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進“十四五”|廣東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粵進“十四五” 聚焦新發展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透露,“十四五”期間,廣東“三農”工作,必須緊緊圍繞聚焦“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這個定位,狠抓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咬定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三大目標,主攻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四大重點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邵一弘 王彪 實習生 林廣豪

        產業興旺 推進區域性農業產業集群建設

        農民增收,做大做強鄉村產業是關鍵。從上世紀90年代的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到目前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集群化”一直是廣東發展鄉村產業的關鍵詞。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看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部署,可視為廣東的經驗上升為國家層面政策的體現,這是國家政策中的“廣東元素”!敖陙恚瑥V東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上有章法!比~興慶補充道。

        廣東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萬忠認為,在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廣東多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實踐,比如形成了農業現代化“五高六化”的指標評價體系。這種全省“一盤棋”“一張圖”式的指標評價體系對農業農村現代化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也為國家今年啟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作了諸多探索。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廣東創建了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2201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成1322個專業村和200個專業鎮,“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初步建立。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宏偉藍圖,也是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遠景目標。

        “十四五”期間,廣東仍將保持產業園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開展新一輪產業園創建。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擬新增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0個以上,扶持1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成50個以上專業鎮,創建1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此外,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建設已成為2021年廣東省農業農村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廣東省農業農村部門將緊抓現代農業被納入我省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群的歷史機遇,圍繞10個千億級、5個數百億級子集群,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

        從更長遠來看,廣東將全力推進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區域性農業產業集群建設,爭取“十四五”期間,每市創建1—2個區域性農業產業集群。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廣東將推動現有產業園進階增效,探索現代種業、設施裝備、數字農業等功能性產業園建設。同時,加強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等農業領域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推動一批傳統農業企業走進數字經濟,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 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把短板變成“潛力板”,是廣東面臨的一道待解課題。多位專家認為,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小城鎮建設,將成為接下來廣東城鄉融合的重要抓手。

        “‘城—鎮—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大核心線索!睆V東省政府參事、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羅必良將縣城比喻為“農民心中的‘香巴拉’”!拜^之于大城市,縣城的準入門檻較低,與田野鄉村緊密相連。不僅可以避免人口遠距離遷徙的交易成本與社會風險,而且能夠讓農民在農忙時期兼顧務農與務工兩類活動,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彼f。

        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與縣域經濟相關的內容被列入第十二章“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 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

        對此,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認為,城鄉融合、產業融合都會為農業現代化帶來改變,“十四五”《規劃綱要》體現了廣東省在城鎮化和區域發展定位上的戰略高度!凹偃80%的人口實現了城鎮化,剩下20%的農村人口占有的資源就會相對更多,規;洜I條件就更好,勞動生產率和收入也會隨之提高,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就得到改善!瘪R曉河說。

        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3元,增長7%,城鄉居民收入比第一次降到了2.5:1以內,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成效正在顯現。

        今年,廣東還將充分發揮縣域的輻射帶動能力,統籌縣域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擴權強鎮,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

        生態宜居 讓農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走進韶關市翁源縣壩仔鎮金星村,采用統一坡屋頂、外立面和窗花的黑瓦白墻民居,干凈整潔的小道,綠植隨處可見,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畫卷,成為翁源又一處網紅打卡點……

        廣東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同時,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如今,全省2277個脫貧出列村環境面貌大改善,實現“后隊變前隊”;89個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村成功打造為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普遍成為鄉村旅游熱門地;“一十百千”美麗鄉村示范創建引領全省鄉村加快蝶變,嶺南大地涌現出一大批地域特色鮮明、村容村貌優美、鄉愁鄉韻濃郁的特色小鎮和生態名村……

        可以說,廣東鄉村的亮麗“底色”已然繪就。

        未來,美麗生態宜居鄉村的“藍圖”,廣東如何布局謀篇?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接下來,我省將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推進存量農房微改造和新建農房風貌塑造,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園”小生態板塊,整縣整鎮整村提升農房風貌。到2025年,基本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80%以上、珠三角地區100%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這也是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

        除了“硬設施”,農村“軟實力”的提升也被列入了今年的工作計劃。今年,廣東將進一步完善鄉村配套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厚植農村創新創業沃土,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通過美麗鄉村的開發,涵蓋康養、體驗、休閑、觀光、旅游的“美麗經濟”也將在未來進一步發展。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省每個涉農縣(市、區)要打造不少于10公里的美麗鄉村精品線路、10家以上特色精品民宿,示范帶動有條件的村整村發展民宿經濟。通過多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真正讓農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省“十四五”《規劃綱要》鄉村振興要點

        01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發展精細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嶺南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進富民興村產業發展。推進絲苗米、生豬、家禽等十大類優勢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打造優勢農業產業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果菜茶、花卉、南藥、蠶桑等特色產業。推動傳統種養業轉型升級。

        02

        以建設精美農村為主攻方向,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顯著提升鄉村生活品質,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深入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全域實施“五美”專項行動、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污水治理,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實施鎮村同建、同治、同美,鼓勵綠色農房建設,全面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到2025年,基本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80%以上、珠三角地區100%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

        03

        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持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盤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全面激發農村發展內在活力。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等支農發展政策,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實施“農村電商”“鄉村工匠”工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04

        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突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快鄉村振興立法。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繼續實施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南粵黨員先鋒工程,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