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和美與共 電耀宜昌
——百家黨媒看三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湖北
湖北宜昌,一座來電的城市。0.2%的國土面積,裝備了全國7%的水電裝機容量,擁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三峽大壩、全國最大的葛洲壩水電站、全省最大的清江隔河巖水電站,串起清潔能源走廊……
昭君鎮蓄水景觀。
近日,“和美與共 來電宜昌”百家黨媒看三峽主題采訪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舉行。惠州日報社采編人員與來自全國各地130多家地市黨媒的300多名媒體人齊聚一堂,研討媒體融合之道。
高嵐瀑布。
活動中,各地媒體代表走進宜昌博物館、湖北三峽實驗室、三峽大壩、興山昭君村、水上公路、朝天吼漂流基地等地調研采訪,并體驗宜昌文旅名片——長江夜航,了解宜昌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生態環保、文明創建等方面的情況,領略如詩如畫峽江山水,感受宜昌發展活力。
破解“化工圍江”保護一江清水永續東流
盛夏的宜昌市長江大保護公園,草木蔥蘢,綠意盎然。
宜昌的昔日碼頭蝶變綠色長廊。
這是在廢棄煤場的基礎上建設的濱江生態公園,以原有的松樹、古井、景亭為主要表達元素,結合舊址的“云松杉林”,布設了幽靜梅園、松下聽濤、古松臥石等景觀。公園巧妙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設置“雨水花園”,內部建設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題的規矩廣場,生動展現了宜昌壯士斷腕破解“化工圍江”,保護一江清水永續東流的生動實踐。
長江十年禁漁、兩岸造林綠化、河湖濕地保護等一系列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修復水生態的重大舉措相繼實施,“關、改、搬、轉”134家沿江化工企業……記者了解到,為保護一江碧水東流,宜昌持續推進治岸治水治綠、化工向綠色轉型,長江流域宜昌段重現“水清岸綠、魚躍鳥飛”的美景。
近年來,宜昌錨定“加快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目標定位,深入實施“雙碳引領、樞紐賦能、強產興城”發展戰略,持之以恒推進長江大保護,大力發展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大數據及算力經濟、文化旅游“3+2”主導產業,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2023年,宜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56億元、居中部非省會城市第2位,經濟總量躋身全國城市第49位。
水上公路——興山古昭公路,兩岸青山如黛,橋下綠波橫臥。
在湖北三峽實驗室,各地媒體代表認真聆聽宜昌現代化工產業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等情況介紹。該實驗室以磷石膏的利用技術為突破口,通過固廢磷石膏的資源化利用和化工廢水處理等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助推我國化工產業和長江沿線化工園區綠色、高效發展,保護長江生態,推動化工行業碳中和與碳達峰的戰略實施。
據了解,圍繞現代化工領域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湖北三峽實驗室設置微電子關鍵化學品、磷基高端化學品、硅系基礎化學品、新能源關鍵材料、磷石膏綜合利用、化工高效裝備與智能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六大研究方向,服務湖北現代化工萬億產業集群發展。
帶動歷史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古夫河畔,古樸典雅的興山高鐵站靜靜矗立,不時有列車飛馳而過。環邑皆山的興山縣正敞開懷抱,擁抱八方來客……這是王昭君的故鄉。
在昭君村,各地媒體代表拾級而上,參觀王家老宅、古音堂、昭君紀念館,在漢韻劇院觀看昭君文化展演,感受昭君文化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興山縣以弘揚昭君文化為己任,不斷加強昭君文化的研究、開發和推介,推動成立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和“昭君文化旅游聯盟”,先后舉辦了重走昭君和親路、昭君文化旅游節等系列活動,昭君文化品牌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葛洲壩船閘,乘客體驗“水漲船高”。
宜昌古稱夷陵,不僅是中華民族團結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里,也是“中華詩祖”屈原的誕生地、楚文化發祥地,先后蟬聯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稱號,三次榮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等國家級榮譽。
近年來,宜昌深入挖掘荊楚文化、三國文化、巴文化等長江文化內涵,引領帶動屈原、昭君等歷史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標準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屈原文化公園等文化地標;打造屈原文化研究院,致力于成為屈原文化的權威闡釋地、標準制定地、活動聚集推廣地;成立宜昌市昭君文化促進會,深入研究、弘揚和傳播昭君文化……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的積淀與見證。各地媒體代表走進宜昌博物館,一邊聆聽講解,一邊觀摩陳列文物和文獻資料,與歷史隔空對話,領略宜昌峽江文化、巴楚文化的獨特魅力。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宜昌博物館是一座集歷史、自然、民俗、古建于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是市民和游客了解宜昌的重要窗口。
打造宜昌“夜經濟”核心IP
“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1993年,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開始興建,1995年,三峽大壩壩區開始接待中外游客。壩區依托豐富的西陵峽谷自然景觀與現代工程人文景觀優勢,向廣大游覽者全方位展示水利工程文化。各地媒體代表先后參觀了三峽工程博物館、截流紀念園,感受大國重器的雄偉壯闊,回顧民族百年夢想成真的光輝歷程。
宜昌開發“兩壩一峽”“長江夜游”經典旅游線路。
依托長江三峽之西陵峽、三峽大壩、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等自然人文景觀,以“長江三峽”系列豪華游輪為載體,宜昌市屬國有企業湖北三峽文旅集團開發運營經典旅游線路——“兩壩一峽”“長江夜游”。
夜幕低垂,各地媒體代表登上“長江三峽10”游輪,順江而下穿宜萬鐵路大橋后,折返逆江而上。甲板上,民俗歌舞表演引人入勝。北岸燈火輝煌,南山光影綽約,天然塔、萬達廣場、磨基山、鎮江閣等漸次出鏡,詩意古韻和時尚建筑浸入一江柔波。在過葛洲壩船閘時,各地媒體代表紛紛掏出手機打卡拍照,體驗“水漲船高”的新奇感。
作為“長江夜游”旅游產品的運營方,湖北三峽文旅集團營銷中心主任張茜介紹,“長江夜游”將城市景觀、水電文化、三峽特色和夜間休閑深度融合,首創“乘游輪+觀夜景+過船閘+燈光秀”模式,已成為宜昌“夜經濟”的核心IP。
經過不斷提檔升級,“兩壩一峽”“長江夜游”已經成為宜昌旅游的核心產品,更是宜昌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支撐。近年來,宜昌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明確提出將“兩壩一峽”區域旅游一體化布局、一體化運營、一體化發展、一體化服務,逐步將“兩壩一峽”打造成集觀光、度假、康養、研學等于一體的世界級旅游度假區。
主題研討
在數字化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活動期間開展了“AI賦能 融向未來”等主題研討,圍繞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國際傳播和智能媒體發展等內容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惠州日報社“在數字化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入選會議交流案例,惠州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副總編輯劉智慧接受《三峽日報》采訪時表示,惠州日報社積極擁抱新時代新技術,將數字化建設作為未來發展的關鍵一環,以虛擬主播“惠小禎”為突破口融入數字經濟,并將數字賦能納入5年發展規劃,全力在數字化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劉智慧介紹,2023年1月20日,惠州日報社的數字虛擬主播“惠小禎”上線正式入職,上線當日全網的閱讀量接近1100萬。這是惠州日報社積極融入數字經濟、拓展傳媒產業空間的大膽探索。在AI加持下,“惠小禎”將“人工智能+內容生產”應用場景擴展到惠州日報社采編全流程之中,不僅提升了內容創作的智能化水平,也直接推動了報道形式的創新。惠州日報社通過“虛擬人+內容優勢”搶先步入智媒時代快車道。以“惠小禎”為突破口,惠州日報社打破虛擬與現實的邊界,為產業事業發展探索無限可能。
依托“惠小禎”IP,惠州日報社相繼推出《小禎姑娘》《禎游記》《小禎知道》《小禎天氣播報》《小禎讀報》等全新欄目。虛擬主播出鏡辣評熱點新聞事件,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新聞評論節目更加生動有趣,吸引更多人關注。“惠小禎”不僅僅是虛擬主播,更是惠州傾力打造的一個文化IP。劉智慧說,我們將持續用好“惠小禎”IP,重點打造其“城市旅游文化推薦官”和“惠州美好生活體驗官”的人物特性,賦能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建設。
劉智慧表示,宜昌全力擁抱全媒體時代發展趨勢,“我的宜昌”客戶端建設讓人印象深刻,新聞客戶端實現向綜合服務客戶端轉變,實現了運營媒體向運營城市的轉變,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經驗,值得借鑒。
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部分資料由宜昌三峽融媒體中心提供)
本版圖片 宜昌三峽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