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金灣區航空新城小學的新生第一課,老師教學生學習第一個字“人”。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廣東“強師工程”
9月7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大四學生區藝鋒來到廣東實驗中學,開啟一個學期的專業實習。“實習是師范生成長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必經之路。”區藝鋒期待通過這次專業實習,提高教學本領,促進專業成長,為將來走上教師崗位打好基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在于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根本在于教師。
“強師工程”實施10年來,廣東著力構建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化發展的教師教育體系,在全國率先啟動“新師范”建設,建立完善中小學教師發展機構,打造高水平教研隊伍,持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實現教師隊伍的全鏈條培養和全過程成長,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大國良師”。
全國率先啟動“新師范”建設
新學期伊始,又一批師范生前往各中小學開展一個學期的專業實習。他們將站上講臺,接觸最真實的教學場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補短板、長學識、開眼界,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
師范教育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母機、源頭活水。
2018年,廣東在全國率先啟動“新師范”建設,提出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師范院校和師范類專業,形成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教師教育廣東新模式。
今年5月,新一輪“新師范”建設穩步推進,明確到2025年,建成以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校參與,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的新時代師范生培養體系,提升師范院校服務區域基礎教育發展能力。
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強有力推進,一系列舉措落地見效——
調整優化專科、本科、碩士師范生培養層次結構,改革師范生招生制度,選拔優秀青年進入師范專業學習;
加快推進師范類專業認證,強化師范生技能培養,提高師范人才培養質量和匹配度;
打造教師教育發展共同體,11所師范院校與21個地市“組隊”,共創“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
辦好師范教育,夯實教師培養基石。廣東高校共同發力,掀起“新師范”建設熱潮——
華南師范大學牽頭建設“華南師大—普通中小學”協同發展聯盟,吸引全省180多所名優中小學加盟,“實踐—實習—實訓體系”支撐培養高素質師范生,“4+2”本碩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選拔規模覆蓋12個師范專業,探索推進“本碩博”培養一體化模式,滿足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對高素質教師的需求;
嶺南師范學院創新高校、地方政府與中小學幼協同育人機制,實施“兩代師德同錘煉”“專業發展新路徑”“教師發展新機制”等六大行動,推動學校教師教育發展;
肇慶學院推動教師教育職前職后無縫對接,實現資源最優整合,成立教師教育學院,為教師教育專業化夯實基礎,同時攜手地方政府和當地中小學,成立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
有了足夠好的師范教育,將有利于區域內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發展。
“因基礎教育而生、應基礎教育而興、為基礎教育而謀,這是師范大學的辦學特色。”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黨委書記王左丹認為,“新師范”建設是學校強化教師教育特色、彰顯服務基礎教育辦學優勢的重要戰略支點之一。
兩輪“新師范”建設以來,廣東逐漸構建起教師教育工作新格局,師范生培養類型與結構得到優化,師范生培養質量大幅提高,大批優秀師范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
建立完善中小學教師發展機構
崗前打下扎實基本功,崗上拾級而上提升,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隊伍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廣東教師隊伍規模龐大、差異性大,培訓需求日益呈現專業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為此,廣東從培訓隊伍建設、培訓機構體系、課程體系、質量監測體系等方面入手,著力推進教師培訓“四梁八柱”建設,打造一支熱愛教育、能力過硬、開創未來的“南粵之師”。
自2014年起,廣東省教育廳依托省內主要師范院校,創新教師培訓機制,在全省布局建設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隨后推動各地整合培訓、教研、科研、電教等部門職能和資源,建設市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實現教科研訓一體化。
目前,全省建成了11個省級中小學(中職)教師發展中心,計劃建設150個市縣教師發展中心,已掛牌成立147所,已完成基本建設任務112所。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得是源源不斷的“活水”。如此一來,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能力,就顯得尤為關鍵。
依托教師發展中心,廣東大力推進中小學教師素質能力提升,省級按2%的比例開展教師示范培訓,市級按10%的比例開展骨干教師培訓,縣級落實教師全員培訓,構建起多層次、全學段、全覆蓋的教師培訓體系,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何珠微從嶺南師范學院畢業,入職佛山市南海區金石實驗中學(原石門實驗中學),成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作為“新兵”,一年來,何珠微參加了多場由學校、當地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培訓,并考取了遼寧師范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到課堂上,獲得更大的進步。”她說。
打造專業化創新型教研隊伍
日前,廣州市教育研究院舉辦2022年廣東省基礎教育學科教研基地(廣州高中物理)項目掛牌儀式,廣州市執信中學、廣州市第二中學、廣東番禺中學和廣州市白云中學4所基地學校獲得授牌。
“項目將搭建教研平臺,整合省、市、區、校學科教研資源,豐富教研形式,幫助一線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規范教學行為,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該項目負責人陳信余說。
近3年來,廣東省教育廳先后立項兩批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其中首批145個、第二批64個,發揮教研基地在全省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探路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廣東不斷強化教研機構的職能定位,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強各級教研機構內外聯合,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構建形成省、市、縣、校上下協同聯動的教研工作機制和教研訓一體化教師發展共同體。聚焦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研隊伍,廣東以深化教研機構改革和省級教研基地建設項目為抓手,督促指導各地配齊配強各學科專職教研員。
“全省專職教研員數量與2020年相比,實現了倍增,激發教研隊伍整體活力,充分發揮教研工作的支撐、引領、輻射作用。”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說。
教研制度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獨特經驗和優良傳統,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廣州啟動新一輪“十年教研改革”行動,以“一科突破,多科跟進”的方式持續推進,并舉辦了中小學(中職)思政課新結構教學評范式研究項目啟動暨項目研究聯盟成立大會,公布第一批24所試點實驗學校名單。
“項目的啟動是廣州學科教研改革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廣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長方曉波介紹,項目自啟動以來,聯盟成員成果迭出,涌現一批體現新結構教學評范式的思政課教學案例、教學成果和研究成果,已有3名教師在全國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理論文章。
作為教育部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也是廣東省唯一的示范區,深圳優化升級普通高中教研體系,配齊配強普通高中15個學科教研員,組建普通高中學科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升管理人員及教師的課程教學領導力、實施力。
“學習方式、教學方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看到學生們更喜歡課堂,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深圳市福田中學地理教師黃瓊從事教育工作已有20多年,面對課程改革,也曾有過不適應。“如今有了系統指引和支撐,更有方向,可以做得更好、更實。”黃瓊說。
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
歷經多年探索,廣東基本形成了以省、市、縣教師發展中心(教研中心)為主體,教研基地、校本研修示范校、“三名”(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工作室協同發展、互為補充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為教師人人盡展其才提供廣闊天地。
南方日報記者 汪祥波 陳理 實習生 曾玉婷 高慧霖
數讀
●全省11所師范院校與21個地市“組隊”,共創“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累計立項建設287個省級示范性教師教育實踐基地。
●全省建成了11個省級中小學(中職)教師發展中心,計劃建設150個市縣教師發展中心,已掛牌成立147所,已完成基本建設任務112所,建設209個省級教研基地,280所校本研修學校。
●全省構建多層次、全學段、全覆蓋的教師培訓體系,省級按2%的比例開展教師示范培訓,市級按10%的比例開展骨干教師培訓,縣級落實教師全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