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高新區經常開展人才交流活動。
仲愷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一直堅持產業立區,近年來更是緊緊圍繞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的奮斗目標,狠抓產業發展、項目落地、城市更新,產業項目厚積薄發,城市建設快馬加鞭,全速奔向更加富裕、美麗、平安、幸福的國家一流高新區。
正如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實現創新發展,關鍵要在人才和機制上下功夫”。為強化人才支撐,仲愷高新區人才辦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管委會工作部署,對標先進高新區、學習先進高新區、追趕先進高新區,聚焦企業人才需求,“補短板、鍛長板”,著力在人才引進、留用、服務等方面出實招。目前,研究制定了《仲愷高新區引才留才星級示范企業評選辦法(試行)》《仲愷高新區人才津補貼申領辦法(試行)》《仲愷高新區首席技師評選及獎勵辦法》《仲愷高新區人才綜合服務實施方案(試行)》等一系列人才新政,計劃今年上半年發布實施。
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引才育才理念,以全方位的人才生態環境凝聚人才、留住人才,讓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
求賢若渴
高層次人才數量持續高速增長
創新動能持續迸發,產業發展加速推進,仲愷高新區對各類人才的渴求愈加強烈。而高層次人才的集聚發展,又推動企業高層次人才平臺載體的建設。
作為惠州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戰場,仲愷高新區多年來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1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8家、省級工程中心55家,2020年專利申請量超8000件、授權量超5000件,各項指標穩居全市各縣(區)第一;全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升至19家(國家級5家)、眾創空間10家(國家級8家),在孵企業445家,孵化面積達54.7萬平方米,加速器聯盟面積超100萬平方米,孵化育成體系各項指標占全市60%以上,持續領跑全市。
創新驅動讓仲愷高新區的產業發展高歌猛進:去年,在疫情嚴重影響下,招商引資實現逆勢強勁增長,全年新簽約儲備項目174宗,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1354億元;去年全區新落地項目51宗,計劃投資額約350億元。
創新動能持續迸發,產業發展加速推進,仲愷高新區對各類人才的渴求愈加強烈。2013年起,仲愷高新區實施高層次人才津補貼政策,當年申領人數僅61人次,到2020年申領人數達1285人次,增長超過21倍。
高層次人才的集聚發展,推動企業一批高層次人才平臺載體的建設。目前,仲愷高新區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個、博士工作站11個,并擁有廣東惠州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等一批人才施展才華、點亮夢想、實現抱負的廣闊舞臺。
廣開“才”路
政策持續加碼,人才逐年增多
“引才難,留人難”是仲愷高新區企業發展進程中普遍遭遇的瓶頸。因此,多年來,仲愷高新區在人才政策上持續加碼,不斷優化完善人才政策體系,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2010年,仲愷高新區就確立了“人才強區”目標。2013年,《惠州仲愷高新區“愷旋人才計劃”實施意見》出臺,涵蓋拔尖人才選拔管理辦法、引進扶持高層次人才激勵政策、創新創業“雙星”工程實施辦法、創新創業領軍人物(團隊)扶持培養工程、技能人才百千萬工程實施辦法、大學生苗圃工程實施辦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激勵扶持辦法等7項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了領軍型、高層次、高技能、優秀大學生等人才隊伍引進培養體系。
2017年,該區全面優化升級人才政策體系,打造“愷旋人才計劃”2.0版,修訂引進扶持高層次人才激勵政策等6項人才扶持配套政策,出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交通、住宿補貼實施辦法等10項配套政策,構筑起引進、培育、激勵、服務“四位一體”的人才政策體系。
同時,仲愷高新區建立了人才優先投入機制,不斷加大人才專項資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優先發展。2013年起實施高層次人才津補貼政策,為在企業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每人每月分別發放生活津貼1000元、500元,并分別發放住房補貼5萬元、3萬元。截至2020年底,高層次人才津補貼申領近1萬人次,累計發放高層次人才津補貼近5000萬元。
“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仲愷高新區人才總量和結構得到了明顯優化,各類人才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仲愷高新區人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愷旋人才計劃”實施以來,有1400多家企業5000多名優秀人才獲得激勵扶持,累計推動企業引育創新團隊145個、領軍人才133人。
探索優化
以全方位的人才生態環境引才聚才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渴求,仲愷高新區放出“大招”,在大力改善城市面貌、加大教育投入、打造引才留人“硬環境”的同時,持續優化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改善人才服務“軟環境”。
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提供優質“硬環境”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大力發展高新產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努力改善出行環境,全面融入“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努力構建“一環八射”快速路網和“五橫五縱”骨干路網;加快完善教育、醫療、交通等城市公共配套,特別是在優質資源和高端供給方面聚焦發力,進一步優化仲愷的宜居宜業環境,為企業引才、留才提供優質的“硬環境”。
“這幾年,仲愷的面貌變化很大。”億緯鋰能研究院燃料研究室主任汪瀛博士告訴記者,這兩年,仲愷高新區的市政環境、道路交通建設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城市吸引力增強了,他看好未來仲愷高新區的發展。去年,他的妻子博士畢業后也來到了億緯鋰能,兩人還在惠州買了房,準備扎根惠州。
惠州偉樂視訊科技有限公司邏輯高級工程師黃化吉2013年跳槽到偉樂視訊,惠州宜居宜業的環境,是吸引其過來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好的生活環境、較低的房價,是仲愷高新區的吸引力所在。
優化服務,打造優質“軟環境”
在打造優質“硬環境”的同時,仲愷高新區也在持續優化“軟環境”。以企業人才需求為主線,不斷優化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提高人才政策的精準度和覆蓋面。
比如,高層次人才津補貼政策作為一項普適性政策,自2013年實施以來,由于申領條件標準統一、覆蓋面廣,在支持企業引進、留住高層次人才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為更充分發揮該項政策引導作用,仲愷高新區研究制定了《仲愷高新區人才津補貼申領辦法(試行)》,計劃提高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生活津補貼標準,加大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引留力度,擬擴大人才津補貼發放范圍。
2019年,仲愷高新區實施《仲愷高新區關于支持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交通、住宿補貼實施辦法(試行)》,對到該區企業求職面試的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高校所在地在惠州市以外的,每人一次性發放交通補貼500元、住宿補貼600元;高校所在地在惠州市內的,每人一次性發放交通補貼100元。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申請就業創業交通住宿補貼總人數達1688人,較2019年增加404人,同比增長31.96%;共有353所高校應屆畢業生申請就業創業交通住宿補貼,較2019年的263所高校同比增長34.22%,可見政策引導作用持續增強。
接下來,仲愷區還將優化調整《仲愷高新區技能人才百千萬工程實施辦法(修訂)》,助力企業引進緊缺急需基礎性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短期靠待遇,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靠服務。”該負責人介紹,為保障人才安居樂業,仲愷高新區以“安居仲愷”理念為指導,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籌集建設人才公寓1118套,面向企業人才出租,有效緩解企業人才急需過渡性住房壓力。按照“拎包入住”標準配備家具、家電等生活設施,對公園1號等人才公寓進行裝修,供給企業人才租住;在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人才服務專窗,實現人才津補貼、就業創業交通住宿補貼等申領事項集中受理。目前,人才專窗已提供專人服務5565次,受理審批材料4644份。
為進一步優化企業人才服務,仲愷高新區計劃出臺《仲愷高新區人才綜合服務實施方案(試行)》系列政策,建立“人才管家”制度,做實做細人才服務工作,切實在子女教育、安居保障等方面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擬評選引才留才星級示范企業
“企業是人才的直接引進者、使用者和受益者。推動人才工作,還是得發揮企業在引才、育才、留才的主體作用。”該負責人說。
2020年下半年,申領高層次人才津補貼的698人中,億緯鋰能公司的高層次人才達261人,占37.39%;德賽西威公司的高層次人才達85人,占12.18%。“大企業的吸引力為什么大?僅僅是因為待遇高嗎?當然不是,一方面受益于人才政策提供優厚待遇的激勵引導,另一方面公司有完善的激勵機制,人才在那里能充分發揮才能。”該負責人說。
比如億緯鋰能,為了讓人才發生“核聚變”效應,該公司董事長劉金成設立了“金花”項目獎勵制度、大項目定點獎勵制度、研發項目績效考核制度等激勵機制,根據銷售額對研發人員實行不同程度的獎勵。
“公司的激勵機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平臺我們能充分發揮所長。”汪瀛說,公司處于快速發展期,有很多基礎研發,人才在這里能快速成長,很快就能獨當一面。
為了引導鼓勵企業發揮主體作用,仲愷高新區計劃出臺《仲愷高新區引才留才星級示范企業評選辦法》,根據企業規模、財政效益貢獻及引才聚才成效等指標,評選3星級、4星級、5星級示范企業,對“引才留才示范企業”進行相應獎勵;探索政府與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企業合作共建人才安居住房,以企業為主體面向人才定向供應。
“相信伴隨著我們產業的發展、城市的更新、人才政策的引導,仲愷將成為大灣區人才洼地。接下來,我們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引才育才理念,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持續優化人才政策體系,做細做實人才服務,推動各項人才政策落地見效,全方位、多渠道助推企業人才創新發展,營造一流的人才創新創業生態。”該負責人說。
人才新政(部分)
擬提高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生活津補貼標準,加大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引留力度,擴大津補貼發放范圍
將優化調整技能人才百千萬工程實施辦法,助力企業引進緊缺急需基礎性人才
計劃出臺人才綜合服務實施方案,建立“人才管家”制度
計劃出臺引才留才星級示范企業評選辦法,對示范企業進行獎勵
探索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建人才安居住房,以企業為主體面向人才定向供應
智庫觀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借鑒蘇州高新區經驗
完善人才政策體系
蘇州高新區內有蘇州工業園區,外有上海,都是人才競爭實力強勁的對手,但蘇州高新區憑借政策的引導,成為創新創業高地,其成功經驗值得仲愷高新區借鑒。 2017年3月,蘇州高新區面向海內外各類人才推出人才引育工程的若干措施,包含對高層次人才的獎勵,也囊括了對特色產業人才及產業基礎人才的扶持,還有企業和人才機構引才的獎勵,并從風險投資、貸款貼息、家屬子女安置、項目配套資助等各方面構建了一個全方位、全鏈條的政策支持體系。2020年,該高新區進一步對政策提檔升級,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如頂尖人才(團隊)單個項目綜合扶持不低于5000萬元,上不封頂;全面提升人才安家補貼標準,給予頂尖人才(團隊)最高1500萬元的安家補貼,給予領軍人才(團隊)最高600萬元的安家補貼等。
仲愷高新區可以考慮選擇該區“3+6”產業方向的人才進行重點扶持。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魏怡蘭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楊敬賀 魏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