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肇慶市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項目現場,隨著汽笛鳴動,十余臺工程機械臂在空中整齊揮舞,廣東省第一季度重大項目宣布開工。
為在全省上下形成謀項目、抓項目、促項目的工作氛圍,省委、省政府決定2021年為重大項目開工年,每季度舉行一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一季度全省各地共有1287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23萬億元,包括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玉湖國際冷鏈產品交易中心、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二期、湛江東海島公共管廊等一大批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項目。
“十四五”開局,廣東加大力度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既有利于更好應對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也有利于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按下大項目建設“快進鍵”
2月2日,寧德時代與廣東省政府、肇慶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一期投資120億元,規劃產能25Gwh,主要生產高端儲能鋰離子電池。如今不到兩個月時間,這里已累計完成了400多萬方的土方作業,年底可實現首期廠房封頂,明年可實現首條生產線投產,未來將構建起從電芯制造到電池系統組裝的全流程產業鏈。
今年以來,全省重點項目總體建設進展順利。1—2月完成投資1197億元,約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30%,完成進度為15%,分別比2020年、2019年同期高5.6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2021年我省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395個,總投資7.28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000億元。
一個個重大項目就像無數個超級引擎,不僅是穩投資、促增長的“壓艙石”,也在加快補齊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和弱項,為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強勁動力。
以剛剛過去的2020年為例,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復雜國際形勢等一系列不可預見風險挑戰下,廣東重大項目建設逆勢而上,全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9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平穩增長。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是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通過高水平的投資,能進一步增強投資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力,是廣東打造戰略支點的重要舉措。”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說。
拉動全產業鏈發展提升區域能級
大項目,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
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對重大項目建設作出部署,統籌安排十大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共103個大項、計劃總投資5萬億元。
制造業是廣東最大的優勢和競爭力所在,產業鏈供應鏈是事關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為此,廣東提出要圍繞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培育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高端裝備制造等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全面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今年以來,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多點開花。3月2日,世界500強企業現代汽車集團全球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和銷售基地項目在廣州開發區動工。緊接著,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肇慶項目(一期)落戶肇慶,為未來5年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支撐。
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關鍵在于加快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構建聯通內外的貿易、投資、生產、服務網絡。
基礎設施工程是拉動投資的主力軍之一。1—2月我省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6億元,完成進度為14.3%,占全部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的59%。
就在3月20日,歷時三年多的施工后,贛深高鐵廣東段全線最后一座隧道——全長6236米的林寨隧道順利安全貫通,成功實現贛深高鐵廣東段隧道全線貫通,為全面進入鋪軌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隨著贛深高鐵在今年底建成通車,廣東將實現“市市通高鐵”,五年內還有望實現“市市通350高鐵”。
“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市群建設等多方面入手,將進一步密切廣東暢通國內大循環和連接溝通世界的能力。”廣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萬陸認為,通過前瞻性的基礎設施布局和在產業鏈上游關鍵環節項目建設,以及一批技術領先的大項目的示范帶動作用,將有效拉動全產業鏈發展,提升廣東區域能級。
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和產業短板問題
一直以來,廣東面臨著各地各產業基礎不一、發展特點不盡相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難題。
優化重大項目在全省的區位布局,成為廣東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大項目在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中有著重要作用。”萬陸認為,從基礎設施看,此次集中動工的重大項目著重提升珠江東西兩岸之間,以及“一核一帶一區”的互聯互通。從產業布局看,大手筆推動綠色石化、風電等產業發展,將加快推動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成為經濟發展主戰場。
以此次活動所在地為例,2020年,肇慶引進產業項目505個、計劃投資總額1159億元,其中制造業項目占比超七成。今年計劃新引進項目1000個,新開工項目600個,新竣工項目500個,僅28日上午肇慶同步舉行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就動工206個項目,計劃投資820億元。
從產業結構看,廣東產業集聚度高,在電子信息、石化、汽車等領域具備很強競爭力,但從整體看,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這些大項目對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的帶動能力往往比較強,對資金投入、人才資源、組織管理和數據資源的要求也比較高。抓住這些項目,就可以促進基礎產品、配套產業、服務產業等多鏈條同步發展。”陳鴻宇說。
另一方面,廣東制造的數字化也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關口,必須立刻行動,加速推進。
工信部智庫、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副所長林雪萍認為,全球制造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產業鏈板塊重構帶來新的挑戰,廣東產業已經從工業2.0發展到了3.0,正邁向工業4.0,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數字化對產業鏈的改造。
不久前舉行的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指出,工業4.0時代的競爭,將會從企業間的競爭變成產業鏈之間的競爭,“廣東是制造大省,數字化轉型極其重要且迫切,廣東應該牢牢把握窗口期”。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表示:“今年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預期目標是8%左右,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更加努力,全力以赴抓好省重點項目建設工作,科學安排施工進度,搶抓工期,確保‘十四五’重大項目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南方日報記者 劉倩 王彪 李鳳祥 劉亮 余秋亮
統籌:吳哲 馬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