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干部,在農村一線積聚能量凝聚人心,干出一番事業,這正是一名黨員擔當精神的最好體現!”2014年央視熱播劇《馬向陽下鄉記》中馬向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演進了廣大群眾眼中,也演進蕭嘉柱心里。
就是這個念頭,讓蕭嘉柱和粵東山區的五華縣長布鎮大客村結下了四年之緣。2016年4月,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行內公開選拔到貧困村一線的駐村干部,蕭嘉柱向行里遞交申請并成功被選派為駐村干部。
如今,蕭嘉柱擔任大客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在他的帶領和幫扶下,大客村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實現100%硬底化,各個自然村網絡、電網、供水全覆蓋,截至2020年底,大客村集體產業項目累計收益達23萬元……
蕭嘉柱是全省駐村干部的縮影。2016年以來,廣東動員全省1.8萬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派出駐鎮(街道)工作組1112個、駐村工作隊1.2萬個,共向2277個省定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4454名、駐村工作干部6.5萬人,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依靠力量。
黨建引領 打好紅色基底
大客村共有56戶貧困戶,到村第一天開始,蕭嘉柱就注重強黨建促扶貧,在廣州銀行黨委組織下,行內黨員職工分別和56戶貧困戶建立起結對幫扶關系。在蕭嘉柱的號召下,大客村內的黨員都爭做先鋒模范,積極參與到貧困戶的幫扶工作中。
67歲的張玉波是村內的老黨員,通過他的聯系牽線,貧困戶張秀嫻家大女兒成功到大客村鄉賢在東莞開的紙巾廠上班,極大減緩了這家人的生活壓力。“她是單親母親,之前一個人供養四個小孩很困難,我們黨員應該盡全力給予幫助。”張玉波跟蕭嘉柱說。
“如何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自駐村以來,省統計局駐韶關樂昌市廊田鎮白平村第一書記張云銳一直在思考這個話題。
為此,2019年,省統計局駐村工作隊對白平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黨建活動室進行了修繕。2020年,新建白平村黨建文化主題廣場,設置開放式的黨建文化長廊,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感染力。
同時,工作隊做好發展新黨員工作,為隊伍建設注入新鮮血液,白平村黨支部自2016年以來新發展黨員3名,目前共有49名黨員。
據了解,廣東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強力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制,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精準扶貧 提升造血功能
“貧困村通常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本土干部隊伍因素質和能力問題較難獨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需要外部的幫助。
在脫貧攻堅戰中,廣東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確保政策就是外部力量之一,他們在村里準確實施,有效改善貧困村發展氛圍,為貧困村的疫情控制和經濟發展作出大量貢獻。
“現在是疫情防控期,村民不方便出門購買農用物資,但眼下春耕在即,耽誤不得。”去年疫情期間,云浮市云城區云城街道逕口村第一書記何伙新比誰都急,他帶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組建起了“黨員助農服務隊”,把7000多斤春耕化肥運進村送到戶,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
如何使貧困戶具備持續的造血功能,徹底擺脫困境?張云銳認為,通過積極樹立精準脫貧走上小康路的脫貧標兵,激發貧困戶勤勞致富的正能量和內生動力才是長久之計。
2016年,彭志牛作為扶貧對象被納入白平村的一般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的持續幫扶下,彭志牛2020年全年收入達到12萬元,相比2016年的收入增長了4倍。彭志牛也向其他貧困戶提供經驗介紹和技術指導,幫助其他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
正是通過何伙新、張云銳這樣的駐村干部的努力,2016-2020年,廣東全省現行標準下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全部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率98%以上,年人均產業增收2400多元,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48元,全部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
鞏固銜接 嚴防返貧致貧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去年9月25日,在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決戰決勝百日攻堅大會上,蕭嘉柱和派駐梅州的200多個駐村第一書記一起向脫貧百日攻堅宣戰。面對大客村四年多以來的脫貧攻堅成果,蕭嘉柱深知越到緊要關頭,越要緊繃決戰決勝之弦,不停頓、不大意、不放松。
脫貧攻堅工作還需鞏固與提升,防止貧困增量和“邊脫貧、邊返貧”及“邊脫貧、邊增貧”等現象發生。廣東持續深化扶貧開發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全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扶貧工作隊撤離后,扶貧項目資產由誰管、怎么管?”這是許多駐村第一書記心中的疑問。韶關南雄,廣東省首個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示范試點縣,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我們成立扶貧資產投資公司,以企業化、市場化模式運營管理縣、鎮兩級扶貧資產,并規范收益分配,以便能更兼顧公平性和均衡性,更多惠及邊緣貧困戶和低收入群體。”南雄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南雄同時提出多個方案,構建起了一整套覆蓋各類弱勢群體的解貧助困長效機制,為貧困戶不返貧保駕護航。
■一線案例
“鄉賢”書記用心用情 “反哺”近百戶貧困戶
他曾在部隊服役,練就了軍人“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優良品格;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緊要關頭,帶領村里黨員和退伍軍人組成志愿服務隊,設崗日夜守護村民健康;他是自小走出農村現在回鄉里駐村幫扶的“鄉賢”,時常過家門而不入……他是廣州交投集團派駐五華縣棉洋鎮綠水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廖永淵。
廖永淵的回鄉扶貧之路始于2018年。于廖永淵而言,參加脫貧攻堅工作既是身為黨員的責任,還有著“反哺”鄉民的鄉情。
綠水村所在地區是著名的茶葉產業帶,但以往缺乏技術和產業鏈的支持,產業發展困難重重。于是廖永淵到廣州請專家、回村里談土地,帶領綠水村村民開辟荒山307畝,開展茶葉種植項目,使綠水村茶樹種植產業漸成規模。
在協助綠水村建立集體產業之余,廖永淵竭力支持貧困戶自主創業,鼓勵當地村民和貧困戶主動開辟屬于自己的致富道路。除了幫貧困戶李果清自力更生,學習種茶技藝,他還幫他解決家里不少經濟難題,讓李果清和其他受惠村民一樣走上了自己的致富道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廖永淵把村里的黨員和退伍軍人組織起來,帶頭建立了一支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為村民日常檢測體溫和外來人員登記,并挨家挨戶為村民普及疫情防控常識、協助落實疫情防控物資保障。
然而,因工作繁忙,廖永淵時常顧不上自己的家人,幾度過家門而不入,讓他對家人十分愧疚。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廖永淵的幫助下,截至2020年底,綠水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3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1元,2020年,綠水村99戶366人已全部脫貧并退出貧困戶序列,退出率為100%。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實習生 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