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姓農”——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審議黑土地保護法草案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黑土地“姓農”——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審議黑土地保護法草案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充分征求包括農民在內的公眾意見,“耕地中的大熊貓”應當用于糧食等農產品生產,黑土地保護工作要依靠農民……黑土地“姓農”這一點,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18日開始審議的黑土地保護法草案二審稿表現得更加清晰、明確。

        黑龍江等四省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民是黑土地的耕耘使用者。去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對黑土地保護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會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草案印發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的省級人大和中央有關部門、全國人大代表、研究機構、有關企業等征求意見;并在互聯網上公布草案全文,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聯合召開座談會,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四省區人大、全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基層干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民等對草案的意見。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备厥羌Z食生產的命根子。黑土地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據介紹,有的常委會委員和部門建議,要突出黑土地對糧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對此,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黑土地應當用于糧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黑土地,應當重點用于糧食生產,實行嚴格保護,確保數量和質量長期穩定。

        保護黑土地,政府與市場作用都離不開,也要依靠農民。有些常委會委員、人大代表提出,做好黑土地保護工作既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也要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還要依靠基層組織和農民。草案二審稿對此增加以下規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依法發包農村土地,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黑土地,制止承包方損害黑土地等行為。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國有農場、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應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國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等以多種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和社會化服務機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高黑土地產出效益。

        ——國家按照政策支持、企業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黑土地保護活動,并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編輯:黃秀霞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