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深圳市寶安區上川市場,有序擺放的蔬菜瓜果,干凈整潔的地面,仿佛走進了超市生鮮區域一般。“現在市場還添加了智能化溯源電子秤,每次買完菜都可以去電子秤上核對一下,再也不用擔心商家短斤少兩了。”居民劉小姐說。
農貿市場是深圳米、菜、肉的主要供應地,是市民生活離不開的場所,更是人流物流聚集地。作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九大行動”之一,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為切實改善農貿市場環境,保障人民生活所需,深圳制定了《深圳市農貿市場綜合治理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大力開展農貿市場綜合治理工作,打造一批彰顯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市場標桿。目前,深圳累計完成281家農批農貿市場的全面升級改造工作,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由“臟亂差”市場搖身一變,成為“智慧市場”“放心市場”。
升級改造
讓農貿市場像超市一樣舒適
“過去,這里地面污水橫流,垃圾到處都是,只想著買完了趕緊離開。”回想起過去上川市場的環境,家住附近的劉小姐記憶猶新。
為改變人們對農貿市場“臟亂差”的刻板印象,深圳把環境衛生作為農貿市場綜合治理的重點領域之一。如今,上川市場內,明亮的燈光下,過道寬敞通暢,沒有隨意堆放的雜物;商鋪下都設有PVC管道排放污水,實現干濕分離;熟食區實現了全封閉式管理,店家會先洗手再進入操作間,保證了食品安全。
此外,升級改造后的農貿市場外,均設有專門的垃圾分類處理站。如福田區中和市場,設有福保果蔬資源化D站,剩余的蔬菜瓜果,能在這里轉化成有機肥料。
“現在,在農貿市場買菜,我逛出了超市的感覺。”深圳市民孫小姐由衷感嘆。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還制定了《深圳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建設與管理指引》,將農貿市場建設分為A、B、C三級,管理分為一星到五星,加強標準管控,精準指引升級改造。
科技賦能
新技術讓食品源頭全程可溯
“拿出手機,掃一掃商戶信息顯示屏上的二維碼,食品源頭數據看得一清二楚。”正在買菜的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
農產品的來源事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為保障市民的身體健康,深圳市場監管部門將肉、菜、水產等行業納入管理系統,并對市場商戶進貨臺賬、票證信息、食品檢測、交易明細等方面的數據進行存儲,形成市場各環節信息數據庫。“升級改造后的智慧農貿市場,農產品全程可溯,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南山區潔麗市場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深圳各大市場還引入了新興技術手段,以科技賦能現代化市場管理。例如,各大市場的電子秤集成了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寶等),提供便捷購物的同時對進貨量、交易額、人流數據等市場信息進行挖掘分析,動態掌握市場經營情況。“這些數據便于我們實時監管,為實現下一階段大數據的采集分析提供了可能。”潔麗市場相關負責人說。
在深圳市大鵬新區,智慧農貿市場還統一安裝使用防作弊智能電子秤,消滅缺秤少量問題。市民通過交易小票可掃碼溯源,實現計量管理可視化、電子化,實時預警、精準監管計量作弊。目前,大鵬新區農貿市場共配置836臺智能電子秤,826個商戶顯示屏,10個信息公示屏和10個智慧公示屏。“智能化的設施讓市場誠信經營水平得到提升。”智慧農貿市場經營負責人說。
南方日報記者 張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