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時分,廣州大朗鐵路貨運站,吊車將一個個滿載“廣貨”的標準集裝箱整齊碼放到中歐班列列車上。8條出口、2條進口的常規固定線路,每周發運的3趟車,連通了廣東與西歐、東歐和東南亞等地30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今年一季度,廣東共開行中歐、中老班列155列,較去年一季度增長78.2%,平均每天均有超過1列班列從粵港澳大灣區開出。
外貿穩,經濟才穩。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1.84萬億元,同比增長0.6%。其中出口1.14萬億元,同比增長2.2%。作為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在8萬億元的高基數上迎難而上、穩定增長,實屬不易,卻也有憂有喜:憂的是整體增速放緩,喜的是新動能加速壯大;憂的是疫情帶來轉型重壓,喜的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潛力漸顯。
加快內與外的融通、提高資源配置能力、搶占全球產業鏈中高端,對于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廣東尤為緊迫。
新業態為廣東外貿“補血”
今年以來,廣東盈浩工藝制品有限公司開足9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滿產出貨、馬不停蹄,這家全球產量最大的圣誕球生產商深感危機迫近。“我們加大了投入、擴展了品類,但和訂單增長不成正比。”該公司副總經理黃珺坦言,疫情形勢嚴峻、俄烏戰爭爆發、全球物價上漲導致整體需求萎縮,工藝品等非必需品市場受到的沖擊更大,海運物流不暢、原料成本上漲又進一步擠壓著企業利潤空間。
外貿企業的直觀感受,反映當前廣東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1.84萬億元,同比增長0.6%,低于全國平均增速。
全國外貿第一大省增長放緩,需要辯證看待。從內部看,“緩”源于規模龐大,2021年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1/5的外貿體量,要在大基數上實現較快增長并不容易。“緩”也受結構影響,廣東外貿支柱以傳統業態為主,其中“兩頭在外”、產業鏈較短、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加工貿易占比近30%,轉型壓力更大,新舊動能轉換有待加快。
從外部看,國內外疫情多點散發,對廣東外貿產生一定影響;東南亞逐步復工復產,RCEP生效進一步降低貿易門檻,也使部分“回流”到廣東的加工貿易訂單再度“外移”。
“內憂”“外患”之下,廣東外貿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但穩中有進的勢頭仍然強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新國潮”加速出海……一系列新業態為廣東外貿強勢“補血”。
轉型升級蹄疾步穩,更多企業向產業鏈較強、抗風險能力的一般貿易轉型。一季度,廣東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9%,占比55.3%,較去年同期提升2.8個百分點。
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推動廣東外貿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今年2月,廣東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的全覆蓋,總數位居全國第一。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連續8年全國第一,近 5年年均 增速 達70.8%。廣東盈浩“試水”跨境電商B2B出口海外倉業務不到2年,已扭轉了疫情以來傳統訂單下滑的頹勢。黃珺說,新業態推動公司前兩月銷售額同比增長100%。
最近一年多,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少種植戶用上了廣州極飛科技自主研發的農業無人機。極飛科技海外業務部總經理曹楠說,海外業務從2021年開始壯大,僅這一年,無人機出口國家數量同比翻了一番,出口貨值同比增長5倍多;今年一季度,海外銷售也延續了去年的良好態勢。
以高新技術產品為代表的“新國潮”,正為廣東建設貿易強省、參與全球中高端競爭注入新血液。一季度,廣東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電工器材出口分別增長16.9%、9.1%、6.8%。
穩住傳統市場 開拓新興市場
去年廣東迎來外貿“高光時刻”——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8萬億元,一年凈增1.2萬億元。但隨著訂單回流等“一次性因素”消退,廣東貿易的新需求在哪里?
搶抓新機遇,挖掘新需求。對內,深挖國內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尋找疫情下的新增長點,在國內統一大市場中拓展經濟縱深;對外,穩住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延伸產業鏈布局,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廣東外貿企業正展現出強大的韌性。
搶抓冬奧經濟機遇,粵企通過自主創新提升冰雪產業含金量,打響廣東制造品牌,內外貿訂單齊升。
搶抓RCEP下的新機遇,皮具企業謀求產業鏈升級,汽配企業探索創新鏈互補,美妝企業加快優化貿易鏈……推動“廣東制造”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一季度,廣東與其他RCEP成員國進出口5240.4億元,占全省外貿近1/3。
搶抓疫情下的新消費機遇,粵企發揮廣東數字經濟和完備產業鏈的優勢,緊跟露營經濟、生鮮配送、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培訓等行業風口,不斷拓展新增長點。
既要搶占全球市場,又要深挖國內市場潛力,粵企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中拓展經濟縱深,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預制菜不僅在國內銷量迅猛增長,RCEP生效實施以來,還出口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8個成員國市場,出口總量近600噸,金額近400多萬美元。”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吳麗青充滿信心,“搭乘RCEP‘快車’,我們的預制菜出口勢頭越來越好。”
“經過多年發展,廣東的內外貿一體化水平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距離內外貿高速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缺少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完善流通渠道和較強控制力的流通企業。”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崔爽說。
崔爽建議,廣東可繼續提升有利于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營商環境,比如進一步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進程,在優惠政策、審批流程與審批權限等方面,盡快統一管理職能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競爭和內外貿經營范圍,實現國內外貿立法與國際社會貿易法律的無縫對接。
外商在粵投資不斷升級
3月22日,巴斯夫與國家電投簽署為期25年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框架協議,到2025年可為整個湛江一體化基地提供100%可再生能源電力。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成員凱禮透露,項目進展順利,進一步堅定了巴斯夫在廣東投資發展的信心,接下來雙方通力合作,推動項目早日建成投產。
2月底,霍尼韋爾與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宣布,將于茂名建設年產量達100萬噸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生產基地,該項目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以廚余油和動物脂肪為原料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基地之一。
一季度,廣東吸引外資在“穩”的基礎上繼續“進”,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實際利用外資142.9億元、同比增長79.1%,在全省占比達到34.4%。其中,以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為主的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77.7%;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83.9%。
投資考慮的是中長期因素。疫情下形勢復雜多變,外商投資廣東腳步卻沒有停歇,這透露出他們對中國經濟、廣東發展長期向好基本面的堅定信心。
“當前海運成本居高不下,將大型產品生產基地搬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成本會更低,廣東依舊是最熱門的投資目的地之一。”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認為,隨著企業從出口制造轉向中國制造進而轉向增值產品行業,中國的勞動及能源密集型制造業會進一步轉型升級。
廣東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產業生態不斷改善,高質量發展新機遇成為外企掘金點的同時,也同樣促使外商在粵投資不斷升級。
“憑借本地技術升級和新能源車企新訂單,我們有信心完成2022年8億元人民幣的銷售目標。從人口紅利到工程師紅利,我們在中國有了更多研發創新的合作機會。”日資企業泰極(廣州)汽車內飾有限公司報關課副課長鐘明輝說。
在華經營40多年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今年將在深圳前海建立亞太區創新重點實驗室。安永華南區主管合伙人黃寅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發展,外企在廣東的投資會更加集中在廣東優勢的產業,如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
全球疫情下,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廣東也在多措并舉穩外資,以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打造高質量發展“強磁場”。
持續擴大改革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了法治支撐。3月1日,《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個地方版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
千億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為外資增資擴產注入新動能。2021年至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8家銀行機構向廣東重點外資企業(項目)發放貸款超過3000億元。
經濟下行壓力下,廣東持續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以持續提升的營商環境,讓更多外企留得住、扎下根。
●南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陳曉 袁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