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好人”郭秋平:用31年行動詮釋“孝老愛親”

        每天早早起床,去菜市場買完菜就直奔奶奶居住的老房子,幫她煮飯煮菜、打掃衛生,忙活完了就搬個小板凳坐在家門口陪奶奶嘮嗑……

        這是奶奶還在世時,郭秋平每天必做的事情。

        59歲的郭秋平是仲愷高新區瀝林鎮迭石龍村人。他31年如一日隔代照顧奶奶至103歲安詳去世,把孝心、愛心奉獻給了他的家庭。今年7月,郭秋平獲評為2022年第一季度孝老愛親類“惠州好人”。

        “父母不在,照顧奶奶就是我的責任”

        “看見奶奶受苦,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一說起已經去世的奶奶,郭秋平的聲音變得有些哽咽。自打記事起,郭秋平的生活就是跟著奶奶一起過的,用郭秋平的話來說,他是奶奶一手帶大的。這也就是為什么郭秋平和奶奶的感情如此深厚。

        27歲那一年,父母相繼去世,留下已經72歲高齡的奶奶無人照顧。郭秋平毅然承擔起了贍養老人這一重任。這一照顧就是31年,直到奶奶103歲去世。

      奶奶還在世時,郭秋平早上買完菜后會陪奶奶聊天。

        “父母不在了,照顧奶奶就是我的責任。奶奶含辛茹苦把我們帶大,作為孫子應該感恩并孝順她。”郭秋平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6年,奶奶98歲,因路面不平不慎摔傷了腿,醫院檢查結果是股骨斷裂,需要手術治療。很多人都會認為老人年紀大了,還是盡量少受罪。但是郭秋平沒有放棄,和堂弟商量過后,他們堅持給奶奶做了手術。

        從那個時候開始,守護在奶奶病床前,喂水、喂飯、喂藥,洗臉、洗腳、擦洗身體……他就像照顧自己的小孩一樣,耐心地照料著奶奶的起居飲食。“很驚喜,一個月后奶奶居然可以站起來走路,自己吃飯了。”時隔多年,郭秋平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嘴角依然微微上揚,似乎想起了很多和奶奶在一起的溫馨時光。

      2018年,郭秋平(左一)給奶奶慶賀100歲生日。

        次年,奶奶行動不便,生活難以自理,郭秋平就更加寸步不離。在奶奶居住的老房子里,擺放著兩張床,其中一張是郭秋平為方便貼身照看奶奶而擺放的。

        “要不是孫子的照顧,哪里能活到現在?”奶奶在世時,跟鄰居聊天時經常會這樣說。村干部去看望她時,她不僅能認出對方是誰,就連補助金發放到第幾個月都能清晰記得。“那個時候老人家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非常好,這些離不開郭秋平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瀝林鎮迭石龍村婦女主任陳麗婷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郭秋平心中,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31年對奶奶的溫情陪伴,兒女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他們家的兒女都成長為一名懂事孝順的青年。

        在兩年前,郭秋平家的陽臺還是開放式的。由于面向大馬路,車輛路過時就會飄進來很多灰塵。“那個時候僅僅是陽臺,每天都要拖好幾遍。”郭秋平的妻子張小媚回憶起兩年前兒子郭景華的舉動,至今仍是心頭暖暖。原來,張小媚患上了肩周炎,郭景華心疼媽媽每天打掃衛生很辛苦,從事裝修行業的他便主動提出給陽臺裝上窗戶減少灰塵。現在,張小媚每天只需要掃拖一次陽臺就可以。

      郭秋平(右二)一家四口合照。

        “這兩年,粗重的家務活都不給她干了,我來承包。”知道張小媚身體不適,郭秋平還會主動分擔家務活。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維系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基礎。郭秋平夫婦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用愛堅守孝老愛親、用心傳承良好家風、用行動詮釋最美家庭。2022年,他的家庭還被評為惠州市“最美家庭”。

        “保持家里干凈整潔,家人溫情陪伴,就是最幸福的生活。”郭秋平說。

        惠報全媒體記者邱舒婷 魏怡蘭 通訊員何挺玲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