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深供水工程金湖泵站。通訊員供圖
受極端天氣影響,今年上半年,廣東部分地區遭遇嚴重旱情。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了解到,自去年秋天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秋、冬、春、夏連旱的特枯水情,流域內新豐江、楓樹壩和白盆珠三大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小總入庫流量63立方米/秒,其中白盆珠水庫連續114天在死水位以下運行。
如何保障東江流域供水安全,廣東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據悉,旱情發生以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水利部指導和有關地區、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水利部門科學調度東江流域內三大水庫及其他蓄水工程設施,精細控制東江流量,有效保障了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供水安全,特別是對港供水安全,全面履行了新簽訂的粵港供水協議。
面臨嚴峻挑戰
罕見旱情刷新多項記錄
“今年東江流域的旱情歷史罕見。”據廣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下稱“東江局”)局長廖征紅介紹,本輪旱情始于去年秋天,去年10月東江流域進入枯水期以來,東江流域持續干旱少雨,遭遇歷史罕見的秋、冬、春、夏連旱。
據統計,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東江流域降雨量107.7毫米,較同期多年平均(1991年至2020年,下同)365.3毫米偏少71%,創下1956年以來同期最少記錄;新豐江、楓樹壩和白盆珠三大水庫總入庫流量為63立方米/秒,創下三大水庫建成運行以來最小記錄;2021年1月至7月流域降雨量691.1毫米,創下1963年以來同期最少記錄,也是東深供水工程建成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的最大旱情。
截至8月1日,東江三大水庫可調水量僅7.2億立方米,較東江流域實行全年水量調度以來的同期多年(2010年至2020年)平均56.8億立方米偏少約87%,創下1991年以來同期最少記錄。
“廣東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導致干旱缺水時常發生。”廣東水情專家鐘紅偉表示,“因為廣東的降水不僅集中在汛期(4月至9月),其實每個月內不同時間的降水量值波動都很大。而且在空間分布方面,西江水量雖然是東江的約10倍,但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2.1%左右。東江以全省18%的水資源總量,支撐著28%的人口用水和48%的GDP。因此,這一輪旱情的到來,為東江保供水帶來的壓力尤其大。”
精細精準調度
上半年節水近12億立方米
針對嚴峻的旱情,省水利廳隨即展開統籌協調,指導東江流域水量統一調度工作。東江局作為水量調度的前線指揮,會同流域各地市及各有關單位,采取一系列新舉措,精細精準調度流域水量。
“本輪東江流域遭遇的旱情,持續時間跨越秋、冬、春、夏近一年,時間之長、降雨之少、來水之小、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廣東省水利廳調度處三級調研員石教智表示,這是自東江流域實施水資源分配方案以來,水量調度動用手段最多、調度難度最大最復雜的一次。
據悉,相關水利部門通過精細調度東江流域三大水庫、動態調整東江流量管控目標、派駐專人現場督查落實調度指令、優化水利工程運行等有力措施,有效保障了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抗擊旱情取得階段性勝利。
據東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每天收集東江最新的水文數據,在保障自來水廠取水安全的前提下,每日發出調度指令,協調新豐江、楓樹壩水庫動態調整日均出庫水量,以電調服從水調,并在降雨期間停止發電用水,最大限度利用雨洪資源,盡可能搶蓄雨水,節約水庫水資源。如今年5月底至6月“龍舟水”期間,結合流域有明顯降雨、區間來水增加等情況,及時減小新豐江、楓樹壩的日均出庫流量甚至減小至0,盡可能回蓄水庫水量,在此期間共回蓄水量約6.4億立方米。
據統計,截至8月1日,東江流域今年共發出調度函22次、調度指令123次,并通過對東江重要控制斷面——博羅斷面水量調度目標進行動態管控調整,減少水庫放水,力促三大水庫有序保供水、蓄水,2021年1月至6月累計節約水量近12億立方米。
統籌流域水資源
保障對港供水“量足質優”
“今年1—7月東江流域降雨量為691.1毫米,降雨量之少創下1963年以來同期最少記錄,這也導致了東深供水工程建成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的最大旱情。”
東江局水資源科科長吳文嬌表示,這次旱情持續時間長,粵、港兩地降雨少。據香港水務署通報,今年上半年香港降雨量以及本地集水量均比常年偏少,香港水塘的總存水量也比去年減少,對東深供水工程的供水需求也隨之增加,這對保障供水安全特別是保障對港供水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東深供水工程的取水口在東江,必須保持東江有足夠的水資源量,對港供水安全才有保障。”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調度中心總經理周竹表示,只有通過全流域統一調度,統籌協調東江水資源,東深供水工程才能持續正常取水。
據周竹介紹,由于旱情持續,對港供水需求也隨之增加,為保障對港供水安全,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根據東江流域水量調度計劃,加強與東江局及工程沿線用水戶的溝通協調,每日制定工程沿線供水計劃,實時動態調整系統運行方式,并適當提高東深供水工程深圳水庫和雁田水庫蓄水量,以備應急水量調度。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東深供水工程累計對港供水4.7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有效滿足了香港同胞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這次應對東江歷史罕見旱情可以看到,保障對港供水安全,需要加強政府主導、流域統籌、上下聯動、密切配合。東深供水工程不同于一般的供水工程,供港東江水不同于一般的城市供水,它是香港與祖國內地骨肉相連、血濃于水的見證,每一滴水都飽含著祖國母親對香港同胞的深情大愛。
據了解,為保障對港供水安全,粵港兩地政府于2020年年底簽署了新的對港供水協議,實現供水協議周期無縫銜接,為供水安全提供了有效依據和保障、對港供水實施動態供水調節機制;同時為紓緩香港應對疫情困難、共克時艱,廣東同意2021年應收水費按照2020年水費標準收取的特殊安排。
據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東深供水水量水質和工程運行安全,廣東省先后頒布了13項法規和規章制度,成立東深供水工程管理機構和公安部門,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東深供水工程管理保護范圍,深圳、河源、惠州、東莞等地主動放棄了不少項目,以確保“量足質優”全面保障對港供水。
■記者觀察
供水安全源于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隨著近期臺風帶來雨水的增加,東江流域三大水庫回蓄水量開始增多,去年秋天以來持續近一年的旱情稍有緩解。經過水利部門全力實施精細調度,東江流域暫時挺過最困難時期,有效保障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抗擊東江流域此次史上罕見旱情取得階段性勝利。
但由于三大水庫目前可調度水量只有7.2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水量少49.6億立方米,其中白盆珠水庫水位僅比死水位高0.9厘米,如果接下來沒有大的降雨補充,今冬明春的供水保障任務將更為艱巨繁重。
筆者認為,能成功抗擊東江流域此次史上罕見極端旱情,有效保障流域供水安全,主要得益于廣東多年來構建的水利防災減災體系,水利工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防災減災作用。
水利專家分析,抗擊此次旱情,精細的科學調度是關鍵,完善的工程體系是基礎,水利工程為精細的科學調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東江局介紹,目前東江流域已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庫群近1400座,東江三大水庫總庫容達170多億立方米,去年10月至今年7月,三大水庫累計調度出庫水量61.5億立方米。這些水庫群,特別是東江三大水庫,對這次成功抗擊旱情至關重要。
水利專家指出,在抗旱最吃緊、最關鍵和最困難時期,流域調度所用的水量,基本都是這些大水庫特別是新豐江,這個具備多年調節性能的水庫,其在之前所存蓄的水量。如果沒有這些水利工程體系有效調蓄水量,要應對本輪歷史罕見的極端旱情,保障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是難以想象的。
目前,廣東省水利廳正在指導組織東江局采取一切措施、抓住一切機會逐步回蓄東江三大水庫水量,為應對后續可能出現的旱情做好準備,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
南方日報記者 李赫 通訊員 粵水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