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護留下“亞博”日記

        4月21日,內地援港醫療隊進駐香港亞博館“滿月”了。

        今年年初以來,第五波疫情突襲香港。應香港特區政府的請求,中央及時施以援手,廣東省也先后派出526名醫療防疫人員支援香港抗疫。其中,有391名醫療人員進駐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參與治療新冠肺炎病人。

        在內地與香港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亞博館收治能力提升,患者也得到更好照料和護理,病人的出院情況、恢復情況都有大幅度提高。

        對于援港的廣東醫護來說,這一個多月有哪些經歷印象深刻?有對家人的牽掛,有與病人互相鼓勵,也與香港醫護結下深厚的戰友情誼……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多名廣東援港醫療隊醫護人員,他們共同書寫了一本情感真摯的“抗疫日記”。

        寫給家人

        “媽媽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義”

        李桂瑩是佛山市中醫院的一名護士,3月16日,她跟隨第三批內地醫護人員奔赴香港。李桂瑩回想起,在收拾行李時,家里3歲多的兒子在旁邊開啟了“為什么”模式:“為什么媽媽要去那里(香港)上班?為什么不在中醫院?”

        “因為那里需要幫忙呀,那里有太多病毒怪獸了,媽媽把它們都打敗就回來了,好嗎?”聽了媽媽的回答,兒子似懂非懂地轉了轉眼睛。

        如今,李桂瑩已離家一個多月了。在寫給兒子的文字中,她說起了在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故事:“在這里,很多叔叔阿姨和媽媽在一起,我們認真細心地護理每一個患者,也得到爺爺奶奶們真心的贊許,看到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康復出院,媽媽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義。”

        在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醫護隊伍里,有相隔兩地不能相見的思念,也有意料之外的緣分。

        進入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第4天后,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護士楊艷青常規巡視每個患者,來到G03床,看到一個疲憊無力的婆婆安靜地坐在床上,床頭桌上還有一盒午飯。顯然,婆婆還沒有進餐。

        “婆婆,我現在有時間,要不我來喂您吃吧。您不用客氣哈!”看到老人行動不便,楊艷青一邊拿起飯盒,一邊用粵語和她聊天。為讓老人放松心情,楊艷青指著胸前的名牌主動介紹自己:“婆婆,我從廣州來。您住香港哪里,離這里遠不遠?”

        婆婆抬頭驚訝地看著楊艷青,指著名牌,一個個字念道:“廣東省人民醫院,楊艷青。我是廣州人,我知道這家醫院,我的女兒就在你們醫院婦產科出生的,當時住33床呢!”一瞬間,婆婆對楊艷青的態度親近了很多。

        聊天中,楊艷青得知婆婆姓高,曾經在廣州人民中路住過,1984年和家人移居香港!岸嗵澚擞心銈儼!”喂完飯離開前,高婆婆激動地拉住楊艷青戴著兩層手套的手。

        這樣奇妙的緣分讓楊艷青很是驚喜,也讓她自己心中的使命感又多了一分。

        寫給病患

        “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彼此鼓勵”

        “看到中醫藥獲得亞博館內不少患者的信任,作為一名中醫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备案壑г岩粋月有余,來自廣東省中醫院的陳海振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行字。這期間,內地援港醫療隊隊員和亞博館內的病患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信任、彼此鼓勵的關系。

        在亞博館偌大的場館里,一個個隔斷間、一排排床鋪整齊安放,孫慧美在其間往返穿行、巡視病房,密切關注每一位老人的情況。孫慧美來自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3月中,她和醫院同事一行75人來到香港。

        香港收治病人采取的是分層管理,亞博館主要收治行動不便、基礎疾病較多、需要特殊護理的老人。這里的病人95%以上都是60歲以上,80%超過70歲。他們有一半以上臥床不起,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每當孫慧美來到一張病床前,看到老人家沒睡著時,她都會笑著和他們打招呼。老人也常常豎起大拇指笑著回應,這讓她覺著暖心!半m然我和病患互不認識,但一點都不陌生,彼此鼓勵!

        4月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張思思迎來了赴港支援的第三周,從這天起,她和同事接下了六個區的醫療工作,“多接了兩個區,護理工作量更大了。”

        她從熟悉的H區被調入了G區,面對的是平均年齡8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16時接班后,她便開始常規的測量生命體征工作。17時30分左右,她需要給8張床位上的老人家喂飯。

        張思思對病區提供的飯食種類、不同病人所需的飯食都熟記于心。正餐是給有牙可以正常咀嚼吞咽的人,粥是給缺牙比較嚴重、能正常吞咽但無法咀嚼的人,糊餐是給吞咽存在困難但暫時還不需要插胃管的人。

        在協助老人進食的過程中,張思思也發覺老人的敏感脆弱。

        病區里的梁姨(化名)只能吃糊餐且右手蜷縮無法活動,不能自己吃飯。為此,張思思搬著凳子坐在床邊慢慢喂她。

        梁姨總抱歉地對張思思說:“不好意思。麻煩你了,我怕我影響你其他工作。”病人給她的反饋,讓她的心情難以平復。

        進駐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滿月,張思思有了新的牽掛——病區中短暫相識的老人家。她在工作日記上寫下:“在這里工作,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蛟S應該再增加一句‘一直陪伴’。”

        寫給戰友

        “疫后再聚首,嘗正宗港式點心”

        內地援港醫療隊的加入,緩解了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人手問題。同時,兩地醫護大都以粵語進行交流,經過一個月的合作、相處,兩地團隊已親密無間。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曾遠峰在日記里寫下了港方醫生給他留下的印象——“平易近人、醫術精湛、一絲不茍”。

        “任何時候任何問題找到他們都會耐心地幫忙解決,只要找到他們,不管自己手上的活多繁忙都會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問題!痹h峰說。

        在內地和香港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病人的出院情況、恢復情況都比原來有大幅度提高。在醫療隊進駐的前10天,亞博館收治的病人量達到396人,也是這輪疫情中亞博館收治人數的高峰。目前,亞博館收治的病人量已降至70人左右。

        對于廣東省人民醫院的蔣磊來說,在亞博館的回憶是他與香港同袍從陌生到熟悉、攜手共渡難關的戰友情。

        在亞博館,主攻心血管專業方向的蔣磊和幾名內地同事被分配到D區,搭檔較多的港方醫生是Dr.Hui與Dr.Hou。職業使然,目標相同,大家一開始就有著很好的溝通氛圍,“當患者有合并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時候她們也會主動跟我們進行討論”。

        在聊到個人興趣愛好時,蔣磊所在的小團隊間有非常多的共鳴!坝幸淮瘟私馕业南尼t生開玩笑說:原來你在咱們科室愛喝檸檬茶,這次看你帶了茶葉,這不能外出,檸檬伴侶配不上了吧?”說者無意,聽者有心,Dr.Hui很快就給蔣磊帶來了檸檬和港式點心。

        隨著港方醫生4月輪崗,蔣磊所在的臨時小團隊解散了。臨別前,蔣磊用毛筆書寫了一行字贈與香港醫生:“同舟共濟,紫荊花開”。大家約定:疫情過去后,在香港茶餐廳再次聚首,品嘗正宗的凍檸茶和港式點心。

        南方日報記者 吳揚 楊瓊 周倩欣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黃秀霞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