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規元旦起實施,給你我帶來哪些新變化?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這些新規元旦起實施,給你我帶來哪些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

        2021年1月1日起,與民生相關的一批新規正式實施。883項商品降低進口關稅、優化個稅預扣預繳、“美麗”行業加大監管處罰力度、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快來看看,帶來哪些新變化?

        新規一:藥品原料、醫療器材、奶粉原料等商品降關稅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印發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883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此次降低進口關稅的商品中,不少為百姓常用和需求較為強烈的相關商品。例如,為助力“寶寶”成長,降低了乳清蛋白粉、乳鐵蛋白等嬰幼兒奶粉原料進口關稅;為滿足特殊患兒需求,對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實施零關稅。

        對部分藥品原料和醫療器材實施降稅,包括人工心臟瓣膜、助聽器、生產新冠疫苗所需的硼硅玻璃管等,部分抗癌藥原料將實行零關稅。

        無論奶粉原料、特醫食品,還是藥品原料、醫療器材,都和民生密切相關,有助于降低百姓生活成本,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此次調整措施有利于降低我國進口成本,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不僅滿足國內需求,也為各國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規二: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簡便優化部分納稅人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方法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后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優化后的預扣預繳方法是什么?

        【例】小明為A單位員工,2021年,A單位1月給小明發放10000元工資,2至12月每月發放4000元工資。

        在不考慮“三險一金”等各項扣除情況下,按照原預扣預繳方法,小明1月需預繳個稅(10000-5000)×3%=150元,其他月份無需預繳個稅;全年算賬,因其年收入不足6萬元,故通過匯算清繳可退稅150元。

        采用新預扣預繳方法后,小明自1月份起即可直接扣除全年累計減除費用6萬元而無需預繳稅款,年度終了也就不用辦理匯算清繳。

        扣繳義務人該如何操作?

        采用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扣繳客戶端和自然人電子稅務局WEB端扣繳功能申報的,扣繳義務人在計算并預扣本年度1月份個人所得稅時,系統會根據上一年度扣繳申報情況,自動匯總并提示可能符合條件的員工名單,扣繳義務人根據實際情況核對、確認后,即可按公告規定的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采用紙質申報的,扣繳義務人則需根據上一年度扣繳申報情況,判斷符合公告規定的納稅人,再按公告執行,并需從當年1月份稅款扣繳申報起,在《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相應納稅人的備注欄填寫“上年各月均有申報且全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

        新規三:“美麗”行業加大監管處罰力度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1月1日起施行。這是首次將牙膏參照普通化妝品管理,宣稱具有防齲、抑牙菌斑、抗牙本質敏感、減輕牙齦問題等功效的牙膏應當將相關評價依據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重點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對未經許可從事化妝品生產活動、生產經營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使用禁用物質、非法添加等嚴重違法行為,最高可處以貨值金額30倍罰款;增加“處罰到人”規定,對嚴重違法單位的相關責任人員最高處以其上一年度從本單位取得收入5倍的罰款,禁止其5年直至終身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化妝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保證產品的可追溯性;美容美發機構、賓館等在經營中使用化妝品或者為消費者提供化妝品的,應當履行化妝品經營者義務。化妝品電商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化妝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承擔管理責任;平臺內化妝品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披露所經營化妝品的信息,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履行好相關義務。

        新規四: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根據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的《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后,生態環境部將不再審批、發放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對我國來說,下一步要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相關部門還將持續加強固體廢物集散地整治,依法嚴格查處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倒逼“散亂污”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國內再生資源行業高質量發展。(記者趙文君、申鋮、王雨蕭、高敬)

      編輯:海晏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