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兩項目在全市基層組工擂臺賽分獲一等獎

      原標題

      兩項目在全市基層組工擂臺賽獲獎
      分別為“人才管家”和“紅色出租屋”項目 

        1月12日,2022年度惠州市基層組織工作“提質增效優質范例”“改革創新優秀案例”擂臺賽舉行,仲愷高新區黨群辦一舉奪得兩個一等獎:“‘人才管家’為企業奔跑加速度”項目斬獲“提質增效優質范例”一等獎;“以‘紅色出租屋’為小杠桿 激活基層治理新活力”項目斬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一等獎。此外,兩個項目還獲得最受網友歡迎項目獎。

        “我們要做好黨建工作,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仲愷高新區黨群辦相關負責人說,無論是人才管家,還是紅色出租屋,都是該區圍繞企業、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進行的探索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推動更多區直單位資源下沉出租屋,做細做優服務,致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實現出租屋片區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仲愷技工學校開展“愛在出租屋”之“送技下鄉”志愿服務活動。

        紅色出租屋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區涉出租屋治安警情下降21%

        仲愷高新區是我市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主陣地,現有常住人口53萬人,其中79%為流動人口,出租屋多達11000多棟。據統計,出租屋治安警情在全區治安案件中占比超過90%。

        為破解出租屋領域治理難題,2022年初,仲愷高新區探索開展黨建引領出租屋治理工作:通過黨建引領,整合職能部門資源優勢,發揮黨員網格員、黨員房東和黨員租客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引導廣大房東、租客共同參與社區治理,解決租客急難愁盼問題,實現對出租屋的精細化管理。

        如今,仲愷高新區已全面推廣“紅色出租屋”黨建工作,構建起“三級組織網絡”(建立1個區級黨建聯席會、5個鎮街出租屋管理聯合黨委、55個出租屋管理黨支部);統籌整合了政法、公安、消防等10個職能部門的資源,構建了條塊結合、多方參與、共建共管的治理格局。

        與此同時,實施黨員房東帶頭和帶動熱心房東、熱心房東帶動其他黨員房東的“一帶頭兩帶動”機制,建立了一支“585名黨員房東+1289名熱心房東+9783名其他房東”的基層治理隊伍,在出租屋管理、疫情防控、防汛救援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各出租屋黨組織共收集并處置群眾訴求669件,安裝視頻監控2042個,安裝充電樁3694個,劃定停車位1851個,完成“三線”整治194公里,實施村道巷道黑化1885.6公里,開展服務群眾活動629次,受益群眾65572人,累計投入1168.5萬元。尤其是全區涉出租屋治安警情下降21%,消防火災下降30%。

        在今年全市市直和縣(區)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中,“紅色出租屋”黨建創新舉措還榮獲“黨建創新項目”第一名。在第十屆廣東省市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仲愷高新區:以“紅色出租屋”為小杠桿 激活基層治理新活力》榮獲黨建創新項目一等獎。 

      “一站式”人才服務專窗。

        人才管家

        “四化人才工作法”全方位服務人才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我市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核心引擎,仲愷高新區企業眾多,針對區內“高精尖”、實用型人才引留難,人才培育內生動力不足,服務內容和形式不夠精細等問題,仲愷高新區堅持問題導向,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在全市首創集政策配套、企業孵化、主體培養、人才服務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企業“人才管家”制度,通過推行制度化、平臺化、主體化、清單化的“四化人才工作法”,有力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2年1~9月,全區GDP624.20億元,同比增長6.4%(總量居全市第3位,增速居全市第2位)。

        目前,全區共有高層次人才超2萬人,引進培育高水平創新創業領軍團隊170個、領軍人才188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個、博士工作站15個、省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家,市級以上創新團隊、領軍人才、專利有效發明、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多項指標穩居全市各縣(區)首位。

        仲愷高新區委人才辦負責人介紹,該區“制度化”提升人才政策疊加效應,因地制宜編制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創新出臺“3+1”人才新政(“3”即《人才津補貼申領辦法》《首席技師、優秀技師評選管理辦法》《引才留才星級示范企業評選辦法》3個辦法,“1”即《人才綜合服務實施方案》1個方案),重點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扶持等6大工程、人才津補貼等22項政策,以實實在在的惠企舉措破解企業人才引育用留難題。

        堅持“平臺化”提升優質項目孵化效應,充分發揮“孵化器+創新創業平臺+產學研平臺”的全鏈條作用,以優質項目孵化激發人才集聚、企業升級效應。成功引進近千個優質人才團隊入駐19家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眾創空間,孵化育成體系各項指標占全市60%以上,持續領跑全市;成功孵出400余家優質企業。

        堅持“主體化”提升政府引導帶動效應。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工作理念,鼓勵引導企業發揮引才、育才、留才的主體作用。從2013年起,累計投入超3.5億元人才專項資金,培育6家企業獲評人才工作特別貢獻獎、建成25家企業人才培養與就業示范基地,帶動1400多家企業5000多名優秀人才、400名優秀高校應屆畢業生獲得各級榮譽表彰,政府引導帶動效應穩步增強。

        堅持“清單化”提升精準服務輻射效應。緊盯人才入戶、子女入學、醫療衛生等各方面服務需求,清單化制定4大類21項服務事項,做到既有“真金白銀”又飽含“真情實意”。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