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鄉村“復興少年宮”參加活動。
每逢周末,博羅縣橫河鎮的孩子們便相約來到鄉村“復興少年宮”參與有“知”有味的公益課堂,這里不僅教繪畫、手工,還傳承和發揚非遺文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今年以來,橫河鎮積極唱響主旋律,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把黨的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通過打造鄉村“復興少年宮”、成立上良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等,著力實現黨建工作與文化振興兩促進、雙提升,奏響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的交響樂章。
以文化人
“復興少年宮”成廣大鄉村少年兒童的文化樂園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鱷魚長什么樣子嗎?”“用絨毛線把剪好的條形卡紙圈起來,頭尾露出來畫眼睛和尾巴。一只簡單的小鱷魚就完成啦!”……近日,橫河鎮黨群服務中心傳來陣陣歡聲笑語,該鎮鄉村“復興少年宮”第16期手工DIY公益課堂吸引了20余名孩子報名參與。
“我要將這個可愛的小鱷魚保存起來!”在這堂手工課中,孩子們不僅提高了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還激發了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是橫河鎮鄉村“復興少年宮”開展豐富多彩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鎮充分用“活”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陣地,將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與鄉村文化振興統籌推進,利用周末時間在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中開展活動,幫助少年兒童培養基本素養、綜合素質,增強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為廣大鄉村少年兒童打造了“大門常開、活動常辦、內容常新、孩子常來、素質常升”的精神文化生活樂園。
仔細翻閱橫河鎮鄉村“復興少年宮”的課表可以看到,少兒舞蹈、少兒繪畫、少兒太極、手工制作等項目豐富多彩。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嶂背畬族文化,鄉村“復興少年宮”還開展了畬語歌曲、竹竿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課程,同時組織開展蠟染、陶藝、藍曬等體驗項目,讓孩子們在多元化的活動中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興趣。
據統計,目前該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已開展課程60多場,受益未成年人2000余名,“復興少年宮”正成為橫河鎮廣大鄉村少年兒童的文化樂園。
以文鑄魂
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
非遺是鄉村振興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橫河鎮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燈彩(橫河花燈)、橫河花園大鼓、糕點制作技藝(橫河大籠粄制作技藝)、畬族生活習俗文化、博羅縣嶂背畬族村畬語口述傳統等5個項目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非遺項目不僅是橫河“匠人匠心”的傳承,更是橫河文化繁榮發展歷程的見證。
為了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光彩,今年6月,橫河鎮在上良民宿生態旅游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并成立以黨員帶領的活動小組,以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為載體,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讓百姓充分了解、喜愛非遺文化,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學習優秀民族文化的熱情和積極性,助推非遺文化芳香馥郁、源遠流長。
據悉,上良民宿生態旅游區位于該鎮郭前村,在非遺傳承發展方面具有堅實的基礎,村內配備有蠟染、陶藝、藍曬、扎燈、大籠粄制作、傳統手工裁縫等體驗項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備受顧客青睞。如今,工作站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非遺創新,保護和傳承非遺的內在精髓,提質升級旅游產品內涵和價值,豐富該鎮鄉村旅游業態,充實鄉村旅游文化元素。
目前,工作站已陸續開展了“我們的節日”——“包粽子制龍舟”共賀端午主題系列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籠粄傳統技藝傳承”公益實踐活動、“畬族傳統文化”公益課堂——學畬語唱畬歌 傳承畬族文化活動、“我的創皂,我驕傲”香皂非遺活動、“定格光與影”藍曬非遺工藝活動等一系列主題鮮明的群眾文化活動,讓群眾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熏陶。接下來,活動小組將進一步拓寬活動形式,為群眾提供學習體驗非遺的平臺,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高地。
山水田園間,橫河鎮正用“非遺”烹出一道道獨具風味的文化大餐,開辟鄉村振興新路徑。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侯婉怡 李燕文 通訊員張壽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