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已有6省9城出現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其中廣東中山、珠海、梅州和深圳相繼報告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本土病例。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趙衛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新冠病毒不斷產生變異,“毒力”可能減弱,奧密克戎感染者以輕癥為主,這些特點使得奧密克戎傳播更為隱秘,流調溯源更為艱難,一旦脫離入境閉環管理鏈條,就有可能產生較大規模的社區傳播。
2022年春運已經啟動,一場跨地區大規模人口流動對疫情防控帶來更大的挑戰。大家心中都有一個疑問:今年春節我們要注意什么?
●南方日報記者 黃錦輝
奧密克戎有何特點?
傳播更隱秘,社區傳播風險高
奧密克戎變異株甫一“登場”,就迅速引起了高度關注。
2021年12月14日下午,廣州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12月13日越秀區報告一例入境人員隔離期滿返穗居家隔離期間核酸檢測陽性,感染的毒株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
這是廣東首例、中國內地第二例報告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幸運的是,此次報告的奧密克戎病例是在閉環管理人員排查中發現,并沒有引發社區傳播。
時間進入2022年,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廣東進行了一場隱匿的傳播。
1月13日9時起,中山對進出坦洲鎮的所有道路實施全面管控,原因是一名食品廠員工自行到發熱門診就診,核酸檢測為陽性。該患者及同住家人14天內均未離開廣東省,偶有到珠海市活動。
珠海香洲與中山坦洲相鄰,當天就拉起了警報,開展全員核酸檢測。1月14日,珠海市報告1例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為無癥狀感染者。截至1月19日21時,珠海市累計確診病例24例、無癥狀感染者3例。疫情還外溢到了梅州市五華縣。
而在天津,奧密克戎變異株被發現時就已經悄無聲息地傳播了至少三代。
病毒來得“靜悄悄”,傳播鏈條延長,社區傳播風險高,是這一輪奧密克戎疫情的特點之一。
趙衛介紹,現在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人數持續增多,傳播范圍更廣,即使接種疫苗,也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而且發生的比例超過其他毒株,“從目前的流行數據來看,奧密克戎發生社區傳播風險更高”。
核酸檢測是否仍有效?
現有手段還能檢測出奧密克戎
趙衛解釋,因為奧密克戎的“毒力”進一步減弱,很多患者沒有癥狀,也沒有及時就醫,所以造成了隱匿傳播,“當已經發生了一定癥狀時,可能已經傳播了好幾代”。
在與疫情相持的兩年時間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早”措施是我國防控疫情的經驗,但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屬性,一旦沒有及時捕捉其“蛛絲馬跡”,就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感染。
不過,傳播軌跡更隱秘,不代表它會“隱身”。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11月底就已經確認,確診新冠的金標準——PCR檢測能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表示,病毒突變位點不影響我國主流核酸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總之,現有手段還是能檢測出奧密克戎的。
“物傳人”如何應對?
“物傳人”不是主流 要及時做好嚴格消殺
縱觀全國多地報告的奧密克戎本土疫情,疫情最初源頭依然不明。在與變異毒株的博弈中,人類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其中一項就是流調溯源難度再次提升,“零號”病人越來越難定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天津疫情溯源正在進行中,(相關病例)沒有出過,也沒有和外國人、海外歸來的人有接觸,所以零號病人現在找不到。”
北京、深圳和珠海也有同樣的困擾。在最新通報中,不排除疫情源頭來自境外物品暴露感染,這讓新冠病毒“物傳人”現象的說法不脛而走。
其實,在與新冠病毒交手中,人們曾多次在部分食品表面檢測出核酸陽性。
“光是檢出核酸陽性,不代表具有傳染性,只能說明曾被新冠病毒污染過。”在趙衛看來,新冠病毒主要傳播方式是“人傳人”,在動態清零的防控策略下,感染人數得到有效控制,才讓病毒“物傳人”的可能性顯現出來。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物傳人”要造成感染,需滿足3個條件:一是物品污染較重;二是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較長,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時間越長;三是接觸污染物品時未采取適當防護措施。
但是,相比“人傳人”,“物傳人”的病毒量往往更低,病例容易出現無癥狀感染或輕癥感染,發現不夠及時,就可能引發新的疫情。
為更快排查風險,1月19日,廣州發布提醒——2022年1月16日至19日期間,國際快遞快件的收件人員,請立即完成1次核酸檢測。
趙衛提醒,對于高風險場所和重點區域,要及時做好嚴格消殺,確保病毒不會存活;普通人不需要過于緊張,在查收國外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要全面消殺,查收快遞時戴好口罩、手套。
此外,近期,廣州、江門等地相繼報告了新冠病毒核酸初篩異常的個案,復核后均為陰性。“假陽性”是如何產生的?
趙衛表示,“假陽性”的發生一方面與核酸檢測試劑有關系,再好的試劑,也無法保障百分百準確;另一方面,則有可能是陽性樣本或病毒核酸在實驗室內產生了污染,在陰性樣本進行核酸擴增過程的某個環節,污染進入了反應管。
公眾如何防范?
農村防疫應發揮基層醫療機構預警功能
2021年1月,在春運之際,河北石家莊暴發本土新冠疫情,讓大家意識到,農村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突破口、防疫的薄弱環節。
2021年1月20日,在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農村存在五大風險——返鄉人員增多;走訪宴請、廟會、婚宴嫁娶等春節習俗活動存在風險;民宿、農家樂、農貿市場等場所存在風險;部分群眾防控意識薄弱;部分農村地區衛生醫療條件、服務能力不足。
1月17日,2022年春運開啟。又是新一年春運、春節,大規模的人員流動提升了病毒的傳播與擴散風險,增加疫情防控的難度。
面對挑戰,各地開始紛紛制定返鄉防疫政策,如規定返鄉前提前3天報備、需持48小時核酸檢測報告等,盡力降低春節返鄉的疫情傳播風險。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咨詢委員會專家吳浩曾強調,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醫療機構能力可能比較薄弱,要發揮基層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的哨點作用,發揮監測排查作用,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
在趙衛看來,一方面,農村防疫需要預防輸入性風險;另一方面,要迅速控制好傳染源,一旦有疑似病人,要保證閉環管理,保證疑似患者不會到社會上接觸更多人,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對于每個返鄉的人來說,應該做些什么?
首先,旅途中留票據。在回家旅途中,一方面要準備充足的口罩和消毒液;另一方面,要保留好車船飛機票據,票據上標記有具體班次、座位信息,便于追溯出行行程。
其次,少聚集、減習俗。疫情防控形勢特殊,非必要不外出,家庭私人聚會、聚餐最好控制在10人以下。春節期間,也是農村紅白喜事的高峰期,但今年倡導“紅事緩辦、白事簡辦、宴請不辦”。如果實在要辦,要盡量減少參與人數,盡量少擺席。
再次,接種疫苗加強針。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加強針”的主要目標仍然是預防住院、嚴重疾病和死亡。
隨著接種時間的延長,各種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下降,加強免疫勢在必行。“當人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等)接種疫苗時,就會發生二次免疫反應。此時免疫記憶已經建立,免疫系統可以快速開始產生抗體,持久性更好。”廣東省公共衛生專家王鳴說。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林鵬指出,加強接種疫苗,尤其是異源加強接種(如滅活病毒疫苗+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mRNA疫苗),可以顯著提高人體中和抗體滴度。有研究表明,泛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可能是未來新冠病毒疫苗的重點研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