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送寒意,英雄再出發。1月12日,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與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登上了G2056次列車,終點是河北。
河北疫情牽動無數人的心,兩位專家深夜臨危受命,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成員馳援河北邢臺開展新冠肺炎的防控救治工作。
2020年1月24日,除夕,張忠德孤身趕往廣州南站。“病人在哪里,我的戰場就在哪里。”在武漢,張忠德每天帶著隊員到隔離病區查房問診,晚上十一二點還在和隊員討論優化治療方案。他希望能夠和隊友盡快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為患者解除病痛。
鄒旭是張忠德的大學同窗好友。2020年2月,鄒旭前往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憑借一根銀針在武漢成功“圈粉”。2月17日,他更請纓受命,來到雷神山,成為感染三科六病區負責人,運用中醫藥救治危重癥患者,打破了“中醫是慢郎中”的刻板印象。
時隔近一年再出發,兩人心境已經不同。
“有底氣。”鄒旭說,河北與武漢情況不同,屬于多點散發,但尚在控制范圍內,不需要恐慌。
“雖然還是背著上次的包,但心情已經不那么凝重。”張忠德說,這一次自己更加有經驗,希望發揮中醫藥的作用,驅邪扶正,制定個性化方案,協同西醫,為病人爭取更多時間。
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建華叮囑兩人,雖然是老戰士,但病毒無孔不入,要保護好自己,身體是革命本錢,只有保護好才能更好使用積累的臨床經驗。
廣東永遠是最強的后方。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說,“兩位去了河北,要與后方保持聯系,如果需要物資和專家支持,盡管提要求。”
臨上車前,鄒旭還留下了一個健康錦囊,現在天氣寒冷,病毒存活時間更長,廣東老百姓要注意保暖,提升好免疫力,才能做好“未病先防”。8時05分,列車緩緩駛出廣州南站,車窗外,大家揮手告別。清晨的陽光剛好灑入站臺,傳來絲絲暖意。
南方日報記者/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