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陳江:構建“10分鐘服務圈”筑牢基層治理堡壘

      原標題

      仲愷陳江街道黨建引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構建“10分鐘服務圈”筑牢基層治理堡壘

        “飯后在這個小公園里坐坐,活動一下,感覺很舒服!”8月下旬的傍晚,家住仲愷陳江御湖社區的邱先生帶著孫兒在樓下的小公園玩得很開心。

        仲愷陳江街道御湖社區五一花園東五街有著數十棟出租屋,卻缺少居民生活小公園,周邊居民茶余飯后大都待在家里。今年7月,附近居民發現,原來一處堆放雜物的空地,已經變成了面積136平方米的“小微公園”,居民散步、嘮嗑、鍛煉身體有了一個好去處。

        “閑置地變身小公園”,是陳江街道打造“紅色出租屋”激發管理效能的一次“實戰”檢驗,也是陳江街道以黨建引領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成效的一次檢驗。

        郡縣治,天下安。今年1月,仲愷高新區委全體(擴大)會議提出,要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深入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此,陳江街道積極深入探索,創新實踐,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通過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各種社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同時,推動基層力量下沉,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并建起“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提高基層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在陳江街道初步形成。

      公安民警常態化巡邏維護社會治安。

      現狀

      經濟社會發展快速 社會管理壓力增大

        陳江街道是廖仲愷先生的故鄉,位于仲愷高新區的核心區域,常住人口20余萬人,但流動人口有15萬余人,占比達75%,小區34個,村民小組148個,出租屋6600余棟。

        2021年,陳江街道地區生產總值21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88.6億元,是仲愷高新區重要的經濟建設陣地和人口集聚地。近年來,陳江街道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管理壓力增大,歷史遺留問題較難快速解決等情況突出。為此,陳江街道根據實際,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和探索。

        陳江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海平表示:“基層社會治理,往小的方面說,就是基層干部每一天的工作;往大的方面說,是指在黨的領導下,運用包括政府在內的多種力量向基層轄區居民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利益協調、矛盾糾紛化解、創造平安和諧舒適生活環境的活動。”

        基層社會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民生服務、應急處置、社會心理健康等,涉及面極廣。而陳江街道涵蓋了“城鄉結合型、現代城市型、純農業型”3個類別的基層村居,且“難點”“痛點”各不相同。

        陳江街道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為,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是新時代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陳江專職消防隊進行演練。

      舉措

      黨建引領“3大招”破解治理難題

        為切實解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持續出現的各種社會治理問題,陳江街道在上級的支持下,創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并進行了三大方面的創新和深入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實現區域化黨建全覆蓋

        陳江街道的御湖社區,不僅新建起了“小而美”的休閑小公園;人居環境、牛皮癬等的專項整治,讓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眾人拾柴火焰高。設立“紅色出租屋”、“書記會客室”、“項目聯合黨委”、“兩新”結對共建等具體舉措,這些都是陳江街道通過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基層各種社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一個縮影。

        記者獲悉,目前,陳江街道有82個基層黨組織,其中村(社區)黨組織65個,黨員總數1496人。除了選優配強村(社區)黨員干部,還先后推出了“黨建+X、黨建聯建”等黨建品牌,在此基礎上繼續打破區域壁壘,推出“最小應急網格單元——紅色出租屋”,在小區樓宇建立“書記會客室”,實現區域化黨建全覆蓋。還通過借助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建立快速反映企業和群眾訴求、精準服務企業和群眾需求的基層服務體系。

        其中,在激發“紅色出租屋”管理效能方面,陳江街道針對自建房管理難、流動人員管理不完善等問題,探索打造了首批7個標準化出租屋管理黨支部陣地,建立“街道出租屋管理聯合黨委-出租屋管理黨支部-黨員”三級基層組織架構,探索推行“五色”分類管理法,建立警情通報機制,對出租屋實現精準治理,構建了基層統籌、條塊結合、多方參與、共建共管的治理格局。

        “書記會客室”讓服務群眾更有溫度。針對小區出現的進屋偷盜、涉黃涉賭、鄰里糾紛等問題,陳江街道探索形成了“1+1+N”(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N個小區物業黨支部)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強化社區黨組織對社區資源進行系統挖掘與整合的能力。

        陳江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鄧超介紹,陳江街道同步開發了小程序,形成居民出單、社區派單、書記接單、群眾評單“四單”閉環管理機制,24小時不打烊,把更多資源、管理、服務下沉到小區,構建起了開放、集約、共享的“10分鐘服務圈”。

        陳江街道重大項目有37個,涉及的企業總數187家。通過把黨支部建立在項目上,由辦事處主任為組長,重點項目負責人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聯合黨支部,把項目企業、項目駐地黨組織和黨員納入聯合管理,做到關鍵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突擊攻關有黨員。聯合黨委通過定期召開專題協調會、黨建聯席會等方式,打造成為推動項目建設的堅強堡壘,實現了項目提速增效。截至目前,聯合黨支部為企業解困紓難627件。

        此外,陳江街道借力“兩新”結對共建,助力鄉村發展,開展了由11個村黨組織與22個“兩新”黨組織結對共建,充分發揮結對雙方黨組織自身優勢,列出“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和“項目清單”,實行服務項目雙向認領,統籌解決村民、職工群眾的實際需求,助力鄉村振興。

        力量下沉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網格員從我們這兒路過巡夜,大家都很有安全感。”在陳江街道甲子社區甲子路經營夜宵檔的朱德明說,陳江街道的“大巡防”,“巡”出了他的安全感、“防”出了群眾的滿意度。

        近年來,陳江街道圍繞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選派黨員干部精英下沉一線主動排查,打造“1+15+N”的紅色網格以及社會面“大巡防”格局,更好地構建跨組織的協同網絡,動員基層社會各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從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同時,籌建“一中心多站點”暢通群眾訴求的渠道,依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在15個基層治理村(社區)“大網格”的基礎上,陳江街道進一步細化出215個小網格,發揮黨組織的主體作用和村(社區)干部的帶頭作用,帶領紅色網格員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成為基層治理的“眼睛”和“耳朵”,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實現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格”,筑牢基層治理堡壘。

        陳江街道還通過開展大巡防,提高見警率,同時與“義警”志愿巡邏隊、各村(社區)網格組、聯防隊員聯動,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保障轄區內暴恐事件“零發生”。

        袁廣斌和他的工友被“合股公司”拖欠工資長達3個月,多次追討無果后,來到陳江街道綜治維穩中心尋求幫助。接訪后,陳江街道黨員調解員立即組織雙方在功能室當面核實與調處,僅用兩周,袁廣斌及其工友就成功追回了拖欠工資。

        由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陳江街道的基層治理也呈現新問題、新變化。為此,陳江街道推出“一中心多站點”信訪維穩工作,即一個綜治維穩中心、在15個村(社區)鋪開綜治信訪維穩站點,配備“黨員調解員+法律顧問+各類功能室”,實現每宗信訪案件專人跟蹤推進,以更好地建立信訪維穩長效工作機制,“靠前”響應和滿足群眾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陳江街道遵循“四必到四必訪”原則,要求駐村團隊、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每周走家入戶,靠前服務,力爭矛盾糾紛在“事前”得到化解。今年以來,累計處理信訪案件4148宗,化解率達91.8%。

        運用科技織密“平安網”

        近年來,如何實現科學抗疫、防疫,確保群眾健康安全和生活穩定,成為陳江街道的治理新課題。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陳江街道通過完善科技手段,成功排查出密接、次密接、紅碼、重點人員,確保了轄區居民的平安。

        陳江街道商貿活躍,人流、物流來往頻密,疫情防控難度大,社會治理的盲點、隱蔽點難以消除,單靠人防已不能滿足社會治理的需要。陳江街道積極搭建網絡數據平臺,將社會治理智能化,大幅度提升治理效能。

        在具體做法上,一方面,陳江街道運用科技織密“平安網”,解決基層社會治理缺乏有效數據支撐、信息反饋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的巡防端口進行問題清單派單的同時,推進一、二類視頻點安裝,積極運用執法記錄儀、視頻+喇叭、智能門禁等科技手段,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的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搭建“陳疫通”平臺,陳江探索“黨建+大數據”跨部門聯通共享,全力解決疫情防控人員底數不清,管理難、排查難度大等問題,協助基層干部對重點行業重點人員核酸檢測情況進行實時核實,為基層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楊敬賀 魏怡蘭 通訊員陳江宣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