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前10月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1.6萬億元

        南方日報訊 (記者/肖文舸 通訊員/陳琳 曾迎龍)日前,《海關總署推動加工貿易持續高質量發展改革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明確海關監管三方面16條具體改革措施,涵蓋加工貿易從“前期備案”到“中期生產銷售”再到“后期核銷核查”的全生命周期和全鏈條管理。

        廣東是外貿大省。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1.6萬億元,占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3.5%。改革措施進一步優化監管模式、創新監管機制,將為加工貿易注入強勁的發展新動能,助推廣東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

        試點開展單耗管理改革

        《實施方案》明確,將試點開展單耗管理改革——在部分海關試點開展將單耗標準轉化為單耗參數,取消單耗標準剛性管理要求,企業申報單耗超出原單耗標準的,海關按照申報單耗審核后予以保稅核銷。

        單耗是指加工貿易企業加工成品所耗用的料件數量,是海關核定企業進口保稅料件、出口成品數量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按原有規定,加工貿易企業應當在單耗標準內向海關申報單耗,超出單耗標準的,海關按單耗標準的最高上限值或最低下限值對保稅料件進行核銷。改革后,將單耗標準轉為單耗參數,企業可按照生產實際申報單耗,節約了超出單耗標準部分的稅款,此舉將有效降低加工貿易企業運營成本。”黃埔海關保稅監管處副處長黃國華說。

        “這項改革讓我們年內企業運營成本降低約10%,人力成本節約30%。”廣東錦勝華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報關主管汪洋吉男說。

        實施“保稅+ERP”監管改革

        《實施方案》還拓展了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模式適用范圍。“按原有規定,企業集團牽頭企業必須為高級認證企業。改革后,放寬了牽頭企業的適用范圍。優先考慮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裝備制造等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行業,允許這些行業中內部管理規范、信息化系統完備的非失信企業作為牽頭企業開展企業集團加工貿易業務。”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稽查處副處長尹成剛說。

        根據《實施方案》,海關將整合聯網監管賬冊和以企業為單元賬冊管理模式,取消賬冊經營范圍備案,統一適用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同時開展“短溢區間”改革,即在加工貿易賬冊管理中引入“短溢區間”管理,對企業產生的一定幅度內的合理誤差,符合不予處罰情形的,依法辦理征稅或調整賬冊后,海關按規定予以正常核銷。

        “這對賬冊管理企業是一個‘雙減’的改革措施,取消了聯網監管賬冊‘100%下廠核銷’‘海關抽盤貨物商品價值量達25%以上’的管理要求,降低企業停廠盤點而產生的管理成本。”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海關還將實施“保稅+ERP”監管改革。“保稅+ERP”是指海關對接企業ERP系統直接抓取數據,運用大數據智能分析輔助監管,減少企業向海關申報的數據和環節。

        2023年4月,深圳海關啟動試點,每月可減少企業加工貿易重復申報數據超220萬條,賬冊設立、變更和報核準備時間壓縮一半以上,降低企業人工、運營以及合規管理成本約400萬元。

      編輯:鄭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