茶室“喝茶就把事情解決”的作用。

        

      柏塘鎮茶文化底蘊深厚,茶產業的發展與每家每戶息息相關。這是村民正在采茶。

        “鄉里茶室”弘揚茶鄉善治之風

        喝茶聊天是柏塘鎮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在“鄉里茶室”喝的是家鄉的茶,聊的是群眾的需求,暖的是群眾心,通過一杯熱騰騰的清茶解決村里許多老大難問題。

        去年上半年,在雙羅路項目征地過程中,羅塘村王屋村民小組村民阿英和阿榮就80平方米地塊歸屬問題爭議不下,耽誤了雙羅路項目進程,經現場調解未能成功。為此羅塘村干部負責人邀請雙方和一位德高望重的鄉賢到羅塘村“鄉里茶室”,邊喝茶邊談心。在“鄉里茶室”,爭議雙方敞開心扉,彼此將心里話說出來,大家心氣順暢,最終相互理解達成一致,雙羅路項目也得以順利推進。

        據介紹,不管是老大難問題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均會作為案件登記造冊進行跟蹤服務,激發群眾主動反映問題的積極性,從而不再抱有“各掃門前雪”的心態,積極主動參與到鄉村建設中。

        “我們這個‘鄉里茶室’在2022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會治理實踐創新十大項目獲得三等獎,這是對‘鄉里茶室’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的充分肯定,而且自建立茶室后,群眾更愿意去茶室反映問題,嘮嘮家常,鄉里鄉親彼此親近了不少,掀起一股鄰里互助的文明鄉風。”王玉書說。

        “鄉里茶室”設立以來,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化解鄉村矛盾多起。在過去一年中,柏塘鎮通過“鄉里茶室”協調解決涉及土地爭議、山林糾紛等矛盾糾紛16宗,實現“問題在家門口就能解決”,降低了群眾解決矛盾糾紛的成本,進一步織密了黨群關系網,有效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王開堯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鄭海媚 黃伊瀅 特約通訊員趙新平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