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交付一條產線要2到3年,如今借助虛擬制造業技術,我們能在6個月左右甚至158天就能完成。”在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珞裝備”)展廳,機械工程部仿真組經理江丕丕給記者展示了一條“虛擬產線”。
只見電子屏幕上,10個等比例縮小的機械臂有序作業,模擬著實際生產線的每一道工序。最近,江丕丕剛帶領團隊完成了一家北美新能源車企的訂單,交付速度之快讓客戶很驚喜:“通過虛擬產線可以解決約95%的調試問題,大大提升了產線設計和落地的效率。”
“唯快不破”的背后,是明珞裝備16年堅持自主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取得多個全球首創:建立全球首條非標工裝設備智能柔性裝配線,提升組裝效率超5倍;在全球首創“機床化”機器人工作站,像搭積木一樣快速構建自動產線……
在廣東,一批像明珞裝備這樣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懷揣著自主創新的“金鑰匙”,它們“個頭小、步子快、志向遠”,從研發中心到銷售網絡都實現全球布局,成為在全球獨具優勢的“隱形冠軍”,共同撐起廣東“制造業當家”的脊梁。
關鍵技術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截至目前,明珞裝備已獲得自主知識產權1074項,核心關鍵智能裝備專利占比超50%。”展廳內,江丕丕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明珞裝備在技術研發上的累累碩果。
江丕丕還記得,剛入職時,他就被明珞裝備董事長、創始人姚維兵的故事所觸動:創業之初,明珞裝備只有15萬元啟動資金,姚維兵堅持把大部分錢“砸”在研發上;后來公司拿到了首筆1800萬元融資,他又將大部分錢投到總拼系統研發中。
“關鍵技術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姚維兵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自主創新,是中小企業應對行業競爭,實現逆襲的制勝法寶。江丕丕介紹,2013年。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來自產業鏈上下游的擠壓加劇,傳統的集成運營模式愈發困難。站在十字路口,明珞裝備決定自主研發產線裝備,從制造服務商轉型成技術服務商。
要提升技術實力,就得舍得在研發投入上“砸”錢。明珞裝備每年都會將約10%的營業收入用于研發產業鏈核心設備,與各大高校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并和西門子、華為、中國移動等行業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發關鍵技術并制定行業標準。
研發的大力投入帶來了豐碩成果。“比如,過去主要依靠進口的通用、專用設備,現在自主研發比例高達35%,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江丕丕說。舉個例子,以前進口一套完整的總拼系統要花費大約4000萬元,現在明珞裝備自主研發的同類系統只要800多萬元。
在廣東,還有很多明珞裝備這樣的中小企業,堅持主業創新,躍升為細分賽道的“小巨人”。目前,廣東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9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28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2815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成為廣東制造業當家的生力軍。
一條產線就能生產十多種車型
步入明珞裝備位于廣州黃埔的生產車間,一個個標準工作站內,巨大的機械手輕盈舞動,精準無誤地完成點焊、弧焊、搬運、檢測等一系列復雜的任務。
這里的每個工作站都由機械手及若干設備構成,而設備又由多種元器件組成。“這些元器件就像積木塊,可以根據不同生產需求,快速組裝成適應性強的產線,甚至能讓同一條生產線同時支持多種車型的制造。”明珞裝備智能制造與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左志軍自豪地說。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傳統制造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過去那種僅僅追求規模效益和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的模式,已逐漸被離散制造所取代。
“對于像汽車這樣需要高度集成的產品來說,單輛車的裝配就需要成千上萬的零部件,再加上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打造靈活的柔性生產線是必然趨勢。”左志軍說。
為此,明珞裝備通過為生產線的各個部分制定嚴格的標準,創造出了一種模塊化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減少了每次重新設計生產線所需的成本,還極大地提高了制造效率。
“現在,我們提供的產線最快可以在42秒內就完成一輛車的白車身制造,柔性程度從最初僅能處理一兩種車型到現在可以處理十幾種車型。”左志軍說。
制造速度的提升,帶來的是產業革新。廣東是汽車產銷大省,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是“廣東造”。近年來,明珞裝備為廣汽、小鵬等多家廣東汽車品牌定制車身制造生產線,推動汽車產業“智”造升級。
如今,明珞裝備已成為汽車裝備領域的“隱形冠軍”,建立了整套汽車非標智能裝備行業的設計制造標準,將汽車生產線的柔性化、精益化、標準化能力做到“全球領先”,高端產線已出口至歐美等全球15個國家和主要經濟體。
為中小企業提供“工業診療”
明珞裝備總部樓下,一塊寫有“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巨石格外醒目。“幾年來,這句話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座右銘,鼓勵著中小民營企業堅持創新、堅持做大做強。”左志軍說。
事實上,中小企業通常處于產業鏈的薄弱環節,要想實現“專精特新”發展,需要加強與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中小企業囿于經驗、技術、資金不足等因素,往往“不敢轉”“不會轉”。
近年來,廣東創新探索的“鏈式改造”模式,讓大企業帶著中小企業并肩作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數字化轉型。而成長為產業鏈龍頭企業的明珞裝備,近年來發揮“老大哥”的帶頭作用,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左志軍也觀察到,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制造環節的自動化程度還不高。“我們會像醫生一樣,為中小企業提供‘工業診療’。”他舉例說,如果設備工藝能力不足,就要先進行自動化改造;如果是自動化產線數量不夠、產線開通率低,就要精準分析并提供最適合的改造方案。
為解決中小企業生產流程碎片化、生產數據不暢通等問題,明珞裝備研發了“非標管家”“透明工廠”等管理工具,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產能數據上云。“目前已有上千家活躍企業使用,幫助企業采購員的操作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現場交付周期平均降低50%。”左志軍說。
不僅如此,明珞裝備還有更大的抱負——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生態。
2020年,針對上游供應端核心部件對外依賴嚴重、下游應用端企業對國產品牌缺少有效應用驗證數據等問題,明珞裝備牽頭組建了廣東省CPS離散制造數字化創新中心。
該中心的一大功能,便是連接產業鏈上下游,通過實際工況下的測試與驗證,來評估設備和產品的性能。如此一來,下游的汽車制造商就能夠更加信任并采用國產零部件和技術。
“現在已完成多項針對汽車制造裝備核心組件的場景化測評,并成功推廣到多家頭部車業應用。”左志軍說,這不僅增強了國內品牌的市場競爭力,也將進一步促進業內技術進步。
■向新者說
明珞裝備白車身事業部機械工程部仿真組經理江丕丕:
投身到制造業轉型創新大潮中去
從基層的機械工程師做起,到如今成長為白車身事業部機械工程部仿真組經理,江丕丕見證著明珞裝備憑創新“殺”進全球領先行列的歷程。
“我一開始是做工藝規劃工程師,先后負責過工藝規劃項目和仿真領域。”這一路上,他面對的是各種復雜的技術難題和無盡的學習任務,但憑著不懈努力和團隊支持,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平臺開發路徑。如今,江丕丕的工作幾乎完全圍繞著電腦軟件展開:“我們利用仿真軟件開展1:1的產線規劃、模擬、驗證、測試等工作,縮短了產線投產時間,提高了企業運用效率,也更適應新能源汽車的更新換代周期。”
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一款新車從生產線建設到量產的時間,從過去的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縮短至如今的半年左右。“這不僅僅是速度上的提升,更是對制造業的一次革新,像家電、能源、設備行業也正在利用仿真軟件開展產線應用改造。”江丕丕說,未來也將和團隊一起,投身到推動制造業轉型創新的大潮中。
南方日報記者 曾良科 昌道勵 周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