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創新,“卡脖子”難題持續突破。3月8日,由東方電氣、中國華電等聯合打造的我國首臺全國產化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商業示范機組,順利通過試運行,填補了我國自主燃氣輪機應用領域空白。
著力開拓,優勢產業全球化布局加速落子。3月10日,比亞迪、哪吒兩家新能源車企首個海外乘用車生產基地同日在泰國奠基。繼2022年全年我國汽車整車累計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之后,今年前2個月,汽車整車出口63萬輛,同比增長52.9%。
春天,我國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好消息不斷傳出。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各地區各部門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在新征程上,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扎扎實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開新局譜新篇。
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重點領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既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又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著力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只需雙擊手機側面的控制按鈕,顯示屏就向上滾動,短短幾秒鐘,一臺原本5英寸大小的手機就擴展到6.5英寸……在日前舉辦的2023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聯想集團展出了首款縱向卷軸屏概念手機。自2016年發布首個可以工作的折疊屏幕設備原型、2019年推出首款采用水滴型折疊結構的折疊屏手機以來,聯想集團在柔性屏幕領域的長期投入和研發持續取得突破。
近年來,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跑出加速度、邁上新臺階,顯示面板年產能達到2億平方米,產業規模躍居全球第一。繼在LCD(液晶顯示器)領域形成領先競爭力,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之后,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領域,國內企業已掌握核心技術,并向高刷新率、像素排列等技術創新領域拓展。在微顯示、印刷顯示、激光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上,我國也在迎頭趕上。
新型顯示產業的發展,是我國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動注腳。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的傳統產業,好消息頻傳。廣東省實施工業技術改造“雙增”行動,今年新推動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山東省力爭全年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萬個左右,工業技改投資實現6%左右增長。湖北省針對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行動,技改投資計劃增長12%以上。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將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促進工藝現代化、產品高端化;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效應;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推動我國傳統產業沿著新型工業化道路大步前行。
——鞏固延伸優勢產業。個人計算機、手機、家用電器、太陽能電池板等一批重要產品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高鐵、船舶、電力裝備、工程機械、通信設備等領域已形成特色優勢……各地區、各部門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鞏固提升全產業鏈優勢;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聚焦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光電子信息、能源電力裝備、紡織服裝等重點領域,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無保護左右轉、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跟車、撥桿變道、紅綠燈自動識別、自動繞障……在車水馬龍的深圳市中心,駕駛搭載城區NCA智駕導航輔助系統的阿維塔11,讓上下班出行像打車一樣輕松。2022年,搭載L2級別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全年滲透率超過30%,智能網聯汽車加速駛向新賽道。
未來5年,我國將聚焦5G、生物制造、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不斷豐富和拓展新的應用場景。擴大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在新興產業領域的建設布局,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推動物聯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2022年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80億元,同比增長18%。當前,我國正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新產業,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工信部正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要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
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隨著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深入實施,關鍵基礎技術相繼突破,更多專注產業基礎的優質企業競相涌現,我國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不斷提升。
——找準“卡脖子”“掉鏈子”的薄弱環節,著力補短板、鍛長板,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
自1月4日深圳漢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產品實現國產化以來,我國獲得批準的國產ECMO產品已迅速增至3款。
“ECMO產品能夠成功實現國產化,突破的不是一兩個點,而是從整體上實現了系統性的自主創新。”漢諾醫療董事長劉洋說。據介紹,國產ECMO產品的研發過程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共申請專利85項,制定國家標準3項、企業標準5項。
“產業基礎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水平高低代表著工業綜合實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創建一批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同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產品的需求,努力在關鍵領域突破一批帶有創新性、標志性的裝備。
——圍繞重點產業鏈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
將機器生產送片輔助時間縮短為零,提高生產節拍2倍以上,實現陽極連續化生產;借助精密傳感、視覺分析和高精度閉環控制技術,極片生產速度從0.6米/秒提升到2.5米/秒,膜片對齊精度由±0.75毫米提升至±0.3毫米……深圳吉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歷經4次迭代研發的陽極連續智能卷繞機,效率和制造精度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寧德時代在前沿電池技術原理、制造工藝上的指引和設備研發的支持。近年來,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鋰離子電池“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攻關,在制造效率和精度指標方面實現了對國外先進鋰電設備企業的趕超,實現了產業鏈從中低端向高端的跨越。目前,我國鋰電裝備產業已擁有超2000項專利,國產化率達到95%。
——優布局、育集群不斷提速,夯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廣州黃埔,TCL華星T9項目陣列廠,自動化加工設備馬力全開。“去年9月投產到12月底,項目累計總產值已突破1億元。”TCL華星廣州副總經理張海濤說,今年以來,新產品順利出產,眾多訂單有序發貨。
從8K內容創作、訊息處理、高端顯示、云端儲存到網絡傳送,廣州初步形成覆蓋攝錄編播的超高清視頻全產業鏈,相關產業產值超千億元。廣州、佛山、惠州三地形成的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主導產業實現產值超過9000億元。
2022年,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突破20萬億元,先進制造業集群日益成為產業創新的策源地、優質企業的集聚地、重大創新項目的承載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開展數字化改造;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和鍛長板優勢的“鏈主”企業,促進集群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國家級集群加快向世界級水平邁進。
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國制造不斷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涵蓋智能交互、多維感知、自適應空氣處理、智能設備管理等多個技術點,讓人工智能家用中央空調從生產制造到消費選購都有標可依……近日,由美的集團牽頭,中國家電研究院、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多家權威機構共同起草的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家用中央空調技術團體標準正式發布。美的旗下高端人工智能家電品牌COLMO成為首個獲得該項技術認證的中央空調產品。
聯合行業協會與科研院所制定技術團體標準,已成為美的集團推動品牌高端化的重要抓手之一。此前,依托空氣凈化器團體標準,美的推出搭載第四代空氣消毒技術的全新產品凈擊者空氣凈化消毒機,30分鐘冠狀病毒消殺率達到99.9%。
瞄準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方向,持續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重點行業質量提升行動,增強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成為中國品牌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
短短51秒,十幾個車燈、眾多車內儀表,以及多達140幾個字的發動機艙銘牌等,都要仔細檢查一遍,這無疑是對質檢員眼力的巨大考驗。陳耀明,就是廣汽本田黃埔工廠總裝車間最后一道檢查工序的質檢班長。
“人工檢測考驗經驗與肉眼視力,速度慢、易漏檢、標準不統一不說,眼睛長時間接觸光源后的視力疲勞,都可能埋下質量隱患。”陳耀明說,在百度智能云開物助力下,廣汽本田在產線上裝設了7臺球型攝像機,配合機器視覺系統,可自動識別多達6款車型,針對單一車型的22種以上車燈,只需1秒,即可完成同步拍攝、同步計算、智能比對120張細節圖片,準確率高達99%。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2100多個高水平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其中有209個是示范標桿工廠;培育6000多家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建成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240家;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了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了77%。
下一步,將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節能改造以前都是自己‘悶頭搞’,有了‘碳效碼’,終于做到了心中有數。”在浙江湖州吳興區的久立特材生產車間,安全環保部經理余協敏打開手機小程序,企業碳排放總量、碳效值、碳中和率等各項數值一目了然。
通過將不同層級的39類數據進行共享、解構與整合,湖州市逐層梳理企業“碳—能—電”業務,實現了碳排放底數的準確摸底,并生成“碳效碼”,為企業科學決策、節能減排提供了可視化路徑。
錨定交出優秀的“碳效賬單”,久立特材持續推進升級改造,吳興園區電力消耗下降10%、水消耗下降13%,單位產量碳排放量下降了11%。截至目前,湖州市已經實現38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碳效評價。以此為依托,2022年,湖州開展節能技術改造398項,累計創建國家綠色工廠48家、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6家。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深入推進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相關企業能耗、水耗降低到行業平均水平的60%左右。下一步,將積極穩妥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
為了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夯實新發展格局的產業基礎,中國正在譜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