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是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7周年。記者從廣東省商務廳獲悉,廣東自貿試驗區目前已累計形成584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146項改革創新經驗,發布245個制度創新案例,其中41項全國首創,7個列入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金額達4.86億元
4月19日,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下稱“廣期所”)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際,廣期所官網正式上線運行,并首次完整披露中國證監會所批準上市的16個期貨品種。廣期所表示,未來將不斷豐富產品體系,強化市場服務能力,更好滿足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要。
2月發布的《關于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提出,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強化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聯動合作,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打造服務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
掛牌7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其中在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有序推進,探索了一批標志性項目。
跨境資金流動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南沙片區獲批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獲準開展境內經營性租賃支付外幣租金業務。與此同時,南沙片區自由貿易(FT)賬戶業務獲準拓展試點銀行和服務范圍,截至2021年FT賬戶業務金額達7528億元。
粵港澳金融合作持續深化。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開展“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截至2021年末辦理匯劃資金達4.86億元;試點港澳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業務,截至2021年已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17.8萬戶。
特色金融服務持續優化。截至2021年底,南沙片區累計注冊融資租賃企業2209家,已累計完成178架飛機和81艘船舶租賃業務。前海片區深化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試點,QFLP基金規模達400億元,獲批QDIE額度19億美元;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已上線8個交易品種,累計交易金額475.8億元。橫琴片區吸引33家涉澳跨境金融企業或服務機構入駐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區。
一季度外貿規模達1026.7億元
卓志跨境電商供應鏈公司的南沙倉庫內,一個個“海淘”包裹經過分揀、打包、裝車,發往千家萬戶。“今年高峰時,每天要打包20萬個包裹,至少60輛貨柜車進出區。消費者下單后,最快當天就能收貨。”廣東卓志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關務經理楊海明說。
廣東自貿試驗區內,跨境電商、“保稅+”等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為貿易強省建設注入新動能。今年一季度,廣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規模達1026.7億元,占同期廣東外貿進出口的5.6%,較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
在跨境電商方面,南沙片區推進“跨境電商出口退貨監管新模式”,2021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貨值約360億元,同比增長73%。前海片區則全力打造跨境電商全業態中心,2021年驗放全國首票9810(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報關單,實現跨境電商“購—展—售—退”全鏈條發展。
在保稅業務方面,南沙片區創新“保稅貿易分撥中心倉”監管模式,支持亞太塑料粒分撥中心建設,2021年基礎膠粒等料件進出口同比增長32%。前海片區建設ICT(電子元器件)物料供應鏈中心,吸引華為、中興、大疆、小米、榮耀等企業入駐。2021年,前海綜保區實現進出口1581.1億元,同比增長8%。
貿易便利化背后,是海空港資源進一步打通,貨物流轉更加順暢。省內海關在南沙、前海開展“大灣區組合港”“灣區一港通”等創新試點,實現樞紐港與支線港跨關區監管互認和一體化操作。據海關統計,在“灣區一港通”模式下,進出口企業整體貨物通關周期壓縮60%,報關成本節省約30%。
“海運物流一體化發展,不僅提升了口岸通關時效,更暢通了樞紐港及其腹地的物流,以港口群的互聯互通推動自貿試驗片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發展。”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綜合業務工作處負責人表示,目前已開通12條線路,覆蓋廣州、深圳、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等珠三角主要港口城市,累計約10萬標箱貨物通過該模式通關。
去年獲68項省級管理權限
4月12日,澳門法律專業企業MDME有限公司合伙人Tiago Vilhena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辦事處內,使用自助發照設備現場打印并領取企業營業執照。“這對推動澳門投資者到橫琴營商創業提供重要助力。”Tiago Vilhena說,此前他通過商事登記跨境通辦機制,向合作區商事服務局申請成立一家新企業,整個設立過程從咨詢、提交文件到打印執照,均在合作區澳門辦事處內完成。
掛牌7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積極推動與港澳市場主體登記規則銜接,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準入制度。其中,試點香港投資者簡化版公證文書,近1.46萬家企業受惠。
通過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廣東自貿試驗區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目前,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限制性措施已減至27項,實現制造業項目清零。2021年,廣東省政府向自貿試驗區下放第三批68項省級管理權限。
如今,在南沙片區,160項政務服務事項已實現“灣區通辦”,創新構建“信即辦”審批服務體系,實現“即來即辦、當場辦結、立等可取”。在前海片區,優化營商環境3年行動計劃已制定實施,并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次申請、按需發證”,辦理時間由49天壓縮至13天。
過去一年,南沙片區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建設,大力推廣互聯網仲裁“廣州標準”,完成自貿試驗區首宗以“臨時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案件。
前海片區則掛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試點支持港企在無涉外因素情況下選擇適用香港法律解決民商事合同糾紛,2021年已審理案件91件。橫琴片區則設立珠澳跨境仲裁平臺,實現澳門仲裁機構可在橫琴運用澳門法律受理涉澳仲裁案件。
南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