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工業設備更新或開啟四萬億市場空間

        近段時間,多方正加快部署,聚焦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列項目清單,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用地用能要素保障,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業內研究預計,隨著政策利好釋放,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年規模約在4萬億元左右。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工業既是各類設備的供給方,也是設備的需求方。推動工業設備向高端、智能、綠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級,將進一步拉動有效投資、提升發展質效,以設備升級帶動我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提升。

        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潛力足

        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聚焦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輕紡、電子等重點行業,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并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

        我國工業領域設備規模大、更新潛力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2023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經超過167萬億元,多種關鍵設備保有量全球領先,如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設備更新需求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以上的巨大市場。

        “通過歷史數據推算,我國工業設備投資約占全社會設備投資的70%以上,是設備更新的重要力量。據此估算,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年規模約在4萬億元左右。”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所工業投資研究室主任樊蒙對記者說。

        地方開列工業企業技改項目清單

        眼下,不少地方正在明確項目清單,面向工業領域啟動實施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

        記者日前從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獲悉,今年四川省將實施“工業投資提升年”行動,確保工業和技術改造投資穩定增長。此前,該廳發布2024年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名單,項目共計500個,覆蓋先進材料、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等領域,總投資16472.5億元。陜西省2024年將實施好240個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力爭制造業投資增長6.5%。

        山東省則明確,聚焦冶金、石化、輕工等傳統產業,啟動實施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一業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計劃年內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茂慶說。

        余曉暉表示,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面向設備規模體量大、更新潛力大的重點行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設備,突出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等新技術,推動設備向高端、智能、綠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級,以設備升級帶動我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提升。

        多舉措激發企業設備更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財稅金融、用能用地等保障支持舉措進一步落實落細,降低企業投資成本,提升企業設備更新的意愿。

        上述《行動方案》提出“把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循環利用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范圍”“運用再貸款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等具體部署。

        不少地方還拿出“真金白銀”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例如,安徽省提出,“落實技術改造投資稅收優惠和專項再貸款政策”“對獲得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獎補300萬元,對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獎補100萬元”;海南省日前組織申報2023年度工業企業擴大投資和技改提質獎補資金,企業最高可獲3000萬元獎勵。

        “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的主體是企業,缺意愿、缺資金、缺政策等成為制約企業開展設備更新的主要原因。”余曉暉認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對破解企業設備更新的難點堵點作出的一攬子政策安排,為加快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形成規模效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樊蒙表示,根據此前對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政策開展問卷調查顯示,受訪企業大多表示此政策獲得感較強。“未來建議加大現有各類資金支持力度,對工業領域高端先進設備、智能制造設備、綠色節能設備、安全生產設備的更新替換予以支持;研究制定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接續政策,安排專門額度,支持制造業重點領域加大設備更新改造投入。”

        他同時表示,政策落地過程中要注重對重點行業、重點環節的監測分析,避免低端環節產能過剩、高端環節支持不足。(記者 郭倩 實習生 楊珋)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