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石壩鎮丁塘村發展絲苗米產業,進一步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成片的稻田里,金黃的水稻在陽光下閃著耀眼光芒,微風輕拂泛起一波波金色稻浪,沉甸甸的稻穗在風中搖曳;糧食加工廠內,新收成的稻谷在這里經過烘干、去殼、除雜、包裝等程序后,變成一袋袋大米銷往各地……
金秋稻谷黃,糧穩天下安。近年來,博羅縣石壩鎮丁塘村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通過村企合作、聯農帶農發展絲苗米產業,種植面積最高達1600畝,產業產值847.2萬元,成功獲評2022年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進一步增強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擦亮鄉村振興新底色。
丁塘村金黃的稻田。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朱麗婷 通訊員朱國慶 攝
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25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丁塘村栽培水稻歷史悠久,擁有得天獨厚的種植環境和水土資源,其中可成片耕種的良田約1800畝,非常適合種植絲苗米。在此之前,由于村內的青壯年村民外出打工,部分農田處于撂荒狀態。2018年,該村村集體收入僅4萬元左右。
2019年,丁塘村黨總支部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結合村里擁有大片優質良田的實際,聯動本村村民成立的石壩鎮明順水稻專業合作社,由村委統一流轉復墾撂荒地,同時宣傳帶動農戶參與種植絲苗米,逐步形成“黨總支+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用“米袋子”撐起“錢袋子”,有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2021年,丁塘村的村集體收入突破25萬元。
沉甸甸的稻穗。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朱麗婷 通訊員朱國慶 攝
丁塘村黨總支部書記黃新祥介紹,土地流轉后,連片的土地有利于開展機械化種植,進一步提升水稻種植的產量。而村民每年不僅可獲得相應的土地租金,還可實現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目前村內土地已流轉了1200多畝,明年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黃新祥說。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丁塘村將絲苗米產業作為產業振興的一大抓手,以獲評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為突破點,通過構建“一村一品”系統性發展帶動,形成鄉村發展新動力、農民增收新機制、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切實推動產業興旺發展。
優質絲苗米銷往深圳、東莞等城市。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朱麗婷 通訊員朱國慶 攝
合作社絲苗米年銷售額近千萬元
在石壩鎮張基糧食加工廠廠房里,大型烘干機正開足馬力,來自丁塘村等鄉村的大批優質水稻被運往此處加工。該糧食加工廠、明順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鏡明說,2022年,該合作社在石壩鎮內流轉承包了1379畝土地種植絲苗米,覆蓋周邊丁塘村、下坑村、羅洞村、藍田村、秀埔村等多個村。
絲苗米具有品質優、米飯香等特點,且在產量、適應性、抗病蟲害方面也有優勢,廣受市場青睞。該合作社以“美香占2號”為主導品種,與丁塘村等各村合作,流轉承包土地發展絲苗米產業,并將收成的稻谷加工銷售,實現了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絲苗米生產模式。該合作社已帶動200多人種植就業,向合作農戶統一發放優質種子并提供不同就業崗位,統一種植管理、統一收購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做大做強絲苗米種植,全力延展絲苗米產業鏈,突出品牌化、規模化、企業化生產和運營,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作為丁塘村申報創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的實施主體,明順水稻專業合作社以保護耕地為前提,以綠色無公害農業為標準,去年以來已投入100多萬元引進了農用植保無人機、烘干機等生產設備,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如今,該合作社正著力打造“友益康”“惠益盛”兩個絲苗米品牌,將石壩鎮的優質絲苗米銷往深圳、東莞等周邊城市,每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
接下來,石壩鎮將進一步強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用“工匠精神”打造“品質農業”,積極構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不斷提高全鎮農業機械化水平,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響優質絲苗米品牌,引領一二三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朱麗婷 通訊員朱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