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不用去遠方,不必“人擠人”,就在惠城橫瀝鎮墨園村,體驗惠州版“去有風的地方”。以“文化IP+旅游場景”的模式,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墨園村,正推動鄉村旅游變得可觀可感可玩。
全方位全天候的沉浸式鄉村游
墨園村,是惠城區現存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古村落,是一個不設圍墻的古村“博物館”。
駛入墨園村,稻田一邊是長長的車龍,在第一時間告知這個網紅村的熱鬧。“嗚嗚”稻田小火車鳴笛了,坐上小火車去感受碧綠稻浪一波接著一波地涌動,秋風遇稻浪,“唰唰”作響。
從高空俯瞰,一幅巨型的由黑米與大米混合種植的“稻田畫”躍然田野上,約30畝的田園上,偌大的“75”象征著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崢嶸歲月,旁邊由村里古建筑組合勾畫出的“墨園”文創村印赫然顯現,“盛世華誕 墨園有禮”八個稻田字更是點題了墨園村民對國家興盛、鄉村振興的喜悅之情。
租一輛電動自行車,跟隨爽朗的秋風“腳步”,在村里穿街過巷。在墨園印象咖啡店來一杯“村咖”,品嘗鄉村好滋味。“早就聽說墨園很美,今早就跟朋友一起組隊騎行到墨園,一看果然名不虛傳。”90后河源游客廖政尊跟6個哥們組隊,早上從河源源城區出發,機車騎行兩個小時抵達墨園村,一路在風馳電掣中感受到惠州城鄉的國慶歡快氣息。
在墨園村游客中心,村民把土里種的、手工制的都擺上了貨架,再加上“墨園有禮”各式各樣精品國潮文創,吸引著市民游客選購。市民陳曦饒有興致地體驗著墨園村七彩套色村印,將7個印章逐一印在紙上,一個由古建筑合成的“墨園”二字躍然紙上。“從稻田到紙上,墨園本土文化體驗很豐富,讓我們更好記住了這個古村印象。”陳曦說。
墨園印象咖啡館、稻田小火車、等風來茶空間、鄉創市集、鄉學院、團建基地、書香農場等項目不斷吸引流量,人來人往帶旺了鄉村發展,帶富了村民創收。
村民廖龍英的黑糯米酒冰凍后甜香淳洌,搭配新炸的“阿嫲叫”,成為進村必嘗的“老味道”。“國慶生意太好了,白天的艾粄一下子賣完了,忙到沒時間再做一籠,糯米酒也是現貨賣完了,如今都是熟客微信預訂了。”廖龍英的手工佳釀備受游客點贊,不少成為她的回頭客。
不止白天的精彩,歡樂也延續到鄉村夜晚。夜幕降臨,龍井灣民宿的11棟小木屋早早被訂完了。古樹下,孩子們體驗卡丁車、無動力游玩設施,大家一起燒烤、圍爐煮茶,在煙火中看鄉村星空。“最近這一年來,民宿團客比較多,日常住房率都有八成左右,村里發展帶旺了我們生意。”龍井灣民宿負責人王會方告訴記者。
國慶每天有超過3000多名游客過來游玩
從入村到出村,從稻田到江邊,總在轉角處“偶遇”拍照打卡出片處;從早到晚,節目不停,游客逗留時間在延長;春賞花、夏摘果、秋收稻、冬康養,四季全域旅游在發展。
“這個國慶假期,村里每天都有超過3000多名游客過來游玩。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如何把旅游時間拉長,同時促成流量有效轉化,我們的探索就是開展全域鄉村運營。”墨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紅蘭說,通過發售墨園文旅套票,用“沉浸式”加法、“組團式”營銷,墨園村正在被打造成覆蓋全年的全時段“網紅”。
一方面,墨園村以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為抓手,整治農房20余棟,創建美麗庭院10余個,整治農田100余畝,建設綠美景觀帶1.5公里,打造了諸如團建基地、田園棧道、潮玩公園等一批網紅打卡點。另一方面,墨園村深挖本土文化,開發“墨園有禮”系列農產品和文創周邊產品,策劃墨園打卡游、鄉村嘉年華、稻田音樂節等一批主題活動,墨園品牌持續打響。
通過“強村公司+強村合伙人”聯合運營新模式,墨園村今年成立墨園強村文旅發展有限公司,招募各類強村合伙人8家,今年春節以來已接待游客38.7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50多萬元、村民增收約310萬元……在希望的田野上,百年古村煥新貌。
文字:惠報全媒體記者謝菁菁
圖片、視頻: 惠報全媒體記者湯渝杭 特約通訊員匡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