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千億!惠州仲愷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已挺進全省第一方陣

      原標題

      惠州仲愷: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已挺進全省第一方陣

      聚“鏈”成“群”,劍指千億儲能產業集群

        夏日炎炎,熱浪來襲,比天氣更熱的,是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仲愷高新區”)儲能項目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作為全球重要的高能環保電池生產基地,仲愷高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棋局”漸趨完善,如今,“儲能”一詞為仲愷高新區再添發展厚度:去年,仲愷高新區儲能產業實現生產總值近700億元,現有已建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項目產能約37GWh,已然形成“電池生產設備-電池材料-電池-交流器-系統集成-回收利用”完整產業鏈條。

        仲愷為何能與儲能產業“雙向奔赴”?在新型儲能新賽道上,仲愷有何優勢和依托?日前,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統籌指導的“高質量發展看惠州”媒體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仲愷高新區,聚焦新型儲能產業。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田勝思表示,搶抓儲能產業全鏈條協同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仲愷高新區積極布局,在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同時,正努力打造“光(光伏)、儲(儲能)、端(終端)、信(關鍵信息技術)”協同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爭取到2025年儲能產業集群產值達1000億元,總產能達95GWh。

        有底氣

        基礎扎實領跑儲能新賽道

        去年仲愷新能源產業產值實現689億元比增28%

        在惠州億緯鋰能總部基地A區工廠道路的一側,有20多個如同集裝箱的奇特建筑。這些“集裝箱”可不簡單,它們是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示范電站,該電站是根據梯次磷酸鐵鋰電池的特點研發和部署用戶側大型儲能電站,可以儲存18000度電,相當于一戶普通居民將近十年的用電量,每年可轉移電量1000萬kWh,年節能電費收益462萬元,換算相當于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噸。

        億緯鋰能相關負責人蔡鵬介紹,作為鋰電池領域龍頭企業,億緯鋰能早在2016年就啟動儲能業務,發展至今,億緯儲能已成為具有技術領先和綜合成本優勢的電池平臺,去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排名Top3,有望成為惠州首家千億級新能源電池企業。

        鏡頭轉到仲愷惠南科技園的德賽電池公司展廳,新型儲能樣機及沙盤包括戶用儲能、光伏車棚充電樁和儲能配置、數據中心UPS鋰電、移動儲能等場景應用琳瑯滿目;展廳外,一個小型的1.2MW/2.78MWh儲能示范項目引人注目,該項目采用了德賽電池公司研發及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通過利用峰谷電價差,調整儲能充放電措施,實現削峰填谷。

      仲愷高新區新型儲能產業集聚。這是億緯鋰能產品展廳。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攝

        “去年我們就投資儲能電芯項目,將分三期投資建設20GWh的儲能電芯項目,一期項目已于今年5月19日正式量產;惠南工廠主攻儲能電池的PACK及系統集成,面向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為滿足儲能業務發展,公司計劃今年下半年在惠南動工建設1棟廠房,面積約5萬平方米,主要用于儲能集成業務。”提及未來在儲能領域的布局和發展,德賽電池相關負責人程月帆充滿信心。

        億緯鋰能和德賽電池是仲愷高新區儲能產業厚積成勢、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見證著仲愷高新區新型儲能產業的壯大崛起。

        謀先,是棋局勝利的關鍵。在新型儲能新賽道上,仲愷高新區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而迅速實現儲能新賽道“領跑”,不得不提及與其產業鏈高度契合的新能源電池產業。

        這是一場橫跨20多年的產業布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仲愷就開始謀劃能源電子產業,一步步穩扎穩打,依托德賽等一批電池“鏈主”項目帶動,吸引配套項目落地,推動產業鏈逐步壯大。

        如今,仲愷高新區與“新型儲能”的故事,在新時代迎來新的篇章。2021年以來,仲愷高新區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風口,持續加大對新型儲能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引進了50余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產業項目,預計投資總額超過290億元、達產產值超過760億元。

        依靠政府前沿布局、企業落地產業化,仲愷高新區新型儲能產業近幾年發展態勢迅猛。田勝思介紹,全區現有新型儲能產業鏈上企業59家,其中規上企業56家,涉及電池材料(隔膜、極耳)、電池電芯、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電源管理、生產設備及回收利用等領域。截至今年7月,全區建成儲能和動力電池項目產能約37GWh,去年實現新能源產業產值為689億元,同比增長28%。

        有規模

        以“鏈”聚能打造產業集群

        培育引進超40家規上儲能相關企業激發強大“鏈式效應”

        去年底,投資20多億元的億緯鋰能總部研發中心在仲愷落成,借助資源要素集成、產業集中度和供應鏈效率,將帶動電池成本下降;

        惠州德賽電池與南方電網合作的用戶側儲能應用項目,計劃在惠南廠區和仲愷廠區配備儲能項目,總裝機容量約23MWh,預計9月底完成并網;

        今年初,世界領先的鋰生態企業贛鋒鋰電高端聚合物鋰電池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陳江街道石圳村建成投產;

        7月,行業領先的鋰離子電池和儲能系統供應商惠州市樂億通科技有限公司新總部園區在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正式啟用;

        不遠處的仲愷陳江街道東升村,機械轟鳴,塔吊林立,一期項目首航新能源研發制造項目已經封頂,二期項目首航儲能系統建設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這些熱火朝天的畫面勾勒出仲愷高新區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藍圖。

        一“鋰”之變,一“鏈”之成,仲愷高新區,正在形成儲能版圖的“惠州高地”。

        俯瞰仲愷全區,不僅培育出億緯鋰能、德賽等龍頭企業,還大力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匯聚了首航新能源、贛鋒鋰電、藍微新能源、拓邦電氣等超40家規上儲能或相關領域企業,激發出建鏈、延鏈、補鏈的強大“鏈式效應”,形成了從復合聚合物、電解質膜、電池芯、電池殼、電池保護電路、配套充電器,到組合電池產品生產一站式、廢舊電池回收的完善產業鏈體系,引領惠州進入全國乃至全球儲能行業第一方陣。

      億緯鋰能產品展廳。

        誠如中國科學院東江實驗室博士姚會軍所言,惠州仲愷高新區在新型儲能方面具有產業和地域優勢,新型儲能產業鏈相對完整,擁有原材料、電芯生產等多家企業,如億緯鋰能、德賽電池等;此外,區域內交通便利,物流發達,方便上下游企業深入合作與協作。

        廣東首航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徐錫鈞亦表示:“我們的供應商億緯鋰能、同行古瑞瓦特新能源都在惠州。除了芯片,其他配套企業基本在仲愷都能找到。”

        枝繁巢暖引鳳來,仲愷高新區以鏈聚能,將持續做大做強儲能電池制造,優化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布局,推動產業向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東江科技園等重點園區集聚,依托首航新能源(二期)、贛鋒鋰業和科士達科技增資擴產等重點項目,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吸引上下游產業鏈布局,促進新型儲能電池產業更好地集聚。隨著一大批新型儲能項目的陸續上馬,將進一步帶動仲愷高新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有信心

        創新引擎為發展“儲能”

        實施24項人才政策累計發放儲能人才津補貼超3800萬元

        高速公路上,新能源汽車的補能問題,讓不少新能源車車主發愁。而在潮莞高速公路瀝林服務區北站,今年春節上線了智能移動快速充電樁,該充電樁具備快充優勢,功率為160kW,預計每日可充電50至60臺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車主們的需求。

        該智能移動充電樁由億緯鋰能投資建設,由2064KWh/600kVA儲能箱和3臺160kW充電樁組成,可將夜間閑時電量儲存,用于白天忙時充電,是惠州落地的新型儲能應用場景之一。

        將創新與實景圖融合,不斷激發新動能,這是仲愷高新區的一貫“打法”。今年以來,仲愷高新區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力促新型儲能創新發展,在各領域加快應用,賦能千行百業。

        “此前有多家企業因為電壓突然短時間下降造成較大損失,如果企業配備了儲能電站,就可以避免這種損失,還可以通過儲能錯峰用電方式,節約用電成本。”仲愷高新區經濟發展和統計局副局長邱大幫介紹,仲愷高新區在不斷豐富各類新型儲能應用場景,在用戶側分布式儲能方面已建成億緯9MW/18MWh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示范、碩貝德無線儲能1MW/2MWh、信利用戶側電化學儲能22MWh等儲能電站項目,在工商業大型儲能應用方面作出了眾多有益探索。

        邱大幫介紹,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優勢,從電源側、用戶側和充電側綜合發力,不斷拓展應用場景,以儲能多場景應用助推產業與新型電力系統互促發展。

        新型儲能產業是座“金礦”,打開“金礦”的鑰匙就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里。要鍛造新型儲能這把“鑰匙”,人才必不可少。“仲愷高新區發展新型儲能具有先天優勢,同時需要繼續加強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加入、通過新技術引入全面提升產品和區域競爭力。”在姚會軍看來,儲能產業長效發展,人才是關鍵,如何破題?仲愷高新區聚力引入和培育新型儲能產業人才。

        “為支持能源電子等產業高質量發展,從2013年起,仲愷高新區創新實施人才津補貼等24項人才政策,全面地、成體系地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其中儲能人才津補貼累計發放超3800萬元。”仲愷高新區黨建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陽國龍介紹,該區儲能企業人才申領區級津補貼人數和金額占比均在1/3左右,儲能企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申領區級津補貼人數超過了四成。同時,該區積極搭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舞臺,全區5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儲能企業占2個,占比40%;13個博士工作站,儲能企業占比超過15%,該區的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也在儲能企業;博士工作站等平臺的逐年增加,加速了儲能等企業的高層次人才集聚。

        高光時刻,因“匯”而聚。

        當下的仲愷高新區新型儲能集群技術優勢明顯,如億緯鋰能先后獲批建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鋰電池關鍵技術與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三大國家級研發中心,目前擁有60余名博士領銜超過4900人的跨學科綜合研發團隊,位于仲愷的總部研發中心涵蓋安全測試中心、電池系統研究院、試制中心、動力電池研究院、電性能測試中心及中央研究院等;德賽電池擁有省級儲能電池集成應用和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CNAS認證實驗室,獲得海關AEO認證,是今年首批符合GB31241-2022強制性國家標準企業。

        政府亦在賦能。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新和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文波介紹,如今,仲愷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幫助區內新型儲能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以及聯合培養企業急需的專業實用型人才和技術工人,實現儲能產業人才的梯隊化發展。此外,該區將整合資源,圍繞鋰電池生產設備、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能源電子信息、全過程安全技術、智慧調控、氫儲能及儲能前瞻技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核心技術突破,破解新型儲能領域技術封鎖和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同時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鼓勵該區儲能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前瞻布局新一代儲能技術及裝備等。

        有決心

        瞄準千億級集群加速能級躍升

        2025年仲愷儲能產業集群產值將達1000億元總產能達95GWh

        在實施“雙碳”戰略背景下,新型儲能產業正向萬億元賽道進軍。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在新型儲能產業方面,仲愷高新區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期。目前,在《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惠州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指引和支持下,仲愷高新區作為惠州新能源產業的主要戰場,市委、市政府對仲愷的發展寄予了厚望,希望仲愷能夠助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成為惠州第二個千億縣區。

      “首航儲能系統建設項目”二期設計圖。

        新型儲能既是未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工業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發力點。如何在寬闊的舞臺上謀篇布局,施展出“最拿手”的絕活,從而在儲能產業中作出更大貢獻,考驗著仲愷高新區的智慧。

        “我們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產值將達1000億元,總的產能達95GWh。”田勝思表示,該區將圍繞新型儲能產業開展“強鏈、補鏈、延鏈”,推動新型儲能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盡早投產達產。探索建設儲能產業創新平臺,以產業應用為牽引,努力打造新型儲能領域創新平臺,推動產學研轉化,協同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創新。

        為推進新型儲能產業更好集聚發展,構建產業“生態雨林”,今年,惠州市35家新能源產業鏈重點企業成立了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億緯鋰能擔任產業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德賽電池、贛鋒鋰電、藍微電子等35家知名新能源企業均在列。仲愷高新區也將依托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平臺,打造產業鏈生態圈,提升產業鏈協作配套能力和水平,著力推動企業在新型儲能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示范應用等領域的突破,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

        “生”逢其時,這是仲愷高新區依托新能源電子集群轉型新型儲能的新時代;“生”臨其境,這里有讓儲能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興業樂土;“生”生不息,隨著《惠州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出臺,仲愷高新區迎來新型儲能產業加速騰飛的新時代。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瞄準千億級集群這一目標,仲愷高新區正在新型儲能新賽道上加速奔跑,演繹著“拾級而上”的精彩。

        ◎對話

      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田勝思

      以應用場景帶動儲能產業加速發展

        惠州日報:在新型儲能產業這個新賽道競逐,仲愷高新區的信心和底氣源于哪里?

        田勝思:中央、省、市高度重視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我區新型儲能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發展潛力巨大。尤其經過近20年的不懈耕耘,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已挺進全省乃至全國第一方陣,成為產業鏈完善、品類齊全的集聚地。

        惠州日報:在儲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仲愷高新區面臨著什么新的挑戰和困難?

        田勝思:一方面,新型儲能應用類企業不多,以消費類電池和動力電池為主,在儲能電池制造、試點示范和拓展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拓展;其次是電池制造上游材料產業不強,缺少正極材料、隔膜規模也較小、特別缺少儲能電芯類的項目,后續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另外部分細分領域競爭力不足,諸多電池類外貿型企業面臨“綠電”壓力,特別是一些做海外訂單的企業,面臨主要客戶要求企業在歐洲或東南亞設廠的挑戰。

        惠州日報:《惠州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已出臺,仲愷高新區將如何抓緊落實?

        田勝思:為加快我區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區成立了仲愷高新區促進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聚焦儲能產業發展新引擎,強化產業協作,加快建設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前瞻布局新型電池技術,重點關注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等新型儲能電池的發展動態,發揮德賽電池、億緯鋰能等“鏈主”企業以商招商作用,招引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新型電池外地企業落戶,不斷培育壯大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加強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示范推廣。此外,我們還將探索加快新型儲能電站試點項目建設模式,大力鼓勵區內企業圍繞分布式新能源、微電網、充電設施、工業園區等其他終端用戶開展試點示范、持續拓展用戶側、電源側等市場應用場景,推動重點企業配置新型儲能電站試點,以應用場景帶動儲能產業加速發展。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曾興華 林奶花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魏怡蘭 通訊員張曼平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