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泰美鎮車村村以景塑形以文提質擦亮美麗底色
內外兼修提氣質 古韻綻放新魅力
坐在橋頭邊、古樹下的石椅上,迎著清風感受鄉村氣息,甚是愜意;撫摸著斑駁院墻,凝視著修舊如舊的太昌圍屋民居,村落古韻盡收眼底……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中,泰美鎮車村村以黨建鑄魂、內外兼修,以景塑形、以文提質,持續擦亮鄉村的美麗底色,讓村莊古韻綻放新精彩。
橋邊人家景觀一角。
一步一景,一景一陶然
“游御史之鄉,品古韻車村!避嚧宕蹇谔,仿古小城墻上10個大字讓人充滿遐想。村道、庭院、院墻、湖邊,精心設計的道路導引系統、宣傳標語,為美麗鄉村做加法。彩繪既有風光寫實,又有文化元素,更有鄉愁寄托,增添著古韻氣息。一步一景,一景一陶然。每處美麗的打造,都盡顯車村村內外兼修的氣質。
品潔亭。
車村村是“惠州晚明四御史”之一車邦佑的故鄉。車村人以先祖為傲,世代傳承著他的精神。說到車村古韻,車氏宗祠是一個繞不開的焦點。車氏宗祠歷經470多年風雨仍保存完好,吸引了眾多文物工作者及文人墨客前來探古尋幽。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車氏宗祠就被列為博羅縣文物保護單位。
太昌圍屋民居亦是鄉愁的承載。該民居建于清代,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方形圍屋造型,四角建造防御型炮樓,氣勢恢宏。盡管年久失修,但建筑格局依然清晰可見。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先祖的精神、家風家訓、鄉愁的承載嵌入其中。在鄉村振興中,車氏宗祠不僅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其文化傳承的功能更是得到了加強。太昌圍屋及周邊老建筑正加緊修繕,不僅古民居修舊如舊,還配套文化設施及休閑空間,輔于文化元素的點綴,入目處滿是鄉愁。新建的車村御史文化園則是文化與精神的另一種傳承,其以車邦佑相關事跡為重要內容,通過歷史文化與清廉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其獨特的魅力。
黨群同心共建美麗家園
車村村不僅要留住鄉愁,還要涵養文明鄉風。以御史文化園與傳統古建筑群為載體,該村計劃開展良好家風傳承教育活動與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弘揚優秀傳統、培育文明鄉風。同時,計劃不斷延伸產業服務,引入經營主體,實現產業與文化相融,讓更多的村民捧起“旅游碗”,吃上“幸福飯”,收獲鄉村振興的豐收果實。
太昌圍屋民居。
車村的蝶變,是黨群同心的必然結果。以村道拓寬為例,項目啟動伊始,車村村便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進組入戶向村民介紹村道拓寬的意義,用真誠打動民心。道路拓寬施工中涉及用地的,黨員干部帶頭無償讓出自家土地。
黨員干部的真心付出,讓村民鼓足了心勁。村道拓寬工程涉及的60多戶村民均主動無償讓地修路,并自發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鞍崖纷屢蛔專茏屛覀冏訉O后代都受益!”村民車容戴得知村里要拓寬村道時,二話不說立馬同意拆除自家圍墻,將圍墻往后挪了約1.5米。車容戴說,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車村村人,這些年村里的變化他都看在眼里,“黨員干部事事沖在前面,我們村民還有啥說的,一條心跟著干就對了!”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侯婉怡 鐘暢新 通訊員黃麗萍 曾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