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愷高新區潼僑文化公園,樹陰掩映下,矗立的一座白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里是惠州僑文化展覽館,里面陳列著許多記錄僑史的物品:印尼的安格隆、緬甸的銅砂鍋、越南鈦煲,鐮刀、鋤頭、犁……這些頗具歷史感的物品,似乎在靜靜訴說著一個遙遠的故事。屋外的公園里,歌聲飄揚,笑聲回蕩,老人們有的在練習歌唱,有的在跳廣場舞;孩子們你追我趕,盡情玩耍……一派歲月靜好的景象。
50多年來,歷經一代代僑民的努力,這片荒蕪的低洼地變成了一座現代新城,正加速奔向產城人融合發展樣板區。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借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東風,潼僑鎮充分利用獨具特色的僑文化資源,把學習黨史同重溫僑史連通起來,持續深化市民對歸僑歷史和現狀的認識;把僑務工作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充分結合,進一步推動“學黨史 講僑史”更加緊密結合,為潼僑鎮融入“雙區一站”、建設產城人融合發展樣板區提供有力保障。
89歲老黨員葉威回憶崢嶸歲月。
■開小課堂
歸僑黨員講述濃濃家國情懷
“我出生在緬甸,到我這,已是曹家第四代緬甸華僑了,但我們的愛國之心沒有變,一直沒有改國籍。尤其是我的父親,他參加愛國華僑組織,送我們到中文學校讀書……”3月底,“歸僑黨員講故事”小課堂上,受邀前來的惠州市僑聯原主席曹麗云向潼僑鎮黨員干部分享了父輩的愛國故事,講述了她的成長歷程,生動詮釋了父女相承的拳拳愛黨愛國之心。
課堂上,老歸僑曹錫英、陸超允、林進明等還講起建設農場的艱苦歲月。潼湖華僑農場建設初期,環境比較落后,到處是荒山、灘頭、洼地,荒山土地貧瘠,當地還有“一日大雨水汪汪,三日無雨田龜裂”之說。然而,一批批歸僑僑眷、知青扎根農場,在日復一日勞作中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將一片荒地建成了現代新城。
“現在,我們有新房住、有退休金,子女生活都不錯,知足啦!”陸超允說。1978年,他帶著妻子兒女回到潼僑,憑著出色的組織能力和踏實肯干的品質,很快成為農場骨干。而今70多歲的他,依然在僑民中有著較高聲望,社區居民有難以調解的矛盾,還常常請他支招。
歸僑的故事,感動著黨員干部,回望過去,感悟當下,大家有著強烈共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說黨史學習教育怎么開展,怎么去鞏固學習黨的歷史,這樣的小講堂就是最生動的例子,聽歸僑黨員講故事就是我們最好的教材。”潼僑鎮黨委宣傳委員楊志明說,目前“歸僑黨員講故事”小課堂已開展13期,大家在分享、聆聽、討論中感受到了海內外僑胞濃濃的家國情懷,更好地引導基層黨員學習黨史、感恩祖國。
■逛展覽館
組織中小學生了解歸僑回國史奮斗史
“大家請看這里,這些是歸僑使用過的生活用具,是當時潼湖華僑農場的生活縮影。可以看到,當時物資比較匱乏,但歸僑生活卻不單調,他們通過奮斗將僑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在僑文化展覽館展廳里,在小講解員的精彩講解下,一群學生和家長一起,深入了解當地的紅色文化、僑文化和農場文化。
在“學黨史明理增信”系列活動中,潼僑鎮依托特色僑文化資源,以參觀僑文化展覽館、開展志愿服務、觀看黨史視頻等形式,由該鎮黨員干部帶領中小學生一起回顧百年黨史,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僑文化展覽館,現在才知道以前這里的生活條件這么艱苦,歸僑們不怕困難、奮力拼搏、努力開創新生活的精神,讓我很受鼓舞。”一名小朋友在參觀僑文化展覽館后說。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潼僑鎮不僅注重對黨員干部的教育,還特別重視僑文化的傳承,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們了解歸僑篳路藍縷的回國史、奮斗史,弘揚愛國愛民、艱苦奮斗的精神,鼓勵學生們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累,努力開創新生活。
■凝聚僑心
在歸僑群體營造濃厚黨史學習氛圍
據史料記載,上世紀中期,大批海外華僑被迫回國,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了84個安置歸僑的華僑農場,將歸僑攬入懷中。潼僑鎮的前身——惠陽潼湖華僑農場就是其中之一。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批華僑落戶開始,相繼有8000多僑民在這里開啟了他們的新生活。目前,潼僑鎮依然有歸僑僑眷約4000人。
“潼僑是一代代歸僑僑眷在黨的領導下,用辛勤的汗水建設起來的,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繞不開僑史的學習,歸僑僑眷愛國愛黨、艱苦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們也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把這一精神財富一代代傳承下去。”潼僑鎮負責人說。
除了開展“歸僑黨員講故事”小課堂、組織學生認識歸僑文化,潼僑鎮還通過社區、歸國華僑發展協會等平臺采購指定學習書籍發放給代表學習,主動在工作微信群中開展“百年黨史天天學”活動,每日推送《黨史故事100講》,形成“黨史天天學、人人講”的學習導向,在歸僑群體中營造濃厚黨史學習氛圍。
同時,進一步強化對外交流,接洽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師生團隊開展歸僑發展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參觀僑安花園、新僑花園等危房改造安置點,與潼僑鎮歸國華僑發展協會座談,到社區歸僑戶走訪調查,加快推動僑文化走出去,形成專業課題,切實增強“黨史+僑史”的研究融合。
■辦好實事
打造更多為群眾辦實事亮點項目
黨史學習教育,要落實到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中。
4月中旬,潼僑鎮召開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部署會,公布“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動態清單,對“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行詳細部署。
清單上,潼僑鎮領導班子成員認領民生事項133項,村(社區)“兩委”班子認領民生實事78項。所有民生實事事項還實施掛圖作戰,每日在潼僑鎮政府大堂公開事項辦理進展。
開展“惠家政、慧服務”巾幗家政助力鄉村振興公益項目,邀請專業教師為轄區婦女免費開展育嬰師及催乳師培訓,并免費考證及安排工作;對僑安花園三層的東面及西面部分空地硬底化,減少揚塵污染,為僑安花園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清單上,有不少惠及僑民的事項。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潼僑實際謀劃‘自選動作’,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打造更多黨史學習教育亮點特色。”潼僑鎮負責人說。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楊敬賀 魏怡蘭 通訊員陳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