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4日電 題:從司法規則銜接看大灣區“軟聯通”
新華社記者李雄鷹
“最近剛完成代理的一宗涉及澳門投資者餐廳的勞務糾紛案件,該案在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一審,并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來自澳門的首批大灣區律師譚曉紅已在廣州南沙執業兩年多時間了。成為大灣區律師后,她的業務更忙了,時常往返于廣州、珠海、澳門等大灣區城市,希望可以發揮自身所長,助力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
“一國、兩制、三法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有特點。近年來,內地與港澳在經濟社會領域良性聯動、優勢互補、發展共促,但在司法領域有所不同,三地民商事領域的法律規則和司法實踐都存在差異。面對跨境民商事案件持續增長的形勢,亟需在訴訟制度“軟環境”的對接上取得突破,為高效便捷化解跨境糾紛、實現大灣區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司法規則銜接的前提,是司法從業人員深度交流與合作。截至今年9月,已經有近500名港澳法律人士取得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書。他們往返于內地和港澳之間,不僅提供專業法律服務,也在不斷適應內地法律體系,融入本地生活。
“近年來,內地與港澳司法協助、交流、研討、互鑒等活動不斷增多,有效促進三地增強法治認同、法治共識、法治互信。”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辜恩臻說,比如內地與香港法官雙向交流,通過互派人員到對方法院旁聽庭審、業務討論等形式加深交流互鑒;三地法官、律師用模擬法庭的方式,按照內地、香港、澳門訴訟程序分別對同一宗案件進行模擬審理;一些基層法院常態化接收港澳青年到院實習,幫助港澳青年深入了解內地司法實踐……
除司法人員交流外,在司法規則銜接方面,三地探索成果不斷。
“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和法官常常面臨域外法查明途徑有限、程序繁瑣等問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焦小丁說,為破解這一難題,廣東法院立足構建系統化、專業化的域外法律查明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查明平臺,匯集3萬多部域外法、近7萬份涉外裁判文書,實現域外法一站式高效查明;建立全省統一的域外法查明專家庫,30名港澳法律專家作為首批入庫專家,現已完成專家協助查明首案。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還出臺了涉港澳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統一跨境糾紛管轄、訴訟主體認定、簡化委托手續等適用標準,推動“港資港法港仲裁”“澳資澳法澳仲裁”落地。
廣州南沙,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積極探索司法規則銜接,結出豐碩成果,一批探索舉措誕生于此。
“目前南沙法院已探索出事實清理、證據開示、類案辯論等多項訴訟規則銜接創新成果,暢通港澳陪審員、調解員、專家咨詢委員和實習生等港澳人士司法參與渠道。”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蔡穎說,由大灣區律師澳門執業律師代理的內地首案在南沙誕生,由大灣區律師任調解員的勞動爭議案在南沙辦結。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躍,高效化解跨境糾紛是經濟發展的題中之義。2023年,廣東全省法院共審結一審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萬件,占全國64.8%。要化解如此大量的案件,既要堅持依法辦案、快速審理,還要注重源頭治理和實質化解。
近日,在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的在線調解室里,經辦法官與涉外特邀調解員在充分了解案情和爭議焦點后,援引《蒙特利爾公約》中關于貨物丟失賠償責任限額的規定,快速化解了一宗跨境運輸合同糾紛,被告當庭支付和解款,原告撤訴結案。
廣東法院深入推進粵港澳三地調解、仲裁與訴訟的有機銜接,建立統一的港澳特邀調解員名冊,選聘120名港澳特邀調解員參與跨境糾紛化解,率先探索引入港澳特邀調解組織,建設裁審對接電子平臺,打造跨境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我們希望通過三地司法規則的銜接互鑒,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以及規則的示范地、引領地。”辜恩臻說。