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印發!“國際范、琴澳風”的橫琴島,長什么樣?

        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正式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下稱《規劃》),進一步明確合作區的空間格局、生態格局、產業空間、生活空間、城市形象、支撐系統等內容,以“山水琴澳島、合美新家園”為未來發展愿景,營造“國際范、琴澳風”的城市氣質,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和諧幸福的琴澳居民共享家園。

      構建“十字軸帶、三大片區、三心多點”的空間結構。

        在空間格局上,《規劃》明確了對接澳門北部城市功能、南部綠色休閑的整體空間結構,塑造合作區“北城南野、差異共生”的國土空間整體格局;圍繞十字軸帶(琴澳一河兩岸合作軸帶、天沐河城市中心發展軸帶),三大片區(琴澳活力核心區、創新智造產城區、生態健康休閑區),三大中心(琴澳活力中心、金融島金融中心、天沐河科創新中心),構建“十字軸帶、三大片區、三心多點”的空間結構。

        在生態格局上,銜接廣東省、珠海市生態保護格局與澳門相關的自然保護地,構建“一環(環島生態屏障)、雙核(大小橫琴山)、多廊(連通大小橫琴山和天沐河之間的生態廊道)”的生態安全格局。

        在產業空間上,對接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按照“興科技、精制造、強文旅、優商務”的布局原則,全面保障“四新”產業發展空間,打造適度集聚、環境開放、特色鮮明、生態完善、創新示范的現代產業集群。

        在生活空間上,建立“保障為主、市場為輔、租購并舉”的多途徑的住房供應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拓展澳門居民生活空間;建立“高等級—社區級”兩級公共服務體系,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文體、教育、醫療設施等)承擔服務區域、與澳門共享、服務全合作區的綜合職能,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充分銜接澳門建設標準與運營方式,供給適應澳門居民生活方式的創新型社區設施。

        在城市形象上,加強十字門水道兩岸的風貌協調,建設提升環島岸線、游山路徑、天沐河景觀帶;對接澳門的城市設計要求,規劃“一環一帶三廊”的城市景觀風貌結構。

        規劃同步明確要完善涵蓋高速鐵路、城際鐵路、水上客運、高快速路等交通方式的復合對外交通系統,構筑區域快速聯系、與功能布局相協調、與公共服務均衡化相適應的綜合交通體系,以及建設包含風險評估、監測預報、防洪防潮、消防、避難等方面的安全韌性體系。

        除上述重點內容外,《規劃》在全方位落實“琴澳一體化”方面,還有七大亮點,包括:

        產業空間共促互補。產業空間規劃建設響應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發展定位,共建國際化平臺,同時補澳門空間短板,聯動提升科創服務功能。

        服務設施共建共享。與澳門互補,針對性地補充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在常規社區服務配套上,建設趨同澳門的生活街坊,推動澳門民生公共服務延伸到合作區。

        交通設施互聯互通。規劃琴澳一體的輕軌網絡,促使琴澳軌道交通無縫銜接;規劃合作區至澳門的新通道、直通游艇及客運碼頭,預留直升機跨境運輸點等,豐富跨境選擇。

        自然生態共生共育。跨境聯合保護生態資源,共建生態廊道與生物多樣性網絡,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觀測網絡。

        空間形態和諧共美。推進濱水地區一體化開發建設,塑造最具特色的高品質景觀帶;保護文化遺產,依托橫琴碼頭、紅旗村與路環等地區共同塑造琴澳特色地區。

        規則標準銜接融合。銜接澳門土地分類及用途,在合作區增設二級規劃分區旅游娛樂區;探索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土地法》相銜接的合作區土地出讓及管理政策。

        編制過程共商共議。規劃編制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專家論證會、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等形式,多次征求并充分吸收澳門特區政府及澳門居民意見。

        展望未來,合作區將以《規劃》作為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統籌配置合作區全域、全要素空間資源,以“澳門所需、橫琴所為”為原則,圍繞粵澳深度合作主線,在產業、居住、公共服務、交通、空間形態等多方面全方位落實“琴澳一體化”。

        南方+記者 黃天儒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